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招生季,中高考、小升初,乃至幼儿入园,一波接一波的招生浪潮席卷全国,牵动着无数家庭敏感的神经,也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就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山西省忻州城区十几所名校的校长居然集体脱岗。不仅如此,其手机也不约而同地进入无法接通的状态。仿佛一夜之间,这些支撑着当地教育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他人命运的人物,突然“潜水”了。这是为什么?他们怕什么?忻州的教育怎么了?
名校校长集体“玩失踪”
8月1日,忻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在万众瞩目中拉开了帷幕。北方中学、师院附中、实验中学等民办学校几乎“爆棚”,成千上万的学生和家长从四面八方涌来,凌晨三点就把校门围得水泄不通。这种状况持续数日,场面之壮观丝毫不逊于高考。
与此同时,忻州城区的所有公立小学和初中也在紧锣密鼓地招生。随着民办学校录取结果的陆续公布,公立的多所名校也变得门庭若市,人们对优质而有限的教育资源趋之若鹜。
那么,今年的招生政策有何变化?“上学难”的问题能否得到缓解?置身于招生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又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呢?记者欲以“校长访谈”的形式求得答案,却不料,接连走访了城区十几所中小学校,所到之处均“群龙无首”,采访计划被迫流产。
在忻州市实验小学,校长办公室铁门紧锁,保安的回答很幽默:“在是在呢,在哪儿可就不知道了!”记者试图拨打校长的电话,“对不起,您拨的电话已关机”。
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在校园内摆了一张桌子,看样子像是咨询处,一位年纪较大的男子叼着香烟,慢条斯理地与几名家长交谈,烟灰缸内堆满的烟头与校园整洁的环境格格不入。提到校长,他满不在乎地告诉记者,“开学之前你别想找到!”记者拨打校长的手机,也已进入关机状态。
记者走访了多所市直学校和区直学校,均未发现校长的踪影,拨打电话也无一响应。东方红学校、云中路小学的负责人干脆关机,七一路小学、忻州六中、七中、十三中的负责人虽然没有关机,却始终无人接听。招生现场工作人员的答复几乎都是统一的格式:“不知道,没看见!”
一年一度的招生工作,对于学校来说无疑是头等大事,这些校长缘何在关键时刻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避?集体“潜水”的背后,又有哪些难以启齿的隐忧?
上学不难,上名校太难
记者几经周折,运用近乎侦查的手段,终于联系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当然,约见的地点也不在学校,而是一个僻静的茶馆。
说明来意后,该校长面露难色。访谈尚未开始,他的手机便响了起来,是某位熟人询问孩子上学的事情。校长在电话中“谎称”自己在外地,随即关了手机。他无奈地告诉记者,一天只开一次机,也会接到类似的电话。
按照“免试、就近、分配、划片”的政策,公立学校招生范围内的学生不仅已接近饱和,甚至有“超编”的可能。但每年这个时候,总有范围外的家长想方设法要把孩子“弄”进来,这也是校长们最为烦心的事,避之而唯恐不及。忻州城区教育资源相对较好的学校被慕名而来的家长踏断了门槛,校长也就成了“众矢之的”。正常的招生工作因“择校热”而变得异常敏感,站在风口浪尖的校长们便不得不从“地上”转入“地下”,开始了谍战般难熬的时光。这位校长告诉记者,每年的这段时间,他如履薄冰,手机不敢开、办公室不能呆,晚上溜着墙根走,回了家甚至不敢开灯,“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你!”尽管如此,每年也会得罪不少人。“打招呼的都是惹不起的人!”去年以来,政策的高压态势使得学校在这方面的压力明显减轻,“但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
迫于来自各方的“围追堵截”,名校校长普遍采取了回避措施,有的甚至“离家出走”。当然,工作上的事情他们都有更为隐蔽的方式可以“遥控”。据了解,这种做法并无新意,人们对此习以为常。
那么,造成这种“新常态”的根源是什么?在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禁“择校”的形势下,“上学难”的问题是否得到了缓解?
“其实上学并不难,难的是上名校”面对记者的追问,这位校长坦言。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分配、划片”的招生政策由来已久,近几年又根据实际情况把范围内的学生分为七个类别,招生工作不断细化,也更合乎情理,可以说完全能够满足需求。“关键的问题是,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有权为孩子选择甚至追逐“范围外”的名校,但由此形成的“择校热”也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当地教育资源严重失衡的现状折射得淋漓尽致。
教育资源呈两极分化
与名校的“烦恼”相对应的是,教育资源薄弱的一些学校门可罗雀,面对生源的大量流失无计可施。且不说农村教育每况愈下,即便是城区的学校,也有的连范围内的招生计划都完不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而在掌握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当中,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差距也在逐渐加大。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相对于公立学校的各种“受限”,民办学校可谓占尽风头。公立学校“小升初”遵循免试原则,而民办学校仍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就拿近几天的招生情况来看,部分民办学校的录取率为40比1,生源质量可想而知。此外,公立学校取消了早晚自习,取消了各种补助,教师普遍悲观失望;而民办学校较为灵活,学生在校时间长,教师待遇优厚,师资力量明显优于公立学校,由此带来的升学率居高,自然成为众多家长的首选。
据了解,为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各级政府也在逐年加大投入,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均有长足的发展,但教师的严重短缺与人才分布的不均衡始终是难以突破的瓶颈。尽管各地开始推行“交流”制度,实际效果并不乐观。
招生期间“阳光作业”未尝不可
在教育资源严重失衡的状况下,教育公平任重而道远。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无法改变,记者日前在忻州市长征路小学进行的调查表明,招生期间完全可以“阳光作业”,名校校长大可不必集体“失踪”。
8月3日,记者来到长征路小学,校门口没有簇拥的人群,没有停放的车辆,只有几块醒目的图版阐释着今年的招生细则。校园内也不见喧闹的场景,招生处冷冷清清,似乎无人问津。初来乍到,还以为这里并非名校。而事实上,该校的招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下面这张单子是长征路小学独创的预约报名表。
长征路小学别出心裁地采取了预约报名的办法,每小时只接待5位家长。这样既便于沟通,又减少差错。而主持工作的汤书记也是记者在走访中唯一可以见到的负责人,他的办公室敞开着,保安也可以随便将他的电话告知访客。记者在汤书记的办公室也目睹了他对来访者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工作作风。
关于许多校长在招生期间“脱岗”的现象,汤书记的观点是,工作方法因人而异,但回避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将矛盾集中到了开学前后。与其到时候也得面对,不如趁早开门迎客。
然而,即便是“阳光作业”的汤书记,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比如家长提供的手续难辨真伪,比如社会环境有待净化,比如师资短缺等等,同样是作为名校的长征路小学面临的难题。
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但努力与改变,至少可以离公平更进一步。什么时候,名校的校长们能够真正专注于学术,能够在招生期间沏一壶清茶,坐在办公室里淡定自若,无“人情”之乱耳,无“暗箱”之劳形,不怕半夜敲门,不用东躲西藏……
名校校长集体“回归”的一天,也许才是忻州教育振兴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