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德龙,1952年2月出生在河南省孟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孟县是唐朝大文豪韩愈的故乡,1996年,孟县撤县设市,改称孟州市。
农村生活锻炼了薛德龙吃苦耐劳的品质,农民父母教会他真诚、厚道和守信。
后来,薛德龙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五年军旅生涯,练就了他严谨高效的优良作风。
1973年,薛德龙从部队转业回到故乡,进入国营孟县机械厂工作。孟县机械厂最早创立于1958年,是当时国内最早从事内燃机气缸套专业生产的企业之一。
河南孟州
21岁的薛德龙从车间学徒工做起,凭借着退伍军人的认真和勤恳态度,在工作中逐渐脱颖而出。他善于学习,也不断总结工作得失和成败经验。一路提拔,慢慢从工人走向管理岗位。
1981年,国营孟县机械厂更名为河南省中原内燃机配件厂。
1990年3月20日,河南省下发批复,同意配件厂作为股份制试点,实行股份制经营。配件厂以经营性资产出资,同时发行内部职工股,募集资金300万元,出资设立河南省中原内燃机配件股份有限总厂。1993年2月4日,河南省中原内燃机配件厂更名为河南省中原内燃机配件总厂。
1996年,股份总厂依据上级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公司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规定进行认真对照自查,进行了重新规范。确认为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为1215.9万元,每股面值为1元,法人股915.9万元,占总股本的75.33%,内部职工股300万元,占总股本的24.67%。
公司名称变更为河南省中原内配华河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2月29日在工商局重新登记,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此时,薛德龙已经成为公司法人,年仅44岁。
02
走向厂长岗位后,薛德龙的工作能力得到完全释放,公司生产的缸套、活塞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公司效益逐年递增。公司的“河阳牌”商标为气缸套行业内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
2000年,中原内配华河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送股、转增、配股方式实行增资扩股,股本增至6101万股,配件厂以其经评估后的经营性资产作为出资认购股份,持股比例仍为75.33%,名称变更为河南省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孟州为响应国家“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要求,积极执行“国退民进”的政策要求,对中原内配进行改制,改制方式为由薛德龙等38名自然人出资收购国有法人股股东和内部职工持有的全部股份,最终实现国有股和职工股向经营者的集中。
于是,公司国有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全部转让予薛德龙等38名自然人。薛德龙持股2257万零3900股,占比37%。
中原内配
改制完成之后,薛德龙成为这家中原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他时常告诫自己,改制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关键是要发展和壮大企业,他还向公司全体职工提出“五个不变”安定军心。
“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信念不变;厂务公开、办事公道、接受员工监督的机制不变;各级领导虚心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的传统不变;竭尽全力给广大员工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和优美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做法不变;关心、爱护每一位员工,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的作风不变。”
03
从此,薛德龙带领中原内配开启了狂飙突进的发展之路,2005年1月,在郑州索菲特国际饭店,中原内配和世界500强企业——英国GNK集团公司合资合作协议签订,标志着公司开启了国际化进程。
2006年11月,中原内配启动公司上市计划。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在2010年7月16日,58岁的薛德龙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他的公司中原内配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上市。
当他敲响公司上市钟声的时候,薛德龙难掩激动之情,创业太不容易了。从1996年股份制改造以来,他付出了太多太多。好在“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踌躇满志的薛德龙
如今,中原内配成为气缸套龙头企业,有20多家子公司,在上海的松江、南京、安徽、合肥、深圳、北京、郑州等都有生产核心关键零部件,近5年连续做到产销量世界第一,中国市场占有率是42%,欧美国家市场占比是30%,成为行业隐形冠军。
据公司年报显示:2021年,中原内配实现营收24.53亿元,同比增长34.77%,其中归母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41.5%,企业发展状况十分优异。
随着公司的发展,薛德龙的个人身家财富也是与日俱增,仅凭其在上市公司所持股份,他的身家也在10亿人民币左右,妥妥的河南孟州首富。
朋友,你们对孟州首富薛德龙的财富人生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