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界对美国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关注度与日俱增,越来越多人认为,德特里克堡隐藏着大量的黑幕,有美国专家也提议对这个美军唯一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展开调查。
不过,除了德特里克堡之外,美国境内还有一座同样需要关注和调查的生物实验室——北卡罗来纳大学流行病学系以及微生物系和免疫学系教授拉尔夫·巴里克的实验室。
7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记者会上指出,美国应该邀请世卫组织专家调查北卡罗来纳大学。赵立坚说,美国一直污蔑武汉病毒研究所开展的冠状病毒研究引发新冠肺炎,但实际上美国才是全球此类研究最大的资助者和实施方。
赵立坚强调,北卡大学巴里克团队是此类研究的权威,早就具备极其成熟的冠状病毒合成及改造能力。只要调查巴里克团队及其实验室,完全可以澄清对冠状病毒的研究有没有、会不会产生新冠病毒。
↑拉尔夫·巴里克。图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那么,这位被中国外交部直接点名的科学家巴里克究竟是谁?他又与新冠病毒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被称为“人工合成”冠状病毒之父
据外媒报道,拉尔夫·巴里克从事冠状病毒研究工作长达30年之久,是国际冠状病毒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专家之一。他因发明了多种与冠状病毒相关的先进技术,如改造冠状病毒基因、“病毒增强”技术等,又被称为“冠状病毒之父”。
而巴里克最为重要的一项成就,正是开创了一种可以人工合成冠状病毒的“反向遗传”技术。2008年11月,他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合成重组的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在培养的细胞和老鼠中具有感染性》,详细记录了一个全新人造冠状病毒从设计、创造到复活,从刺突蛋白的构建到感染试验的全过程。
↑论文《合成重组的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在培养的细胞和老鼠中具有感染性》。
简而言之,这一技术不仅可以从病毒的基因片段培育出活体病毒,还能改造病毒的基因,对多种病毒进行混合及匹配。
巴里克开创的这一技术使其成为该领域顶尖专家,但外界一直对其研究存在质疑,称他在促进“科学家以潜在危险的方式改造冠状病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科学家曾提出了自己的担心,称这种可以根据遗传密码重新创建冠状病毒的技术,可能会导致未来的大流行出现。
早在201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就曾要求巴里克实验室暂停所谓的“功能性获得试验”研究,直到对其安全性研究,他不得不因此暂时停止了自己的工作。
令武汉病毒研究所“被黑”的关键论文,出自巴里克
据美媒报道,今年5月11日,美国肯塔基州参议员兰德·保罗曾在国会听证会上声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长期资助武汉病毒学研究所“研制病毒”。然而在当时多家美国媒体的报道中,却“隐藏”了另一个关键的名字——巴里克的实验室。
↑论文《一个类似SARS的蝙蝠冠状病毒群显示感染人类的可能性》。
事实上,上述“指控”是指NIH长期资助武汉病毒研究所和巴里克实验室,而美国媒体在报道中完全隐去了后者。保罗及其他批评人士还暗示,巴里克掌握的这种技术可能导致了新冠病毒的产生或泄露。
随后,巴里克发表声明澄清称,他在实验中使用的类似SARS的冠状病毒都与新冠病毒没有密切关系,且自己与武汉病毒学研究所的合作“很少”。然而,这并没有打消外界的质疑。
红星新闻梳理发现,2015年11月,巴里克团队在《自然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类似SARS的蝙蝠冠状病毒群显示感染人类的可能性》的论文。论文同时署上了中国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的名字。
在新冠疫情暴发后,这篇论文立即被有心人当作了某种未经证实的论调的基础,即新冠病毒是“人为设计”出来的,用于抹黑武汉病毒实验室。
↑巴里克在采访中对于自己与石正丽团队合作的解释。
巴里克在采访中解释道,之所以石正丽团队成为了这篇论文的合著者,是因为该团队给自己分享了蝙蝠体内的原始病毒基因序列。他还明确表示:“我们从未向武汉病毒实验所的研究人员提供过嵌合病毒序列、克隆或病毒,石博士或她的研究团队成员从未在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实验室工作过,我的团队中没有人在武汉病毒实验室工作过。”
这意味着,相关的冠状病毒研究,全部是在巴里克位于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实验室中进行。
实验室曾多次出现“冠状病毒相关”的安全事故
美媒在报道中指出,尽管巴里克是冠状病毒研究领域的传奇人物,但无论采取了多高级别的安全措施,一些从未见过的病毒仍有可能逃逸并引发疫情,而巴里克也深知这其中的风险。
在2015年发表的上述论文中,他详细阐述了自己采取的额外预防措施,并将这项研究作为一个“测试案例”。他写道:“我们必须权衡为未来疫情做准备以降低疫情暴发的可能性与制造更危险病原体之间的风险。科学审查小组可能会认为,基于流行毒株构建嵌合病毒的类似研究风险太大,不宜继续进行。”但无论如何,他成功说服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继续进行自己的研究。
而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性问题,巴里克回应称,自己的实验室采取了极端措施,已将这些风险降至最低。然而,该实验室却从不愿意主动对外公开数据,这同德特里克堡美军基地的做法一模一样。
不过从公开的数据来看,巴里克实验室出现过多次安全事故。自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北卡罗来纳大学累计报告了28次实验安全事故,其中有6次与冠状病毒有关。
与德堡有合作 “未卜先知”研发了新冠药物、疫苗
红星新闻梳理发现,除了“研制冠状病毒”,巴里克还有多项事业,比如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于军事用途,以及与药企合作研究药物。而巧合的是,无论是德特里克堡美军基地,还是新冠药物的研发中都能找到巴里克的身影。换句话说,巴里克深入参与到了这场新冠疫情之中。
↑美媒报道,巴里克的研究是新冠药物及疫苗的研发关键。
据美国媒体报道,首个在美国获批的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瑞德西韦,正是基于巴里克的研究而发明的。据悉,早在2018年,巴里克就已经开始与瑞德西韦的生产商吉利德合作,而在新冠疫情暴发后,美国相关机构很快就宣称瑞德西韦可以治疗新冠,并获得了紧急授权用于治疗新冠肺炎。
尽管瑞德西韦的效果不尽人意,但这是否算是巴里克甚至美国方面的一种“未卜先知”?
一个长期研究冠状病毒的科学家,在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前就开始研发治疗的药品,这跟美国在2019年搞应对冠状病毒的演习又有什么区别呢?此外,美国媒体称,巴里克团队还帮助加快了被证明是“抗疫关键”的mRNA疫苗的开发。
此外,根据《科技日报》报道,巴里克或已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于军事用途。在他的多项授权专利的发明人中出现了德特里克堡的研究人员。例如美国专利检索系统中的这项专利,将德特里克堡的人员列为共同发明人,这种做法更有利于隐蔽式的分享专利,使德特里克堡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今后的病毒制备中不必再为此支付专利费用。
美国一直以来炒作所谓“新冠病毒来自中国武汉的实验室”的说法,但上述美国实验室才是真正开创且具备人工合成冠状病毒能力的地方。鉴于如此多“巧合”,如果世卫组织以及美国真的想要寻找新冠病毒的来源,巴里克的实验室是否十分“值得一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