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已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不仅传统车企加快了转型新能源汽车的步伐,甚至还诞生了不少跨界玩家,都想借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东风,从中分得一杯羹,就比如大运汽车。对于大运集团,可能更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就是停留在张柏芝当年的那句“风驰天下,大运摩托”上。实际上,大运早在2020年就开始了在乘用车市场的布局,与其它新势力品牌一样,大运汽车也是瞄向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大运集团的两次转型之路
作为国内知名的摩托车品牌,大运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第一次转型,从摩托车转战到了重卡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励精图治,大运重卡也终于在商用车市场占得了一席之地。
但是,不管是摩托车也好,还是重卡也罢,在市场体量上都远不如乘用车。摩托车早就从曾经的交通工具演变成了年轻人的大玩具,而重卡市场一直以来都是运输行业的中流砥柱,市场体量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为此,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浪潮下,大运汽车也将目标对准了乘用车,开启了第二次转型之路。
进入乘用车市场以来,大运汽车共推出了两款新能源产品,分别是悦虎和远志M1。其中悦虎的售价区间为6.78-8.18万元,定位为小型SUV,而远志M1的售价区间为17.38-32.88万元,定位为中型MPV。
很显然,大运集团的第一次转型,已经算是成功。那么,开启第二次转型的大运,还能在乘用车市场复刻在重卡市场的成功吗?
半年销量仅5千余辆,大运汽车还能走大运?
销量往往最能反映一家车企的成与败,而大运进入乘用车市场以来,其销量表现似乎并不理想。
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大运悦虎累计销量仅为3822辆,而远志M1也好不到哪儿去,今年累计销量仅为1243辆,两款车型总销量才5千辆出头,连三线新势力品牌都算不上。
大运停留在消费者心中的第一印象仍只是摩托车,如果不是关注汽车行业的朋友,甚至都不知道大运进军乘用车市场了,知名度不足也导致大运汽车在乘用车市场举步维艰。
大运汽车低迷的销量也代表了更多跨界玩家的现状,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不可估量,如今这个市场也是被造车新势力搞得热火朝天。但事实上,能够被记住的造车新企实在是少之又少。
产品力不足,核心技术缺失,大运注定失败
知名度不够怎么办?完全可以通过强大的产品力和出色的营销来打破,头部新势力车企不都是这样做的吗?但大运汽车在营销上,简直就是一塌糊涂,除了两台新车上市有所作为外,基本看不到后续报道。
而在产品力上,大运汽车更是不值一提。无论是大运悦虎还是大运远志M1,都与竞争对手都相差甚远。就比如在续航上,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卖点,续航往往能左右消费者在购车时的选择。
可大运悦虎的综合续航里程却仅为300km,这要放在5年前还说得过去,现在连宏光MINI EV都能做到300km的续航,对于消费者来说,何必要去选择一辆名不见经传且售价还更贵的大运悦虎?同样的道理在远志M1这边也是如此。
这还仅仅是大运汽车在续航上的短板,其在设计、智能化以及核心技术上,更是远不如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造车并不是找个工厂、作坊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在这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配套网络。
跨界造车玩家不仅要面对同行的竞争,更是要面临着传统车企带来的压力,如果没有足够的产品力做支撑,就注定会失败。很显然,大运汽车并没有展现出高人一等的产品力。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门槛比燃油车更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任谁都能玩儿得转的。对于跨界造车的大运集团而言,想要复刻在重卡市场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