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第九届新侨创新创业成果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白玛赤林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宣读了中国侨联关于表彰第九届“侨界贡献奖”获奖者的决定,授予128名同志“侨界贡献奖”。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尤权在京会见l 中国侨联第九届“侨界贡献奖”获奖者代表。
尤权希望广大侨界人才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在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方面体现新面貌;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在破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推出新成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方面展现新作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化文明交流互鉴,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作出新贡献。
第九届“侨界贡献奖”共表彰一等奖52名,二等奖76名。其中,山西2人获奖,分别是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获“侨界贡献奖”一等奖,太原理工大学副院长梁建国获“侨界贡献奖”二等奖。
郑强,福建武夷山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山西省十三届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从教40年,郑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是享誉学界的知名学者。科研成果丰硕,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研究项目4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55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50余项;出版《高分子流变学》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应用研究成果已产生经济效益逾80亿元。
郑强同志是“西迁精神”的忠实践行者。从杭州到贵州、从“人间天堂”到中部太原,他多次强调自己是在重走“西迁路”。2020年4月入晋履新,他激情满怀地说,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弘扬“西迁精神”的号召而来,是受山西大好发展局面的感染而来,是怀着对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深情而来。
作为一名老党员,郑强同志在“西迁路”上走得坚定而执着。在贵州工作期间,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的他,先后多次提交议案,强烈呼吁在中西部13省(自治区)每省遴选一所高校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一省一校”计划的落地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担任贵州大学校长期间,他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多方奔走争取到50亿元专项建设资金进行新校区扩建,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1月,贵州省委省政府授予郑强同志“高等教育发展特别贡献奖”,他将这笔50万元奖金捐赠给贵州大学设立“郑强奖助学基金”。受之感染,全国各界爱心人士为基金捐款1000万元。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时任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评价他“把东部发达地区浙江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有机融入贵州大学,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为西部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鲁迅”
被调侃为“怼天怼地怼空气”的郑强,就像是当代鲁迅,“世上本无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郑强就是开辟这条新路的第一人,他踏上了第一步。
身为高知识分子,他并没有像旁人一样,对外界不管不顾,只身奉献给科研,而是走向了完全相反的道路。
“听他的课,你会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一位浙大学生回忆说,“强哥”上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他的课堂就像一个超级磁场,能将你牢牢地“吸”住。在繁忙的管理工作和社会活动之余,郑强教授始终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
2012年6月,郑强告别了浙大,来到了贵州大学担任校长,此时的他完全不知贵大是何种模样。
直到他站在贵大门口时才知道,肩上的任务有多繁重。
“新官上任三把火”,郑强也不例外,他“烧”掉了“无赖”退休教师的餐馆,“烧”掉了杂乱无章的树木,“烧”出了校车。
接着又创办了大数据学院,再结合贵州的优势,先后开设了烟草、茶叶、茅台酿酒专业。
贵州大学作为全省唯一一所211大学,一直以来不受学生喜爱,直到郑强担任了校长,贵大的名气才有所好转。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郑强担任贵大校长期间,将其他发达地区的办学理念融入了贵大,带动整个西部教育的兴起。
一位贵大的学生曾说:“贵州大学想要做强,创建为一流大学,还得需要郑强”。
当郑强卸任贵大校长,转去太原理工大学后,贵大的热度明显下降,而太原理工大的热度迅速上升。
2020年4月时,郑强来到了太原理工大学担任党委书记,此时的他已经60岁,而他的眼眸依旧熠熠闪光。上任后,他先投身于演讲,从社会、政府等各方筹集资金,改善校园环境、设施设备,以及大量引进人才。
在太原理工大的这两年内,郑强几乎夜夜只睡5、6个小时,即便是午饭过后,也不去午睡,并让其他教师也改掉午睡的习惯。“你睡觉的那三个小时,北大清华的老师已经抢在你前面,不知道申请了多少科研项目”,他不断激励着教师们。
到太原理工大学工作后的短短2个月时间,郑强同志亲自起草了《加快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行动计划》,明确了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路径举措,描绘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太原理工姓太原”“太原理工姓山西”的扎根山西大地、服务地方发展的响亮口号,主动对接地方发展,争取更优办学资源,不到一年时间,已为学校争取到各项资金支持近20亿元。
2021年10月,在郑强的带领下,太原理工大学继贵州大学之后,成为了“中国最具潜力的大学之一”。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太原理工大学老校长谢克昌院士称赞道“郑强是能人、善人、强人!”
梁建国,男,汉族,1975年出生,山西省“百人计划”专家,山西省科教兴晋突出贡献专家。
2019年8月加入太原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现任先进成形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副院长,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太原理工大学“侨界联合会”负责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专家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委联系服务的高级专家。
梁建国同志作为一名科学家,除了具备卓越的专业成就,同时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在日本学习工作16年,始终牵挂着祖国的发展,心怀故乡的热土,始终秉持“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的坚定信念。
2019年,已是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员的他,在日本复合材料领域享有盛誉,面对祖国和故土的召唤,毅然决定回归祖国,怀着建设国际一流研究平台和科技强国的目标,投身祖国的教育事业,在太原理工大学担任一名教师,加入中国工程院黄庆学院士团队,并投身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形工艺与装备设计开发研究。
时至今日,他仍然是一个没有业余时间的人。回国几年来间,他只争朝夕,带领科研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抓紧一切时间作教学、搞科研,哪怕牺牲睡眠时间,甚至寒暑假也一如既往地驻守在实验室里。梁建国同志的精神感染着研究院的每个人,大家常这样描述:“他最大的兴趣就是自己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他身先士卒,以学校为家,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不计得失、甘为人梯。
梁建国同志主要从事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其应用、高压储氢容器的开发与设计、缠绕(铺设)装备的高效智能化、汽车轻量化及快速成形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以项目技术首席科学家的身份承担中央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重点项目(原 GF 973),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资助项目,山西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等。
今年8月,太原理工大学侨界联合会秘书长梁建国曾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责任,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巨大优势。我们要进一步牢记“两个确立”、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凝聚好我校侨界联广泛统战力量,在新的征程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自己的智慧。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立足本职岗位,不断提升自我教学科研的能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附全部获奖人员:
一等奖(共52人)
北京:马 骏 闫学东 陆 林 董志勇
天津:陈冠益
山西:郑 强
内蒙古:张 军
辽宁:乔 莹(女) 许光文
吉林:李 玉 秦彦国
黑龙江:李 惠(女) 王爱杰(女)
上海:马 兰(女) 王 慧(女) 贾金锋 徐华强
江苏:任洪强 刘加平 李述汤 余钟波 林敏洁(女) 顾忠泽
浙江:任宇航 刘 锐(女) 欧阳宏伟 骆建军
福建:田中群 张 云 张艳璇(女)
江西:刘良徛
山东:史 伟
河南:王梅云(女)
湖北:闫大鹏 李召虎
湖南:李 明 张 斗
广东:兰玉彬 刘 科 陈晓非
重庆:胡晓松 夏庆友
四川:宗志勇 梁应敞
甘肃:张俊彦
新疆:马鹏程
中央和国家机关:朱祥坤 刘光慧 金 智 聂广军 蒋建东
中央企业:傅明利
二等奖(共76人)
北京:王新泉 林 晓 金 磊 顾行发
天津:何 理 罗 锋
河北:刘庆宽 刘喜富 侯志勇 倪志宇(女) 高发明
山西:梁建国
内蒙古:李永宏
辽宁:王克峰 徐 慧
吉林:成宪武
黑龙江:樊赵兵
上海:张东宁 张晓林
江苏:方 真 曹君利
浙江:邹光耀 林 强 钱 宇 郭天南
安徽:田长麟 吕玉平 刘青松 谷俊杰 陈 齐 黄先忠
福建:史大林 陈忠宁 郑煜铭 高钦泉
江西:方玉明 陈伏生
山东:李 苏 张汉霆
河南:姬新颖
湖北:李 和 吴志军
湖南:邓 露 何 静(女)
广东:刘叔文 许明炎 杜如虚 李 阳 吴传斌
广西:朱凌云 齐忠权 江 鹰
海南:李世杰 吴友根 陈松笔
重庆:许华曦
四川:朱 策 江 霞(女) 林鹏智
贵州:张春成
云南:杨 云
陕西:马 伟 华灯鑫 刘凯旋 李晓强
甘肃:车团结
青海:冯声宝
宁夏:金忠杰
中央和国家机关:丁元竹 王健君 王继志 毛 龙 宁圃奇 肖 飞
何吉波 游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