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富建厅接见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之一的金庸。
正值盛夏,北京的天气炎热,金庸十分正式地穿上西装,带上妻儿,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乘车向天安门的方向驶去,或许是由于路况不甚熟悉,金庸最终还是迟到了几分钟。
等金庸与家人抵达时,邓小平已经在门口等候迎接他们,一见到金庸,邓小平立刻迎上前来,热情握住他的手:“欢迎查先生,我们已是老朋友了。”查良镛,是金庸先生的本名。
“我一直对您很仰慕,今天能见到您,感到荣幸。”金庸躬身行礼,谦虚着表示,并将家人一一介绍给邓小平,邓小平询问孩子们的年纪、读书情况等等,关心之意溢于言表。
邓小平告诉金庸:“你的小说我读过,我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了,你书中的主角大多历经磨难才成大事,这是人生规律。 ”
这一点众所周知,金庸的作品几乎是人人皆知,他笔下的主角几乎都是披荆斩棘、经历了重重磨难,方才成就大业,譬如《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自幼跟随父母在冰火岛过着原始生活,离岛后被朱九真骗,身中玄冥神掌,忍受寒毒煎熬多年,此后才练就成盖世武功,这才决战光明顶,名动江湖。
又如《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少时从全真教到活死人墓,长大后又经历断臂、中毒、与神雕为伴,历经岁月锤炼,才会武功大进,得到“神雕大侠”的尊称。
金庸先生笔下的许多人物大多是如此,颠沛流离的人生、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了无数的读者,这其中便包括邓小平。
从江西返京时,邓小平就曾特意买到一套金庸小说,他很喜欢读,关于金庸在报纸上的言论,邓小平也经常看。当着金庸的面,邓小平称赞他的武侠小说:“好得很,我也很爱看,每天都要看这么几页。”
金庸始终保持着谦虚态度:“那没有什么价值,当作娱乐消遣吧!”
“讲中国人的英雄豪杰,好得很啊!”邓小平笑言,眼神中满是赞赏,邓小平的女儿邓楠也告诉金庸:“我爸爸很喜欢看你的小说,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看几页。”
邓小平与金庸一边聊天,一边朝着大厅走去,金庸身着西装,打着领带,穿着很正式,彼时的北京正值炎夏,天气炎热,邓小平很细心地注意到金庸的西装,体贴告诉他:“今年北京天气很热,你脱了外衣吧,咱们不用拘礼。”
到了大厅,邓小平告诉金庸:“我右耳有点聋,请你坐在我左边。”这一年的邓小平77岁,已近耄耋之年。
此时的邓小平与金庸,并不只是读者与作者的关系,他们一个是党中央领导人,一个是具有是世界影响力的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要促成二人的这一面,并不容易。
起初金庸向组织呈送报告:希望能拜见邓小平。
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随即按照程序对金庸进行严格审查,当详细了解过金庸的情况后,工作人员有两方面的顾虑。
其一,在1973年金庸应邀前往台湾,病中的蒋介石并未与之相见,而蒋经国与金庸见面长聊,并对形势进行深谈,工作人员遂担心此时与金庸相见会有不好的影响。
其二,关乎金庸先生的婚姻生活。金庸先生一生有过3次婚姻,1948年金庸与第一任妻子杜冶芬结婚,婚后金庸忙于工作,对妻子缺少陪伴,二人最终离婚;第二任妻子朱玫是一名记者,1956年结婚,二人维持了20年的婚姻。
1976年金庸主动提出与朱玫离婚,之后迎娶林乐怡,金庸先生的第三段婚姻难免有一些争议的声音,保卫人员全面考虑影响,便提出顾虑。
事实上金庸拥有一颗始终如一的赤子之心,他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有忠厚正直的好名声,有世界闻名的强大影响力。心怀爱国热血的金庸先生曾感叹:“我这一生如能亲眼看见一个统一的中国政府,实在是毕生最大的愿望。”
他渴望见见领袖邓小平,早在见面前,金庸就表示:“几十年啦,我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我一直很钦佩他的风骨。这样刚强不屈的性格,真像我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
当金庸的要求送到邓小平手里时,邓小平也倾听了工作人员的重重顾虑,邓小平思索后告诉他们:不用计较这些。并在报告上批示:愿意见见查先生。
这才促成邓小平与金庸的这一面,而金庸也是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单独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
二人都为这一面感到高兴、欣喜,金庸被迎入大厅落座后,邓小平随之抽出一根熊猫牌香烟递给金庸,他自己也用火柴点了一根,气氛也更加融洽,二人随即聊起当前祖国经济建设、以及各方面情况的发展
金庸颇有感慨:“邓副主席本来可以当主席,但您坚持自己不做,这样不重视个人名位的事,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十分罕有的,这令人十分敬佩。”
邓小平点起一根烟,深吸一口气后娓娓道来:“名气嘛,已经有了,还要什么更多的名?.......当国家主席,资格嘛,不是没有,不过我还想多活几年,多为国家人民办点事。”
国家主席是国家的象征,常常要代表国家进行国事活动。早在五十年代,毛主席任国家主席时就表示:“我也想替报纸写些文章,但是要把主席(即国家主席)这个职务撤了才行,我可以在报纸上开辟一个专栏,当专栏作家。”
毛主席提出不想再担任下一届国家主席,他要腾出更多时间与精力来做其他的事情。1958年中共中央经讨论决定:“几年以来,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提出,希望不再继续担任国家主席的职务,中央全会经过充分的、多方面的考虑以后,决定同意毛泽东同志这个提议。”
1959年,刘少奇接替毛主席,成为下一届的国家主席。如今到了邓小平身上亦是如此,邓小平向金庸坦言:“一当国家主席,恐怕就要缩短寿命,每年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到我国来访问,国家主席要迎送、接待、设宴,这许多应酬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搞得多了就很累。”
对此金庸表示十分理解,同时对于邓小平不重权位的品格,金庸也深表钦佩。
事实上,这不是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不担任领导职务,在几十年的奋斗生涯中,邓小平曾有几次都做出淡泊名利、只为国家与人民之举。
1956年,毛主席在会议上推选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就十分谦虚地表示:“中央讲了很久,我也多次提出,只有六个字:一不行,二不顺。当然,革命工作,决定了也没有办法,但我自己是诚惶诚恐。”
不过毛主席深知邓小平的治国治军才能,他公开赞扬邓小平:“他比较周到,比较公道,是个厚道人,使人不那么怕。他说他不行,我看行……”
中共八大开会期间的一次会议上,大家还是力劝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便不断谦让推辞:“我不行,我不行,我的威望和能力都不行,怕难以胜任,还是让别人当吧!”
毛主席说:“我们是医生,书记处是护士,你是护士长,还是我们的助手嘛!”一旁的周恩来总理很认可毛主席的说法,刘少奇也表示:“主席,我看就这样定了吧!”
大家纷纷表示“定了吧!”眼看如此,邓小平便没有再推辞下去。1956年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被选举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以毛主席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之一。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华国锋担任国务院代总理。之后又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职务,身兼数职,工作十分繁忙。中央领导人建议:由邓小平接任国务院总理。
但此时的邓小平已过古稀之年,年岁渐大,他表示自己年纪大了,精力难免有所缺乏,不愿担任国务院总理,还是由华国锋担任国务院总理比较适当。
邓小平的建议被中央采纳,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央发布决定:华国锋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邓小平、李先念等为副总理。到1980年,华国锋才卸下国务院总理的重担。
八十年代初,华国锋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叶剑英和不少同志一致同意由资历、威望、才干上都非常卓越的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主席一职。
邓小平依旧选择婉言谢绝,即使是众望所归,邓小平依旧坚定表示:要由比较年轻的同志主持党中央的领导工作。他提议:由胡耀邦担任此职。
中央领导人连续召开多场会议,讨论任命,胡耀邦打算推辞时,邓小平十分严肃地表示:“这是组织决定,党员必须服从。”
就这样,华国锋辞任后,由胡耀邦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因为中央军委主席暂时没有适当人选,邓小平选择担任一段时间,待培养出适宜的人才,他便卸下重担。
到“国家主席”的人选时,邓小平仍然保持着谦卑、谦让的态度,他对金庸坦诚相待,表达自己的看法。虽不任国家主席,但一颗爱国爱民之心从未停下。
就在金庸与邓小平谈话的两年后,李先念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成为继毛主席、刘少奇之后的第三任国家主席,邓小平坦然笑言:“除了我,别人也可以当嘛!”
再回到与金庸会面中来,在二人的谈话中,金庸也能深切感受到邓小平于细微处显露出来的英雄豪气。
他们从经济建设谈到外交,谈到祖国建设的方方面面,坦诚相交,十分畅快,1个小时的会谈很快就结束。
邓小平从座位上站起来,亲自送别金庸,他们一边往大厅门口的方向走着,一边继续意犹未尽地聊天,等到了大厅外面,邓小平与金庸又驻足聊了许久,邓小平紧紧拉住金庸的手:“查先生以后可以时常回来,到处去看看,最好每年来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邓小平与金庸不舍告别时,来自新华社香港分社的韩先生走过来,向邓小平致敬:“邓副主席,您好,当年去朝鲜慰劳志愿军时,我见过您老人家。”
邓小平看着他,觉得面孔有些陌生,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记不起了。”他自嘲:“记性不好,哎呦,老朽昏庸,不中用了。”逗得在场众人都哈哈大笑,也让金庸再次感受到邓小平的个人魅力。
十几年后,金庸想起这一幕十分感慨:“伟大的人物,通常总是平易近人的。”他所说的,正是邓小平。
邓小平与金庸的这次会面受到外界诸多关注,在他们见面当晚的新闻节目中,中央电视台进行详细报道,新华社、以及国外许多新闻媒体都争相报道此事,“邓金会谈”成为当时轰动世界的新闻。
金庸本人也将他们当日的谈话整理成文,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的谈话记录》为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受到外界许多关注。金庸将邓小平称之为“真正崇拜的大英雄、大豪杰”,一如他小说里的主角。
金庸后来在报纸上发表评论,盛赞邓小平:“1978年之后,中国如果没有邓小平,全体工人都会不幸得多。邓小平倡导并坚持的改革开放政策,把中国带上一条光明的大路。”
这一面,也是邓小平与金庸的唯一一次单独会面。
与邓小平的会见对他的影响很大,和邓小平此次见面后,金庸投身于祖国统一大业中,他多次发表文章,表达对祖国统一的热切希望。
1997年邓小平与世长辞,金庸回想起多年前与他谈笑风生的美好画面,泪水不禁落下,金庸为一点伟人的历史而哀伤不已:“我很感到难过,16年前和他相对抽烟谈话的情景,宛然仍在眼前。”
再谈人民领袖邓小平,金庸表示:“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位极可尊敬的大英雄、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