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泡菜归属”之争,后有“签证限制”,韩国对中国总有说不明道不清的“微妙情绪”。但是回归现实,韩国最终还是要倚仗着中国市场“养活自己”。韩国人也怕自己做的太过,咱们真的不理会人家了,所以导致出现这样一个局面:这一帮人疯狂搞“歧视”,另一帮人忙着收拾烂摊子。
不过说实话这几年韩国对中国的恶意实在太大,咱们国人也不是“吃素”的,韩国的经济因此实打实受到影响了。最近有个调查显示,受国内“反韩情绪”的影响,韩国的几大巨头企业在中国消费市场陷入了困境。
对于这个结果,韩方分析人士警告称,韩国企业现在必须要不断创新,同时努力适应中国消费市场的变化。在这之外,一些韩国企业也开始考虑将重心转向印度等其他消费市场。
在中国市场上,受到最大冲击的无疑是汽车和手机制造商。作为韩国汽车和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头羊,现代和三星几年前还占据中国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是现如今销售额迅速下滑,占到的份额也十分微薄。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韩国产品在中国也曾“风靡一时”,质量也不错,最后落得这个下场,不得不联想到国人对韩国产品的“另样情绪”。
以现代汽车为例。2016年,现代和起亚汽车在中国的总销量是179万辆,约占当年现代汽车在所有海外市场销售总量的42%。然而到了2018年,现代汽车在中国的销量骤降到79万辆,2020年进一步降低到43.9万辆。2022年,现代最终只卖了25.9万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年,现代汽车在美国市场首次实现了两位数的市场份额。在韩国本土,现代集团占去年韩国汽车销量的88.59%。
一些人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转折点就是2017年的“萨德”事件。自那以后,现代汽车在中国的市场的销量就止不住地跌,同时彻底改变了现代汽车在中国的布局。
现代汽车在中国原本有5家工厂,但是由于销量不及预期,从2019年开始,它就陆陆续续减少产能甚至关闭工厂。2021年,现代汽车将在北京的1号工厂卖给了电动汽车制造商理想。本月,有消息称现代正考虑关闭在中国的另一家2号工厂。
与现代汽车有相同处境的还有三星。早几年的时候,三星手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还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2015年,三星曾以超过27%的市场占有率位列中国手机市场第一,然而到了2019年,三星的占有率已经降至1%以下。现如今,人们已经鲜少谈论这个韩国手机品牌。
韩国其实也意识到“中国情绪”对韩国企业收入产生的影响,想要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三星等韩国大企业已经开始将重心转向印度等更具潜力的市场。
但是对于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韩国还是不想轻易放弃。今年早些时候,现代汽车表示,它不仅不会退出中国市场,还会努力振兴其在中国的业务。
但是看看韩国在今年年初的做事态度,对中国游客大搞“歧视”,就算韩国企业有这个心,中国市场也不会再吃这一套了。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企业技术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对外商品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韩国如果不能适应中国的进步速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一降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