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安全绿色发展之路
——访市委党校教授刘佶鹏
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推动安全绿色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建设平安临汾、绿色临汾,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安全发展关切民生和生产力,绿色发展也是保护民生和生产力。“十四五”时期,以人民为中心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守安全发展底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安全绿色发展之路。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下大力气抓好安全生产、环保治理等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市委党校教授刘佶鹏。
记者:
如何理解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刘佶鹏: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对传统发展观的科学扬弃,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强调“自然规律先于经济规律”,以遵循自然规律、按自然法则办事为首要原则,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即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其核心是构建“绿色经济、绿色新政、绿色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其主要特点有:一是绿色性。绿色成为发展的根本属性,而且在高水平的生态治理、科技对生产的支撑作用、人文情怀的养成等方面不断得以体现。二是共生性。人与自然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共生”状态之中,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最低的环境支出和耗费推进发展。三是长远性。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财富。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公认的适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给大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我们才能构建起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作为煤炭资源大市,临汾发展的最大优势是资源,最突出的短板是环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只有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下,才会有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举全市之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尧都、洪洞、襄汾海拔600米以下区域基本实现“无煤化”,主城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全部清零,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五年改善率33.7%,9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退出劣V类。毋庸置疑,“十四五”时期应持续深入引领、推进和实施绿色发展。
要把绿色发展理念和目标变为现实,把临汾生态优势和潜力发挥出来,我们应当以绿色理念为催化剂,提高绿色发展的认同度;以绿色治理作为政治保障,不断优化临汾发展环境;以绿色产业、技术作为抓手,实现经济生产方式的生产、分配、消费绿色化;以绿色生态为屏障,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临汾。
一是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保卫战。实施蓝天行动。修订大气污染整治攻坚量化问责办法,倒逼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实施治污、优企、抑尘、控车、压煤、禁烧、增绿等措施,铁腕治理污染,持续巩固攻坚成果,坚决避免出现反弹,确保全年优良天数、PM2.5平均浓度达到上级考核要求。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围绕“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共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开展入河排污口综合治理,加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容,确保河流水质、饮用水水质达标。扎实开展土壤保护治理。深入开展矿山、煤矸石堆场专项整治,严防问题反弹。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制度,全面推动固废危废无害化处理,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全面加强土壤污染环境监管,确保土壤环境安全稳定。
二是要深入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大力推进“两山六河一流域”生态修复,加快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晋西太德塬生态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三是要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深化碳排放专项行动,持续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结构,规范发展分布式光伏风电发电项目。探索实行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和碳汇市场化交易。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让临汾的天更蓝、水更清、土壤更安全。
记者:
如何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夯实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
刘佶鹏:安全发展,是指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发展效率和效益,保证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发展,是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方式。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两面,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发展必须安全,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是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可用“六新”概括,即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每一个“新”都是以安全为前提,只有安全才能减少高质量发展的脆弱性,切实保障高质量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安全发展的家底和全省类似,高危行业、高危产业、高危企业比较密集,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任务异常艰巨。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安全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安全发展不仅是极大提升发展质量效能的客观需要,而且是有力保障国泰民安的内在要求,是坚决防范各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的必然选择。安全发展涉及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产业链供应链等多个领域,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紧密相关,与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紧密相关,与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紧密相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容不得半点马虎、丝毫懈怠。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统筹抓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重大风险有效防控,通过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构建安全生产管理“十大体系”,全市工矿企业连续13年未发生重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清收农信社风险资产155亿元,2020年、2021年两年化解临投集团到期债务187亿元,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构建“3+2”防控体系,实行“三条线”管理,加强“四个管控”,守好守牢了临汾阵地。安全发展平安临汾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
安全事关民生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把安全发展贯穿全市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是必须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热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持续深入巩固扩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为我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要加强基层治理工作,创新工作方法方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是必须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松懈麻痹思想,坚决防止疫情反弹;要加强安全隐患问题排查整改,健全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着力把事故、灾害风险降到最低;要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同时,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确保企业生产安全有序。
三是必须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各项工作。要强化风险意识,科学预判发展形势和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要果断决策,整合力量,协调配合,狠抓落实,切实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等机制,共同筑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防火墙”;要高度重视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和金融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现实的经济问题、基本的民生问题、重要的社会问题。“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和安全发展理念,守好安全和绿色两条底线,用安全夯实基础,以绿色谋划未来,让“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积蓄更多的力量,真正实现临汾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省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