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炎炎烈日之下,遍布于全市各地的干果经济林示范园内,一片片浓绿顿时让人感觉清凉不少。园内,一棵棵如同被撑开的“绿榕大伞”般的枣树、核桃树上,一条条枝桠已被累累硕果压弯了腰。再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阳光的作用之下,这些尚且青涩的果实将逐步成熟,变成果农口袋里撑起生活的一张张票子。
近年来,在晋中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林业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全市干果经济林发展势头强劲,发展规模稳步推进、区域布局更趋合理、管理技术逐步完善、示范带动彰显成效,双百公里林果带的框架基本形成。干果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广大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
截至去年底,全市干果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81.4万亩,其中核桃林117.5万亩,红枣林32.7万亩;产量达到12.95万吨,总产值达到8.8亿元,干果加工企业发展到70余个。8月18日、10月26日,左权县茂丰生态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和晋中华信安康和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正式登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这标志着我市两个干果重点企业正式进入资本市场。
以政策为基础——推动干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晋中市干果经济林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扶持。
近年来,由于春季晚霜冻害,严重影响晋中市核桃产业发展。面对极端气候对核桃产业的影响,晋中市财政、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晋中市政策性果树保险实施方案》,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采取“农户+财政+保险”的模式,通过财政资金对参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保险公司对农户提供果树受灾损失保险服务,逐步建立起政府财政资金引导、政府和保险业加强合作、共同承担风险、提高果树产业抗灾能力的支农惠农体制。去年,全市采取严密组织、加强培训、物资储备、紧急应对等措施,有效起到防晚霜作用。全市在灵石、左权、太谷分别实施政策性保险2.87万亩,人保、国寿、中煤等三家保险公司参与,保险补助款足额到位。实施果树保险,对于减轻核桃产业受灾损失、调动农户发展核桃产业积极性、促进核桃产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为推动干果产业的长足发展,2014年,晋中市召开了干果产业提质增效现场推进会,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干果产业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每年市财政拿出500至1000万元对示范县、示范乡、示范园的重点技术等进行扶持。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干果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制定优惠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市人大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核桃专家多次深入一线进行调研,灵石、平遥、昔阳、左权等县的主要领导积极赴太谷、榆次等地的示范园进行考察学习。从部门重视转向政府重视,全市干果产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
8月1日,位于榆次区修文镇中郝村的晋中聚金红枣专业合作社内,漫山遍野的枣树林长势正好,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预示着一年好的收成。该合作社内的枣园是全市众多示范园中的一个,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林业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合作社的发展蒸蒸日上。在采访中记者看到,许多优质红枣品种区域都搭建起了防雨棚,“去年在省市专项资金的扶持下,我们搭建起了占地100多亩的防雨棚,为预防红枣裂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合作社负责人罗玉金介绍,除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之外,近几年来林业部门多次组织他们远赴外地参观学习,极大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思路,为合作社的发展增添了无限动力。如今,聚金红枣专业合作社共栽植枣树10万余株,拥有金昌一号、壶瓶枣、俊枣、赞皇枣等干果品种,冬枣、脆枣王、八八红、子弹头、蜂蜜罐等鲜食品种,共计60余种,堪称一个小型的红枣博物馆,被评为市、区红枣科技示范园,省妇联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园。
以技术为支撑——促进干果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在位于榆次区北田镇杜堡村的晋中市林果丰种养专业合作社内,有一片特殊的核桃林。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全市所有抗冻的品种基本上都栽植于此。据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吴建功介绍,从2009年开始,我市林业部门便开始在全市各地陆陆续续收集各种抗冻品种,特别是2013年的一场较大的晚霜冻害后,市林业局立即组织各县(区市)林业局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收集抗冻品种,并全部栽植到晋中市林果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晋中市抗冻、抗晚霜核桃品种选育试验基地中。近几年来,该基地中的核桃品种为全市优质品种的选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批抗晚霜、适宜我市发展的优良核桃品种被成功培育出来,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近几年来,晋中市干果经济林规模、质量和效益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在管理水平、产出效益等方面尚存在诸多短板,点上有突破,面上不理想,特别是在优质品种的选育、栽植管理方面和其他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吴建功告诉记者,优质品种的稀缺、管理理念的滞后导致了干果经济林的效益相对低下,这种现状与产业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与果农的期盼相差甚远。为切实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我市林业部门主动与河北农大、山西农大、山西林科院、山西果树所等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搭建科技平台,共同开展干果丰产高效技术研究,重点抓好红枣防病防裂、核桃抗霜防冻等技术攻关试验,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在红枣技术攻关上,针对红枣“三病一裂”开展技术攻关,推广了防雨棚、套袋、生物菌肥技术,并总结出了双调技术,被省科技厅鉴定。同时引进改接的脆枣王、伏蜜脆、子弹头等红枣鲜食品种,可比壶瓶枣提前20至30天上市,每公斤售价40至60元还供不应求;引进了冷白玉、冬枣2号等延迟成熟品种,不但可以避开病裂期,而且可补充后期鲜枣的不足。
在核桃技术创新示范上,针对近年来晚霜冻害对核桃产业的影响,晋中市筛选出43个品种,并从外地引进了寒丰、大麻二号等品种进行试种,试验出暂命名为晋中1号、晋中2号、晋中3号的一批抗晚霜、适宜我市发展的优良核桃品种。
“经过十多年的观察和坚持,经历不下上万次的嫁接试验,如今我市终于有了自己的优质核桃品种,经过我们在寿阳、榆社、灵石等弃耕地、丘陵山区种植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希望这些优质核桃品种能够带动整个干果产业实现新的上档升级。”采访中,承担我市优质核桃品种选育项目的晋中市林果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程永祥满怀希望地说道。
同时,晋中市还积极引进推广新树种新品种,如红树莓、油牡丹、櫁树、双季槐、皂角等,调整干果发展的产业结构。
以富农为目的——带动广大果农不断增收致富
无论是出台政策,还是进行技术攻关,其落脚点都是以富农为最终目的。
近年来,除了在宏观上出台政策,微观上不断技术创新示范外,我市按照“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思路,在榆次郝都和太谷东庄建立了市级干果示范培训基地,广大果农吃、住、实习、听课都在基地。基地建起后,组织室内外相结合的技术培训达60余次,累计培训技术员1.3万人次,显著提升了基层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去年林业部门组织各县(区市)分别在太谷、榆次、平遥举办不同层次的观摩学习,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干果管理实用技术,解决当前干果发展中的问题。同时,市县两级初步建成了50余支专业技术服务队,技术骨干达到1100余人,为果农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服务支撑。此外,重点实施核桃红枣标准化管理、高接换优、低产低效林改造示范,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干果产业的转型发展,真正实现兴林富民的目标。新栽植6年核桃示范园亩产达到343公斤,低产林改造示范园第3年亩产达到170公斤,沉甸甸的果实让果农看到了技术带来的希望。
种的问题解决了,销的问题又摆上来。近年来,为帮助广大果农打开销路,市县各级政府及干果经济林种植示范户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增加产业效益。一是开辟旅游采摘专线。去年中秋、国庆期间,榆次区开展了庄子乡旅游采摘游,引导城乡居民体验丰收乐趣、品味农家风味,进一步拓宽红枣销售渠道,接待游客3200余名,并与台湾客商签订红枣切片1万公斤销售合同,红枣真空包装送到中南海;二是举办核桃节,去年左权县举办了首届核桃节,以“品核桃鲜香,游民俗风光,促产业发展”为主题,设置产品展示、订货会、研讨会、科普展、采摘节、民俗游等环节,充分挖掘左权县深厚文化底蕴,展示左权核桃发展成果,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发展;三是网络销售火爆。晋中林果丰种养专业合作社通过网络预订核桃2.75万公斤,当年核桃全部售罄,一盒精装36个核桃卖出48元的价格。好品种、好品质,为销售出好价格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政府的推动下,在市县两级林业部门的悉心服务下,在广大示范园、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干果产业不断转型发展,广大果农真正实现了政策上有保障、技术上有收获、收入上有变化。榆社县岚峪乡是该县最贫困的乡镇之一,在全市组织的一次培训中,该乡与晋中市林果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结下不解之缘,合作社为岚峪乡1500亩核桃林提供了技术服务,为160亩核桃、300亩红枣实行了高接换优,今年岚峪乡希望合作社能将全乡现有的5000亩核桃全部实现品种换优,同时新发展3000亩优质核桃林,实现人均一亩核桃树的梦想。如果全程按照示范基地的技术、管理规程操作,岚峪乡的核桃林能够达到亩产200公斤,按照每公斤30元的收购价计算,亩产效益可达6000元,这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讲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夏日午后的雷阵雨说来就来。就在采访结束之时,一场急雨倾泻而下,为广大果园中“嗷嗷待哺”的果实带来了丰富的养分。雨过天晴,那滋润充分的果实在微风下轻轻摇动,滴滴甘甜的雨露随之滴进了脚下的土壤,也滴进了盼望丰收的果农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