乡村振兴,电力先行。近年来,国网忻州供电公司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认真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选派49名职工驻村对接17个帮扶村,聚焦乡村电网建设,优化光伏结算模式,助力特色产业发展,赋能乡村美起来、百姓富起来、生活好起来。
电网升级
乡村生活更宜居
“从山上搬进了社区,彩电、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2月11日,在山西忻州五台县耿镇三晋众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村民张书娥一边用烘干机烘烤加工着各类豆制品,一边高兴地分享着易地搬迁后的生活。
在忻州,这个曾经全省脱贫攻坚最大的主战场,易地搬迁成为摆脱贫困的制胜法宝之一。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十三五”期间,忻州整村搬迁810个村,易地搬迁共安置3447户84515人,建设68个集中安置区。
让搬迁群众搬出新天地,开启新生活。近年来,国网忻州供电公司坚持电网改造向贫困地区倾斜,持续加大农网升级改造力度,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农网改造升级资金36.39亿元,先后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和“村村通动力电”、“井井通电”等惠民工程,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5196公里,低压线路3485公里,配变6723台183.74万千伏安,有效改善贫困地区用电情况。截至目前,忻州地区农网电压合格率99.837%,农网供电可靠率99.853%。
数据赋能
光伏收益更丰厚
2月14日,在偏关县光伏大数据中心,巨大的LED屏上各类数据不断跳动。这些数据来自偏关县75座村级2.31万千瓦,6294座户级1.9003万千瓦光伏电站,包括15种光伏发电数据和16种电网侧异常类型。正是这些数据的支撑,开启了光伏运维新模式。
“发不发”“发多少”“收多少”曾是光伏受益百姓最关心的三个问题,尤其是“收多少”直接关系光伏产业扶贫的工作成效。
2019年,国网忻州供电公司充分发挥自身行业优势,深度挖掘电力数据价值,与偏关当地有关部门有效联动,政企合力共建信息共享、联动服务的“光伏大数据中心”,以数据跑路,提升光伏电力增效,让荒坡沟壑上的一块块蓝板板真正成为百姓稳定增收的“金罐罐”。
光伏大数据服务中心以供电公司数据流为核心,由偏关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及5家光伏运维公司统筹配合参与,对村级、户级电站进行监控和运维。通过实时监控天气、每户每日每月发电量、异常信息等,对光伏发电“零电量”和“少电量”原因作出精准判断,并向供电所和光伏公司精准派发任务,破解了电站点多面广、运维力量薄弱的难题,将传统的全面巡视排查变为精准靶向发力,提高光伏电力效率,提升光伏受益户收益。
此外,作为光伏业务全链条服务的综合窗口,该中心为光伏受益户提供业务咨询、信息查询、电费核算等服务,切切实实为群众算了一笔“明白账”,保障光伏成为最稳定、最有效、最长远的扶贫产业。
截至2022年,国网忻州供电公司累计结算支付各类光伏扶贫项目电费及补贴5.58亿元,数据赋能推动光伏产业全链条高效、长效发展,让阳光产业更“阳光”。
结对服务
产业发展更兴旺
“谢谢你们来检查冷藏设备,太及时了。”2月8日,山西省荣泰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秀仁对登门服务的秦城供电所党员服务队队员说。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忻州市以种植加工甜玉米产业作为农业主打产品,在全区推广区域化种植,已形成覆盖10个乡镇近200个村的甜玉米产业链条,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加工后的甜玉米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当地百姓的收入,而且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客户对甜玉米食用要求的提高,原有靠人工分拣玉米的模式已经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于是,徐秀仁有了扩大再生产的想法,但又顾虑新设备投运后,电力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正当他犹豫的时候,国网忻州供电公司营销人员主动上门了解用电需求,解决生产中的用电难题,并组织太行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义务更换大截面的导线。
2022年6月,投资300万元的甜玉米生产线进入安装、调试阶段,望着崭新的设备,徐秀仁甭提有多高兴。同年10月,新的生产线正式投运,在智能数控设备的精准操作下,生产流水线完成甜玉米的分拣、剥皮、清理杂物、蒸煮、冷却、密封装袋等工序,一袋袋成品转运储存到冷库里。
徐秀仁说:“以前公司加工冷餐甜玉米是110人日加工玉米6万穗,更换生产线后,40人就可日加工9万穗,而且时间还缩短了两个小时,一个月下来,单人工这一项,就可节约开支21.6万元。玉米产业的发展壮大与电力息息相关,是他们坚强的电网建设和周到的服务实现了发展特色产业的梦想,真该好好谢谢他们。”
为了更好地服务甜玉米加工产业,帮助农户提高收入,国网忻州供电公司开辟惠民绿色办电通道,开展“二十四节气服务活动”,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田间、车间,及时排除各类用电隐患,针对玉米种植、灌溉、收获、加工提供专属服务,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