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该如何做公益?个人应该在公益中承担什么角色?如何实现商业发展与公益慈善同频共振?11月13日,2021首届中欧校友公益年会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著名学者许小年、知名媒体人秦朔等分享了他们对公益活动的看法和思考。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表示,当前中国需要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他们有高于商业成功的追求,以推动社会福祉的不断提升为己任。“中欧作为国际一流的商学院,既要培养商界精英,也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希望中欧的同学和校友能够满怀社会责任感,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乃至辐射整个社会,共同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中欧终身荣誉教授许小年认为,公益和慈善在很多方面上是一致的,最大的区别是受益方式不同。他表示,在共同富裕成为一个社会主题的当下,我们提倡公益和慈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方面,民间自发和自愿的公益和慈善活动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而公益和慈善是个人之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在社会中不重要,公益和慈善的重要性绝不仅仅是企业在宣传册加上一条:过去一年中,企业赞助了多少希望小学、参加了多少救灾活动。公益和慈善的重要性在于,它事关个人的精神和道德生活。我们是在为自己做公益,是在为自己的修为、为自己的道德生活做公益。为自己做公益,为自己的道德生活做公益和慈善,公益事业才具有持久的动力。”许小年说。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表示,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商业文明就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创造,负责任的商业就是一种文明,没有文明的商业很难有文明的社会,要从商业向善、资本向善、科技向善的角度,更多激发善的力量,增益更多人的福利与价值。
在秦朔看来,企业践行商业文明有四个阶梯:第一阶段,用正当的方式获利;第二阶段,以创新的方式创造消费者价值,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三阶段,对利益相关者产生正外部性;第四阶段,成为社会进步的阶梯,回馈社会。企业践行商业文明,应从响应到战略、从他律到内生。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发挥创造力、资源整合能力,推动公益慈善不断创新,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活动现场发布的《2021中欧校友影响力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9月,中欧在全球的校友超过26000人,分布在9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显示,中欧校友掌舵的全球五大交易所上市企业2020年营收总值达7.3万亿元;自主创业或参与创业的校友比例达到40%;校友负责企业或部门2020年总营收达183万亿元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创业企业数量达4.5万家,创业企业创造就业岗位578万个;校友平均投入社会活动的时间是每年11天,平均投入公益活动的时间是每年8天;校友所在企业的环保相关费用占年营收比例平均为7%。
中欧校友总会会长赵笠钧表示,校友总会之所以高度重视中欧企业社会责任与中欧校友公益,就是因为中欧多年来致力于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者,在教学、研究和运营中一直贯穿着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赵笠钧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把“中欧公益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具影响力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