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浙江省首次提出“特色小镇”后,全国掀起了特色小镇建设潮。至2018年底,全国省级特色小镇达到1000多个,其中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就多达到110个。但是数量众多的特色小镇存在巨大的问题,文旅类小镇占比最高达47% ,而产业小镇只占11%,缺乏产业支撑使大量小镇进入死亡名单。2020年,国家发改委提出每年对小镇开展严格经济测评,目前已淘汰了385个问题小镇。曾经多次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和国际戏剧节的乌镇互联网小镇,受新冠疫情影响,景区旅游营收较上年下降63.5%,这对于当地经济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乌镇互联网小镇在浙江省特色小镇考核中都被列为问题小镇警告。
因此,特色小镇将出现全面向产业小镇升级的趋势!只有以产业作为小镇的动力核心,小镇才能实现持续发展;而小镇产业要发展,又需要寻找到汇聚优秀年轻人才的方式,才能构建起小镇的活力源泉;此外,小镇要能够吸引年轻人,除了需要创造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还要打造便利且有品质的生活环境,以及更美好的生态环境;小镇想要长久留下人才,还需要使这些人才在子女教育和老人医疗等方面没有后顾之忧。综上,我们不难发现产业小镇的发展不是一个单独的产业发展,而是需要从生产、生活、生态等多方面进行整体规划,才能够打造“三生融合”的产业小镇持续发展之道。
上一代特色小镇如何才能成功完成华丽变身,成为三生融合新一代产业小镇?和君产业园区事业部提出了“五步发展法”
一、产镇升级规划,打造小镇新动能
产镇升级规划的价值,一方面是通过产业升级为当地经济腾飞打造产业动能,另一方面是基于小镇生活升级为当地人才发展提供生活动能。
1、产业规划
小镇的产业发展不能一味地依靠外部产业招商进行输血,而是要进化出本地产业的造血功能。要结合当地的产业禀赋,与大城市的先进科创和文创产业进行对接,以推动当地产业升级作为产业规划的主导思想,结合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以关键要素的聚集推动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企业的共同发展,这才是小镇产业规划的成功关键。
首先,要从农业本身出发,以智慧科技为引领,为农业种植和加工带来更多的创新模式,如智慧化的种植大棚,以智慧化手段模拟生长环境的智慧种植工厂,这些智慧创新为农业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要丰富当地的产业结合方式,开发农业生态循环养殖业,农产品的深度加工业,田园农业旅游业等结合的方式,使基于农业的产出附加值更高。
其次,抓住当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契机,积极与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对接,导入大城市资源,一方面是带来经济产值,更重要的是与当地的传统产业结合,推动当地产业进行创新升级,工业的升级才是推动当地产业全面升级发展的关键。
再次,抓住三个关键点,第一是引入能够推动当地工业创新升级的专业服务业,这类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吸引当地年轻人才的回流;第二是发展提升当地生活品质和品味的配套服务业,这类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留住年轻人才在当地长期定居;第三是依托当地特色发展旅游业,通过个人度假和企业研学等旅游产业带来更高经济收益。第三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将智慧化升级带来的多余农业人口进行很好的分流,使农民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提升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因此,我们认为,在小镇产业规划中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当地的资源特征与优势,聚焦当地传统产业, 紧扣产业升级目标,合理布局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通过深度融合及资源整合得到产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搭建新型融合型产业,谋求当地产业的更大发展空间。
2、空间规划
空间规划是承接小镇产业规划的关键环节,产业小镇的空间规划要结合小镇的战略定位、产业集群、功能构建进行规划。因此产业小镇必须具备统一规划、统一协调,不能仅从单个环节去规划,而是要全局性一体化地进行规划,才能够为产业小镇孕育出长久的生命力。在进行空间规划前,要对小镇产业发展逻辑、发展路径、产镇融合模式想清楚,以此指导小镇空间规划。达到空间规划与产业之间深度融合,否则空有建筑而没有产业支撑,最终就会荒废淘汰。
同时产业聚集必然会带来大量人口的聚集,如何为当地注入人才资源,吸引外界高新技术人才长留此地是当前小镇发展中的一大困境。因此为小镇打造宜居的环境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及舒适的办公环境成为最有力的吸引点。
一方面要做好小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解决好小镇人口医疗、教育、住房的问题。在生活方式上缩小产业小镇与城市的差异,同时加速实现与主城区规划布局对接、交通网络联通、公共服务同城共享等布局。
另一方面要完善生活及商业配套,试想下班出门便能看到湖景,回家便能闻到花香,累了到咖啡厅点杯咖啡,饿了周边便是美食街,生活甚是惬意。尤其是在大城市周边一小时交通圈范围内,产业小镇既能满足工作需求又有宜居的生活条件,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会选择就近居住与工作。
二、小镇数智管理,支撑区域指标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 粗放型管理难以满足发展要求,因此建立小镇的数智化管理模式,既能够通过区域发展的关键指标了解小镇发展的现状,更好的聚焦解决小镇发展的问题,又能够通过数智中枢与政府数智平台的对接,形成对数智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小镇的数智化管理,主要从经济和民生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分析和优化。
经济方面的关键指标:包括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亩均税收三个方面。通过投资强度分析产业未来是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亩均产值分析产业当下是否好的收益;通过亩均税收分析政府是否有产业收入,能够为下一轮产业发展进行再次投入。
民生方面的关键指标:包括人均产出、人均收入两个方面,通过人均产出分析人口的生产效率,而人均收入分析则是当地生活水平提升的关键指标。
因此数智化的分析和管理将为产业小镇带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三、小镇建设赋能,提升建设效率
对于缺乏建设经验的小镇开发者,在小镇建设过程中与建设规划、建设设计、施工、装修等多方专业团队进行反复沟通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而这些专业机构的痛点则是对于小镇产业意图和小镇公众构成的不了解,导致反复沟通和修改。因此从产镇一体化规划牵头,进行专业团队之间的沟通和融合,才是小镇建设能够价值最大化的关键。
图1:小镇经营开发者面对不同专业机构,反复沟通的情况。
图2:产镇一体规划牵头,进行专业团队之间的沟通,减少沟通成本
四、小镇招商赋能,助力成功起步
招商是小镇成功起步的关键,很多开发商仅以空间入住率作为招商的指标显然太粗放,只有将与产业规划相匹配的企业引入产业小镇,才能为产业的融合发展带来价值,而且在产业发展后期会带来越来越大的产业生态融合发展动能。
招商是持续优化产业小镇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产业小镇基础支撑和价值的体现。因此借助产业招商不断以更优秀的企业引入来淘汰劣质企业,是持续招商的成功关键。更为重要的是,不能简单地依赖外部招商团队,而是要培养自己的招商团队,确定目标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招商。同时对招商形式进行创新,譬如采取研学招商模式、基金招商模式、众创孵化模式等,才能在招商中胜出。
五、小镇产融互动,推动持续增值
产业小镇的开发和经营,必须要考虑短期收益和长期回报相结合的综合模式。
短期通过住宅地产平衡产业园区的建设和产业孵化培育的投资。通过房地产的一、二级开发获得收益。随着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带动基础设施、配套实施的完成,进一步促进特色小镇区域土地溢价,享受土地溢价带来的大量收益。同时产业孵化培育带来周边产业发展(旅游、餐饮)等,带来服务业的收入。
中期依靠产业赋能服务,获得更多的增值服务收益。产业小镇积极开展园区租赁、物业管理、酒店经营、产业服务等业务,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依靠增值服务获得收益。
以中电光谷为例,2019年产业园运营服务收入已经达到17.02亿元,占2019年营业收入总额50.4%,与2018年同期相比上涨27.7%。可以看到产业服务收入成为中电光谷营收最大的增长点。
长期依靠产业赋能服务带来的企业深度赋能力作为投资企业的优势,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产业小镇房地产销售、基础产业服务取得收益之外,通过产业基金、直接投资的方式,投资具有成长型的小镇企业,与企业共同成长,并分享企业后续增长发展所带来的收益。
以张江高科为例,近几年来张江高科以股权投资、产业深度服务为主。从张江高科近几年的年报可以看出,张江高科产业投资收益已经成为利润的“大头”,充分说明了产业投资的价值。
作为投资的角度,优秀的产业小镇显然是在短中长期都有相当不错投资回报的优秀项目。
六、结语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战场,而产业小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具有不错的投资回报。和君产业园区事业部希望借助上述“五步发展法”,帮助已经进入或者正打算进入产业小镇领域的开发和经营企业,在未来产业小镇升级发展的巨大机会来临之际,打造一个成绩斐然的耀眼产业小镇!(完)
后附:
和君产业园区事业部聚焦于产业园区、产业地产、政府平台公司咨询与产业落地领域,提供战略规划、体制机制改革、产业规划、招商策略、运营服务体系优化、产业基金设立、人才队伍培养、考核激励机制优化、创新政策研究、对标研究、托管运营等“一揽子、全方位、实效化”服务,致力于推动产业园区和地产企业的战略与运营管理升级。
典型客户和案例包括:中关村发展集团、招商蛇口、首创高科、亿达集团、中车科技园公司、海尔卡奥斯、融融网、北辰实业、一轻控股、昆泰集团、海开集团、八大处控股集团、郑州经开区、郑东新区、湖北鄂旅投集团、许昌经开区、南京城建、洛阳国宏投资集团、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医疗器械园、中关村京津科技城、青岛中德生态产业园、杭州传化科技城、河北定州国科新城、中江互联网小镇、苏拉化工产业园、云南磨憨物流产业园、深圳湾、云南康养、杭州世界传统医药基地、合肥国际产教融合科创城、金华国际智能港、温州市高铁新城、澳门医立方生命科学中心、中科院泸州医养结合体、烟台金山湾文旅康融合园、鄂尔多斯成吉思汗园、海尔地产、当代集团、远洋地产、旭辉集团、雅居乐集团、弘坤地产、越秀地产、天洋置地、融侨地产、中交舟山、悦达置业、新兴置业、和立东升、中港地产、通宇置业、北车股份、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中核工程公司、大豪科技、科融环境、青岛建安集团、中国企业报集团、内蒙古西部开源矿能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