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10月17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表示,中国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逐步完善,供给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那么,80%能源自给率代表着怎样的成果?我国能源安全的未来应如何保障?
林伯强:加快应对局部结构性挑战
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可以有多维度的理解,但能源短缺是最大的不安全。能源自给率体现了一国的能源储备与生产能力,是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俄乌冲突以来,全球能源供需紧张,价格混乱且高企。目前欧盟面临能源危机,与其很低的能源自给率(42.5%)相关。作为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第一大国,中国能源状况相对稳定,主要是因为很高的能源自给率。
然而,中国短期也面临结构性风险,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高,短中期石油与天然气需求与进口量还将继续增长。而中东作为中国主要石油进口地,地缘政治风险很大,对中国的石油进口存在威胁。
虽然我国目前油气占能源消费比例相对较小(不足30%),其宏观影响相对可控。但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还是需要从节约用油和进行燃油车替代两个角度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一般来说,交通部门在石油消耗中占有最大比重,也是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关注的重点。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电动汽车扶持优惠政策,促进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形成电动汽车产业链的规模化发展,未来有望在国际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引领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革命。
为应对中国能源安全中的局部突出问题,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电网建设和多元化电力结构,推进电网智能化将成为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关键。可以通过有序用电的方式缓解季节性(冬季)的电力变动问题。比如说,利用智能电网调节居民和工商业用电。另外,由于居民用电占比低(14%),而且季节性居民用电负荷波动性大但持续性不强,对用电比例大(65%以上)的工业企业实行有序用电,可以暂时缓解季节性电力供需紧张。
二是由于新能源的本土特性和满足低碳发展的重要性,需要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尽快使清洁能源增长可以满足能源电力需求增量。例如加快推动西北地区风电与光伏的新能源建设,加快布局特高压运输与氢能技术等重大项目的开展。
三是在电力供应体系的构建中,需要建设智能电网,促进省际电网互联,并推动多元化电力结构,保障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下的电网的安全运行与消纳问题。同时丰富电源种类,灵活发挥煤电压舱石的作用。通过区域系统互联电网,各区域之间调配、传输电力,来减少局部停电或供应不足带来的损失,同时有利于保障电网消纳问题。(作者是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陈卫东: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能源独立的机会
自人类开始使用火以来,能源发展就一直在推动社会进步。技术进步、世界政治大格局与能源转型相互塑造,并重塑整个世界。今天的中国既是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也是第一大能源生产国。中国融入世界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
中国是传统能源的消费大国,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是新能源大国:世界第一大的风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这给中国自身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也对世界能源的发展和能源转型做出重大的贡献。
世界能源理事会自2010年发布一年一度的《世界不可能能源三角指数》报告,在评价世界各国“能源安全”“能源公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体系。在这个分析框架下,北欧多国如瑞典、丹麦、挪威是排位最高的国家,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再生能源比重高、人人都能便利获得相对于其人均收入水平较为廉价的能源,环境可持续指数最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过去十年在环境可持续维度上被评为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主要得益于高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和消纳。
考虑到我国油气资源和低碳转型的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途径有很多,其中重要的是发挥贸易优势,深耕全球贸易保供的大格局,发挥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的需求和资本优势,通盘考虑互惠互利,在新的地缘政治和能源转型的大格局下,加强与各资源大国(含油气资源和铜铝锂等资源)的合作。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能源最大的优势还有完整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新技术的产品化商业化能力,它们也是能源资源。
至于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它是真正可以让中国实现能源独立和走向能源强国的机会,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和规划可以看到,我国从政府到行业正在逐步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作者是民德研究院院长)
梅新育:继续发展能源贸易
作为世界数一数二的能源消费大国和能源进口大国,能源安全问题在中国从来就广受关注。可以肯定,在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是较高的,这一点在国际天然气市场区域价格相对变动中表现得相当明显。
具体而言,全球主要经济体天然气市场可划分为东亚、美国、欧洲三大区域市场,“页岩革命”使美国成为全球天然气价格洼地,东亚天然气消费者则不得不承受国际天然气市场长期存在的“东亚溢价”的负担;2012—2020年,东亚市场天然气价格高时可达北美市价6倍、欧洲市价1.6倍左右。但随着中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能源保障水平提升,国际天然气市场“东亚溢价”趋向缩小乃至逆转。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数据计算,东亚天然气均价在2022年8月缩小到了美国的2.3倍,而同时期欧洲均价已达东亚均价的3.5倍。
就总体而言,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我们需要把握好以下三大要点:
首先,当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紧张程度不断升高,我们需要加大国内能源勘探与资源储备力度,做好能源替代技术开发与储备,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的能源安全。
其次,我们必须充分发掘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确保国内足够供应能力的前提下,在平时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廉价进口能源,一来降低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的成本,提升效率;另一方面也是和全球的贸易伙伴共同创造在经贸领域互惠共赢的局面。
我们不应该盲目追求降低包括能源在内的资源进口依存度。因此,我们讨论能源安全,并不表明我们要向能源出口国关闭进口贸易的大门,相反,我们还要持续扩大能源进口,不断发展能源贸易新形式,如在境外投资建设水电、光伏、风电、坑口电站等,生产电力输送国内;如利用我国基础设施优势将青岛、宁波-舟山、珠海高栏等地定为“国际能源贸易枢纽港”,发展国际能源转口贸易,让正苦于输入性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能够借助中国基础设施输入平价能源,实现三方、多方共赢。
第三,我们希望继续与贸易伙伴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中国是一个进口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多年、而且还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进口国,完全可以兼顾进口规模效益和进口来源、方式多样化。因此,在中长期内,中国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供应链来获得较为安全的能源供给,利用经贸的手段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
(作者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