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比亚迪在海外的政商关系经营从整体上来看,首先服务于其国际化战略目标,其次也要与其整体发展布局相匹配。大体而言,比亚迪在海外的政商关系经营可以按照其国情进行划分,各呈现出独有的战略特色与思维亮点。
具体而言,在发达国家市场(比如美国),比亚迪的政商关系经营是从零开始,在试错中寻找美国地方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痛点,最后形成了以“工作机会+环保愿景”促进政商合作的策略核心。
而在发展中国家及小型经济体市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比亚迪的政商关系经营则更多是国内经验的直接输出或者改型输出,大体上是要树立自身“立体全方位新能源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并围绕这个角色规划产品投放、研发与市场开发策略。
但总的来说,比亚迪在海外的政商关系经营要比其在国内更为积极主动,即“高开高打”,强势入局。
初来乍到:
以实力赢得认可
比亚迪在美国市场的起步,从零排放纯电动大巴开始。与国内情况类似的地方是,对于作为城市公交系统一部分的电动大巴,掏钱买单的往往还是地方政府。
但由于电动大巴单位价值较高,售价动辄几十万美元,其购买势必需要提前列入地方政府的开支预算。而美国的政治系统有其自己的特点,即便各地的市长看上了比亚迪的电动大巴,但要获得预算拨款,还需要说服地方议会支持其决策才行。
同时,对于电动大巴生产销售资质认证、补贴资金拨付等方面的管理,则往往又涉及联邦政府的专业机构。因此,要叩开汽车强国的大门并持续赢得政府和市场信任,对任何一家中国企业来说都绝非易事。
首先,产品要技术领先质量过硬,能够达到联邦专业机构所制定的标准;
其次,要消除偏见,赢得当地政府系统关键人物的认可。
比亚迪在美国市场可谓一波三折。比亚迪北美总裁李柯曾经说过,“要同时面对市场培育、经营压力、身份偏见这‘三座大山’,比亚迪在美国的打拼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负数开始。”
2010年,比亚迪宣布在洛杉矶设立北美总部,正式进入美国市场;
2013年3月,比亚迪获得加州长滩市10辆电动大巴订单,在位于加州南部沙漠之中的兰卡斯特市开如建设美国第一个电动大巴工厂。但看似顺利的开始,背后却是暗流汹涌。
同年10月,竞争对手以违反劳工法为由状告比亚迪,一时间比亚迪跌入舆论的风暴中。
2014年3月,在美国联邦运输管理局(FTA)威胁将停止资金拨付的压力之下,长滩市运输署宣布取消给比亚迪的订单。面对危机,比亚迪的选择是从正面突破,掷地有声地宣布:“如果长滩市再开电动大巴招标会比亚迪会再参加,凭借实力再次夺标”。
为了向市场、公众和管理部门证明比亚迪的技术与品质实力,扫清电动大巴在美生产销售障碍,比亚迪宣布接受FTA的严苛Altoona测试。
2014年6月,在经过116天、2.4万公里的“锤炼”后,纯电大巴K9成为有史以来首辆通过该测试的12米纯电大巴,获得FTA颁发的整车生产资质。
9月,长滩市运输署再次进行电动大巴招标,比亚迪以实力优势脱颖而出,不仅夺回了原来的10台订单,还获得了50台的追加订单,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一笔纯电动大巴订单。
如比亚迪北美分公司副总裁PatrickDuan所感慨,长滩订单得之不易,过程异常曲折,但也让比亚迪更加成熟,拥有了全方位的能力,从生产、品质、法律法规、政府关系方面,真正做到融入了美国市场。
通过“长滩反击战”,比亚迪用领先的电动汽车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美国政府和美国市场的认可,进入在美国市场的快速成长期。
渐入佳境:
“零排放+创造就业”撒手锏
长滩一役也让比亚迪找到了在美国经营政商关系的需求痛点。那就是,决定新能源大巴订单的政治势力分布与接点,以及他们的核心诉求是什么。
这包括当地各层级政府的首脑,立法机构、主要党派及其领袖以及联邦主管机构。对于联邦主管机构,比如联邦运输管理局,比亚迪采取了积极回应遵守其强制性技术与产品标准规范。
而对于地方政治势力,比亚迪意识到比亚迪电动大巴可以为他们竞选、获得选民支持带来的两大加分项:新能源交通产品技术理念先进、绿色零排放,电动大巴工厂促进就业、提高社会福祉。
过硬的技术与品质再加上以上两个亮点,以及洛杉矶郡、长滩市同行的先行先试,美国各地地方政府与立法机构对比亚迪电动大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这种热情转化为接踵而至的订单。
2015年到2016年短短两年,比亚迪又先后获得了科罗拉多州、华盛顿州交通局、加州羚羊谷运输局等政府客户的电动大巴订单,处于产销两旺之势。
2017年10月6日,位于兰卡斯特的比亚迪电动大巴工厂竣工,可年产1500辆电动大巴,为当地带来近1500个就业岗位。在竣工典礼上,包括美国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国会议员凯文·麦卡锡、加州参议院议长凯文·德利昂、洛杉矶郡长凯瑟琳·巴格和兰卡斯特市长雷克斯·帕里斯等近20位政要悉数出席。
个中玄妙在于,加州是美国空气污染“重镇”,全美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排行中加州在前十名中独占七席。治理空气污染,比亚迪的零排放纯电动大巴能为加州助力,帮助加州政治家赢得公众的支持。
加州参议院议长凯文·德利昂表示,2017年加州将投资10亿美元,将重污染的车辆(如卡车、巴士)全部替换成零排放的纯电动车。加州政府用这样的信号告诉比亚迪,加州是一块商业开放的沃土。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政商关系经营:
输出国内先进经验
比亚迪在培育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条先以公交电动化培育市场、提高知名度并获得政府支持,条件成熟后启动电动私家车量产,同时扩大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至电动卡车、电动叉车以及“云轨”等更多应用场景的发展思路。
总而言之,就是要从单纯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转型成为全方位新能源交通方案提供商。这一整套发展思路、实施战略和配套方案,是基于“中国智造”实实在在的先进技术知识的结晶,向与中国国内情况有一定相似性的发展中国家、中小规模经济体成功输出的可能性巨大。
“一带一路”倡议为比亚迪将此梦想付诸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与情境设定。从2013年到2019年,“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连点成线到面。
这六年也正是比亚迪不断输出其在国内形成的先进技术与经营理念,按照当地的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形成自身优势的六年。
与面对发达国家市场时的选择不同,比亚迪在发展中国家、中小经济体市场上对产品推广的顺序不断进行调整,意图以“云轨”和电动大巴为核心,以公共交通服务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并扩大市场,确立比亚迪在各个市场上绿色整体交通服务方案提供商的地位,加速和完善全球化布局。
绿色发展,不仅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更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中作为优先战略。随着近六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亚非欧的有序布局和实施,比亚迪在国内提出、经过历练日趋成熟的“城市公交电动化”方案,也正从中国走向沿线国际市场,展现来自中国企业的绿色交通智慧与技术魅力。比亚迪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密配合,充分发挥产业、产品及技术等综合优势,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形成,同年比亚迪便已在以色列市场取得硕果——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市进行试运营。
随后,基于试运营的良好成效,2017年比亚迪在以色列的首个纯电动大巴订单尘埃落定,17台12米纯电动大巴正式面市。比亚迪在以色列市场的长期深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要义同步契合,给神秘美丽的中亚大地带去了勃勃生机。
新加坡是最早表态欢迎并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
2016年年底,比亚迪纯电动公交巴士在狮城开始试运行,引得市民争相体验。
2017年8月9日,正值以色列建国52周年纪念日,新加坡首台纯电动旅游巴士——比亚迪C9在当地正式投入运行。
目前,新加坡已有超过230台的比亚迪e6正在运营,未来4年预计将增至800台。这股绿色之风吹进新加坡,为推动当地环保事业发展贡献出了一份力量。践行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理念,比亚迪纯电动巴士助建马来西亚的绿色交通梦想。
2015年6月,由比亚迪15台纯电动大巴组成的全球最大电动BRT公交系统正式在马来西亚投入商业化运营,为该国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增光添色。马来西亚旅游业发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比亚迪纯电动巴士的入驻,在助推由城市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治理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中国的近邻,韩国与“一带一路”倡议息息相关。
2018年4月,20辆比亚迪eBus-7纯电动巴士在济州岛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是比亚迪纯电动巴士首次踏上韩国国土,其将以绿色环保的本色,守护美丽的大自然和当前的蓝天白云。
比亚迪纯电动巴士进军韩国,不仅在该国发挥了重要的经济效益,也发挥了巨大的环保效益,强有力地助推着“一带一路”互利共赢建设。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也追赶着全球电动化的浪潮,携手比亚迪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模式。
2017年9月21日,比亚迪正式向印度喜马偕尔邦交付25台8米K7纯电动巴士,标志着印度首支纯电动车队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此外,比亚迪2018年初还在印度三度中标,共计斩获290台电动巴士订单。
地处中欧的匈牙利是中国商品进入欧洲的门户。
2017年4月,比亚迪在匈牙利电动大巴工厂的开幕仪式正式开启,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在欧洲投入生产的首个电动汽车工厂。
同年9月,比亚迪在匈牙利生产的首台大巴整车K9UB下线。在丰富匈牙利产业形态的同时,比亚迪助推了新能源产业在该国以及欧洲的进一步发展。
2018年1月,埃及亚历山大省客运局向比亚迪购买15台纯电动巴士的订单协议正式签署。在全球电动化背景下,埃及将迎来历史上首批纯电动巴士。此次协议的签署,对埃及新能源交通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顺着“一带一路”的方向,比亚迪纯电动巴士的绿色之风正吹向广袤的非洲大陆。
2016年比亚迪“云轨”“横空出世”,比亚迪同步发力轨道交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求得相乘相加的协同效果。“云轨”的加入,使比亚迪能以更丰富的产品线来满足更多公共交通服务场景的需求,以绿色全方位交通服务提供商的全新角色出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消费者与公众面前。
2017年8月比亚迪的首个“云轨”海外项目花落菲律宾伊洛市。
2018年5月,比亚迪“云轨”中标巴西萨尔瓦多市轨道交通项目,合同金额近7亿美元,建设一条20公里长的跨海观光云轨。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全球已经有超过20个城市已经或正在与比亚迪洽谈“云轨”项目。
“云轨”在海外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正如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仲建华所说:“‘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特别是诸如印度、印尼、墨西哥、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普遍具有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城市交通相对拥堵、财政预算有限(修建地铁成本较高)等特点,非常适合修建工程造价较低、建设周期较短、运量适中的跨座式单轨,比亚迪的‘云轨’有望在这些国家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