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在柳编厂干活的人,中午到村委会领工资啦!”9月30日上午,蒲县黎掌村第一书记郭伟广播的这条消息让村民们激动不已。郭伟到村任职以来,一直在思谋如何增加村民收入。两个月前,他聘请山东师傅对村里贫困户进行柳编手艺培训,让妇女们农闲时在家搞编织,多的月收入1400多元,少的也收入900多元。
汾西县圪台头村第一书记王小龙筹资38万元,在村里搞起蜜蜂养殖、苦荞种植、黄粉虫饲养、香菇种植等项目,并利用临汾市“第一书记”微信群,销售蜂蜜4000多公斤,户均增收12000元,当年就有76人脱了贫。
去年8月,912名农村第一书记进驻临汾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后,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着力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维护和谐稳定、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为当地脱贫攻坚注入了新活力。
讲党课、教技能、转观念、跑项目、抓发展是第一书记的常态化工作。全市第一书记共讲党课3000余场,帮助村“两委”班子成员开阔了眼界,宣讲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6000余次,核实8.5万贫困户的家庭信息、生产生活情况,对精准识别的23.7万贫困人口登记造册,帮助2.1万户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编制了66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攻坚规划、21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扑下身子、干出样子,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是第一书记们的共同心声。汾西县茶房村第一书记彭德全帮助村民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地沟式菇房食用菌栽培,当年增收15万元;乡宁县麦田村第一书记罗平安投资8万多元种植花椒465亩,为村里建起全县首家“马上购”电商村级服务站,在线销售特色农产品,帮助村民找到了致富产业;永和县奇奇里村第一书记郭若桥协调各类资金2722万,启动实施了基础设施、旅游扶贫、枣树管护三大类9个重点项目,目前全村贫困人口由去年年初的108户324人减少到65户171人。
一年来,全市第一书记通过项目申报、主动对接、协调资金,组织参与了各贫困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新修乡村公路800多公里,解决264个自然村人畜饮水问题。积极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中481个村有了集体收入、396个村达到1万元以上。
结合市委多年推行“年初定目标任务、年中督查推进、年底考核评议”的定查评工作法,第一书记们配合乡镇党委,对15名评议“不称职”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调整,对43名空缺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补充,转化提升了29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制度,解决了村级组织有人办事、有章理事等问题。
临汾市委组织部强化第一书记管理,定期会同选派单位督查,定期组织汇报交流,定期组织能力提升培训。聘请知名专家教授、企业家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授课,与市扶贫办共同举办了5期精准扶贫班,进行了两轮覆盖式培训。市、县组织部门开展不定期巡查,实行第一书记实绩档案管理,对业绩突出、群众满意的优先提拔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