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感觉比较孤独,希望有人能说说话。我不愿意住到养老院,更愿意在家里养老”,一位穿着蓝灰色衬衫、头发花白、带着黑色边框眼镜的花姓老人对《财经》记者说,“接下来会考虑找一个钟点工或者护理员。”
出生于1929年的花姓老人今年虚岁92岁,虽然交谈起来思路仍较为清晰,但他脸上和手上蔓延着的褐色老人斑提醒着他耄耋之年的现实。在中国像花老这样不愿意去养老院,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模式养老的老人占多数,但子女远离的现实又让老人们的居家养老期望面临难题。
目前,中国养老体系已形成“9073”格局,其中居家养老占九成比例,是一片亟待开拓的蓝海。有着敏锐嗅觉、看中居家养老商机的保险公司,目前探索居家养老进程明显加快,部分大中型保险公司均将居家养老作为新的增长发力点。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保险公司主要通过“保险+服务”、长护险、投资护理机构等模式探索和切入居家养老领域。
其中,中国平安、阳光人寿以“产品+服务”的形式切入居家养老领域;大家保险则从有一定支付能力且老龄化严重的大型养老院切入,布局嵌入式的居家照护中心,试点“大院养老”;中国人保则通过资本渠道,投资入股颐家养老照护机构……
据业内资深人士指出,预计未来将居家养老服务嵌入现有保险销售体系中,是每家能做的机构都会去做的事。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指出,要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
政策红利下,避开重资产、竞争激烈的养老社区模式,采用轻资产模式抢占居家养老布局先机,无疑成为大型保险机构布局的新趋势。据《2020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未来养老服务领域的主战场,将会转向社区和居家领域。未来几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化竞争,将像五年前的养老社区一样,会成为品牌资本角逐、品质企业竞争的重点领域,但目前发展仍面临盈利模式不清晰、护理服务不足及行业标准待建三大瓶颈。
多路径切入
目前保险公司主要通过“保险+服务”、长护险、投资护理机构等模式探索和切入居家养老领域。
从目前保险公司探索居家养老领域来看,中国平安探索时间最早,自2022年3月1日已推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9月23日,其又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平安管家”,布局居家养老进程亦明显提速。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已完成8大场景、300余项服务的构建,服务范围覆盖全国30多个主要城市。
2022年7月22日,大家保险亦正式推出康养服务体系,包括“城心医养”“旅居疗养”“居家安养”,居家养老成为大家保险布局养老产业的一个重点领域。截至目前,大家保险已投入运营两个居家养老照护中心项目,还有多个项目在建设改造中。阳光人寿则于2021年底推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将居家养老作为发力点,从医药、医护、医养三方面,为老年客户提供“一揽子”健康管理服务。
在养老社区领域已做得较有成色的泰康保险,对居家养老领域也在进行思考和探索。目前,泰康保险正在探索从医养和终极关怀的视角向前端延伸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据《财经》记者获悉,目前泰康保险的记忆照护板块有做居家养老方面的规划,不过在具体措施方面还未落地。据一位接近泰康保险的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因为泰康保险养老社区里很多资源运转其实还未饱和,诸如高级护理(记忆照护)等还未达到预期饱和度。”
据一位保险业精算师指出,目前部分保险公司抓住了客户更希望依托居家养老心理,推出了一系列居家养老服务,比如对老年人的居家进行适老化改造、安装检测仪器、提供一系列上门就医问诊,洗菜、做饭、清洁护理服务等。
大型保险公司对居家养老均寄予厚望。具体来看,大型险企布局居家养老确有一定优势,首先其资金规模大、运转周期长,尤其在居家养老领域还处于探索阶段,暂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更需要“慢钱”支持。
其次,大型险企已将金融、健康、医疗、科技等资源进一步打通。一方面,可凭借在承保、理赔以及客户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经办业务;另一方面开发商业护理险产品或者涵盖护理服务的保险产品,构建“保险+养老服务”的生态;第三,诸如泰康保险、中国人寿、合众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已运营多个养老社区,其资源和可以和居家养老形成优势互补等。
对于目前保险公司在居家养老领域的布局情况,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对《财经》记者指出,居家养老领域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但并非所有保险公司都可以做居家养老,仅具有支付能力还远远不够。
“居家养老要求保险公司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诸如整合社区医疗、家政服务及在整个居家养老链中需要的服务等,这些资源需要整合到保险公司自身平台中,才能够去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因为居家养老中的老年人对于服务需求非常多样化。”张琳如是表示。
盈利模式模糊
保险公司布局居家养老仍需破题。虽然多家保险公司通过不同模式希冀布局居家养老领域,但其对居家养老领域布局、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还未有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
一位中型险企居家养老相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坦言,目前,居家养老领域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标杆性企业,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以及接受度、覆盖面还严重不足,老年人愿意支付对价购买服务的意愿还不够强。
目前,保险公司布局居家养老投入产出比如何?据一位头部险企政保合作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保险公司对于居家养老领域布局大多还处在规划和投入阶段,还未有明显成效,产出预估还没有那么快。保险公司只有产出达到一定规模,才可能做投入产出方面的分析。
除了参与长护险经办及基金风险保障管理、入股护理机构等方式,保险公司主要通过围绕居家养老相关的其他项目的保费来平衡收益。一位保险行业资深人士指出,保险公司布局居家养老主要从其他项目的保费收入方面来盈利。保险公司入局居家养老主要为迎合政府需求,其很可能在居家养老上的投入、收益产出平衡后略亏,但是其会从政府另外的保险项目上去获利,保险公司主要通过算大账的方式来平衡收益。
与此同时,一位头部险企分公司负责人则从分公司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认为,从国家战略或者保险公司总部行业布局战略角度来看,保险公司布局居家养老非常有必要、性价比也较高,但从保险公司省分公司、基层公司等角度来看,意义不大,因为这个业务目前并不能给基层公司带来盈利。综合来看,多数保险公司还未选择布局居家养老,与找不到利益平衡点或资源不足等相关。
对于未来保险公司布局居家养老格局,一位保险业精算师认为,我们预计,未来将居家养老服务嵌入到保险公司销售体系中,应该是每家保险公司都会去做的事情。一方面因为该项目壁垒并不算太高,引入一家第三方机构就可以做上述一系列服务;另一方面,市场上的养老服务供应商也会越来越多,他们会主动找保险公司寻求合作。
从当前居家养老领域整体布局来看,保险公司只是参与方之一。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居家养老领域主要由民政局监管。一位护理机构高层对《财经》记者表示,在居家养老方面,民政局一方面通过委托第三方运营服务,面向高龄老人、特困人群提供一定家政类服务或资金给付等;另一方面则通过社区养老辐射居家养老领域等。因老龄化问题突出,目前市场上参与居家养老的机构较多,诸如福寿康、易得康等护理机构成立护理站,专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亦有部分工商注册的公司囊括居家养老服务经营范围。
保险公司也正发挥更多作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居家养老市场化发展提供了较好土壤,正在吸引大批资本涌入。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从目前居家养老领域支付来看,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已显著高于民政支付。
护理服务挑战
作为居家养老的核心服务之一,护理服务目前仍是保险公司的突破点。据了解,居家养老领域诸多场景中,居家护理是最为关键和最影响客户体验的场景。目前保险公司布局居家养老模式中,护理服务是其中一项较大挑战,目前还未能形成标准化服务模式。
一位头部险企居家养老业务部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保险公司还未有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服务团队,重资产去打造成本肯定非常高,所以保险公司作为支付端还是目前的主流。与此同时,居家养老护理需求非常巨大,但目前的护理机构供应商护理标准参差不齐,需要制定统一行业标准。
从护理机构角度看,一家头部居家养老护理机构高层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我们还在苦练内功,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运营效率,以获得更多的客户群体。随着我们居家养老布局的不断深入,未来还是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大型保险公司或者其他资本的青睐。
同时,张琳提醒道,目前居家养老很关键的部分在于对居家护理成本的掌控,若护理成本发展趋势不明确,这对于居家养老产品开发亦有所限制。该护理成本不能只定性为重度失能人员,要从前期开始预防性护理。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城市居家养老布局难度亦有所不同。据平安人寿董事长特别助理兼居家养老事业部总经理李斗介绍,上海及周边长三角地区,因老龄化进入时间早,所以整个养老服务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多;但是中部的部分城市相对可选择的数量、配合程度就会弱一些,这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养老水平发展有关。
李斗指出,居家养老客户群体从60岁到80+岁皆有,其身体状况、消费理念都不同,部分年纪较大老人在服务要求、细致程度上要求很高;而部分老人对于精神、感知层面要求较多,所以年龄、地域、个性化、供应商等差异,皆为居家养老服务带来了挑战。
郭强生在散文集《我将前往的远方》中细腻描绘了如何照顾老年失能的父亲,比如叮嘱新来的印佣,喂餐时“还是要给他一双筷子,即使他不用。不能用汤匙喂,汤匙让他觉得等同失能。我监督着,看着印佣慢慢练习用筷子,一口菜,一口饭,而不是饭和菜都放在汤匙里,一股脑全塞进父亲的嘴巴。”此类细节暗流涌动,关乎如何在逆境中保住其父亲的尊严。
从精神、感知层面来看,上述花姓老人对《财经》记者坦言,“我当过兵不害怕死亡,我最近感觉非常孤独,每天就睡在床上躺着,但又睡不着。”在长达1个半小时的交谈过程中,上述花姓老人提及不下5次孤独字眼。
因此,除了完善的医疗和好的物质条件,居家养老老人内心的孤独该如何抚平,尊严如何维护,这将成为为老服务的困境之一。
另外,李斗认为,护理机构等供应商的整合和管理亦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另一大难点,这对于保险公司服务承接能力和需求发掘能力挑战很大。目前居家养老领域服务包括供给、服务需求和支付三方。从供给端来看,中国养老市场体量很大,但是供应资源和服务都非常零散,而零散的背后就意味着质量参差不齐、专业人员稀缺。从需求端来看,则存在不匹配的痛点,很多养老服务目前仍缺少行业统一标准。
行业标准待建
9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公开表示,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面对巨大的养老需求,占据养老体系九成比例的居家养老,却是目前养老服务体系中是最薄弱的环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等,国家对老龄化应对策略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地位。
尽管政策方面强调,要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但目前中国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的相关文件仍以规范性文件为主。在张琳看来,当前居家养老政策刚性不够,缺乏约束力更强的法律法规,服务内容也不够精准,导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缺乏制度规范和制度监督。
据一位头部寿险公司居家养老领域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我们目前正在跟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探讨,希望能够有部分利好政策出台。目前居家养老方面政策更多只是方向上的指导,我们希望可以尽早、尽快制定一些行业标准。
“诸如在居家养老领域很多适老标准非常缺乏。虽然各个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部分适老化改造项目或者提供了资金方面支持,但是其跟老年人个性化需求等方面很有差距。”上述头部寿险公司居家养老领域负责人如是说。
同时,大家保险居家养老相关负责人亦对《财经》记者表示,嵌入式的“大院养老”作为大家健投探索社区居家养老的全新尝试,并非“公建民营”养老项目,而是纯商业化行为,在建设、备案、运营层面缺少所属街道及民政部门的支持。具体诸如项目的报批备案不能参照《北京市养老驿站管理办法》执行,水电能耗不能按照民用标准征收等。希望民政等部门能在政策上对“大院养老”等新型居家养老模式予以统筹。
从长护险角度看,目前其是居家养老主要支付方。部分保险公司亦在参与长护险的经办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15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中,有13个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办。
据《财经》记者获悉,未来监管将陆续释放长护险经办管理权利,目前已有头部险企在苏州有自身长护险经办团队。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险企参与长护险经办管理是帮助政府补充经办方面资源,同时政府方面也希望险企能够在护理服务实时监控等方面加强技术管控。
目前部分保险公司正在与居家护理机构共同研发商业长护险产品,某头部险企商业长护险产品已落地。上述头部险企居家养老负责人亦指出,期待国家在商业长护险领域能够有一些创新的举措,随着供应商的成熟度、服务资源到位,未来可以探索保险给付多种形式。
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亦是典型的居家养老模式,其居家养老包括访问护理服务、日间护理服务、短期托付服务和社区贴紧型服务等类型。日本居家养老资金筹集以政府为主、服务机构为辅,多种渠道并行的原则,筹资责任由政府、社会以及个人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