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5月初表示,“未来三年行业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寒冬。”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四大品类零售销售额同比下降14%,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同样面临即将到来的寒冬,家电行业的两大龙头美的和格力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措施。
美的选择的是大规模裁员。据《21世纪商业评论》报道,一位美的内部员工称现在已经是第二轮(裁员),第三轮将在6月,裁掉1/3的人很正常。
而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则是在股东大会宣布,格力坚持不裁员,而且今年还会再招3000-5000名大学生。同时,5月20日晚,格力电器发布公告,拟推出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
从公司业务战略的角度,看美的为何选择大规模裁员,而格力可以坚持不裁员
美的近年来开展了多项非相关多元化业务,包括母婴、宠物、户外产品等。美的的核心能力在于家电行业,发展非核心业务没有绝对优势,且这些业务大多处于起步期或成长期,需要大量资金来长时间孵化,未来能否打败竞争对手,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也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在家电行业寒冬来临之际,美的采取的是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投资的战略,集中力量巩固家电行业的核心优势,希望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获得增量,避免因战线过长而造成资源和精力的过度分散,本次裁员也主要是面向非核心业务,属于战略性收缩。
相反,格力电器来自空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7成左右(美的为4成左右),业务聚焦,无需缩短战线。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格力为何在此时拟推行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
先看一组数据:
(1)美的2021年净利润286亿,格力231亿,美的净利润是格力的1.2倍。
(2)美的2021年人均工资19万,格力12.6万,美的人均工资是格力的1.5倍。
数据表明,美的和格力的净利润差距不大,但格力的人均工资仅是美的的1/3,说明格力的薪酬水平远低于竞争对手。
如果格力选择调高短期薪酬,由于没有业绩考核,不一定对公司业绩的提升有很大帮助。而且,假设格力的薪酬达到美的的标准,工资支出就要增加约52亿,再加上五险一金等支出,净利润会缩减至150-180亿,净利润大幅缩减会连带股价大幅下跌,每年的分红额也会大幅减少。
因此,不如用员工持股计划这种长期激励制度来变相涨薪。首先,员工需要达到约定的业绩要求才能获得股份,这就给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加了一层保险。其次,现在股市正处于熊市,股价较低,本次“半价”授予的股价仅为16.36元/股,股票规模约9473万股,粗略计算股份支付费用总额仅15亿,相比于调薪,对净利润的影响较小。
格力拟推出的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相较于上一期,参与范围更广、授予价格更低、考核难度更小,旨在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填补公司长期激励缺失短板,有利于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总结一下,美的裁员是因为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因此要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避免一些非必要性的支出;格力拟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一方面是凝聚人心,另外也是通过长期薪酬代替一部分短期薪酬,降低短期的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