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在底层科技上,落后的原因何在?
2021年,中国的GDP突破114万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但是,中国在电商、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巨大成功,并不能掩盖底层科技上的无奈。举个例子,2021年中国制造了世界2/3的手机,手机芯片却几乎全靠进口。我国拥有全球最多的软件工程师,但是编程语言基本都是国外发明的C、Java等。
中国在底层技术上为何会存在短板,其实并不难理解。这是因为,其一,中国经济起点低,想要迎头赶上,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先实现经济繁荣,是合理的主观选择。其二,底层科技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周期长,过去我们没有这个条件。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并经历了芯片、航空发动机等卡脖子的困扰。如今,在主观和客观上,我们都有发展国产底层技术的需求和条件,并在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上,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少底层技术的突破。
例如,在11月3日的云栖大会上,蚂蚁集团在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上,推出了云原生PaaS平台SOFAStack、移动开发平台mPaaS、原生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的“三件套”组合。还发布了云原生、隐私计算、安全科技、区块链等六大科技产品。那么,这些底层技术的效果如何呢?
我们先来说一下,助力企业数字化升级的“三件套”。南京银行基于SOFAStack,打造的分布式架构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实现了日处理订单量超过100万笔。另外,全国有超40家银行,在利用mPaaS升级应用软件,常熟农商行就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常熟农商行在今年4月,还基于Oceanbase升级了银行核心系统,实现了业务处理体能提升46倍,并将金融数据留存在国产数据库上。
除了三件套之外,蚂蚁集团基于区块链和AI技术,打造的数字版权保护平台“鹊凿”,也是其6大科技产品之一。鹊凿可以为原创作者,提供最快1分钟区块链存证、线上侵权检测,取证等全流程的版权保护解决方案,目前已经为100多万原创作者提供服务。
总的来说,我们在传统芯片、操作系统等底层科技上的差距是现实存在的,还需尽快实现自主可控。同时,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在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库等底层技术上的发展,也是可圈可点的。所以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