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互联网+不仅是时代的主旋律,互联网不断从企业价值链的营销向生产端渗透改造,不断从零售、服装向钢铁、汽车等行业渗透升级。同时互联网+还是我国转型升级、赛道转换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向该时代的商业网络架构正在成型。
一、基础商业架构逻辑观察:1、面向未来,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架构:公共平台+垂直平台+产品/服务提供商,公共平台与垂直平台形成分工(用户共享、数据共享、云计算服务),垂直平台与产品/服务提供商形成分工(用户共享、数据共享、垂直云、产业链/供应链服务),由此构成社会的商业架构系统。2、传统企业切入互联网+,互联网化需要具备的要素:入口(用户端)、资源及能力(产业资源、领导地位)、模式(新模式)。3、传统企业互联网+两个方面的实践:商业模式(面向用户)、企业组织(组织运行),体现为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思维的结合。
二、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支点观察:1、用户端为支点。核心是经营好用户端,卡位好“商道”,本质是通过深耕商道构筑“商权”,积累大数据,以此打造企业在产业、社会中的不能被取代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很多公共平台垂直平台皆是此种,比如上汽集团的车享网。2、产业资源端。对于很多传统产业皆如此,如果要想提高互联网化转型的成功概率,更多的需要依托产业资源端为支点,即强大的行业领导地位,整合上游资源的同时(丰富的品类和信用背书),减少或去除传统产业链的层层渠道环节,即去中介化,以此更好地服务于下游用户,最终达到改善产业效率的目的。比如宝钢集团的欧冶云商,其支点就在于掌控了产业资源或对产业资源的整合能力,体现在三点:行业领导地位,为云商平台发展信用背书(启动发展期的关键要素之一);具有整合钢铁产业链上游厂商资源的能力;产业链上的专业服务能力。
三、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提示:金融危机之后企业互联网化如火如荼,并由此拉动了很多领域的创新发展,形成了一股席卷全球的商业浪潮。很多传统企业纷纷电商化、平台化,趋势演变确凿无疑,但是并不是每家企业都需要电商化、平台化,电商或平台也只是社会分工网络中的一环,并非全部,无论何时总是需要有企业为社会、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因此,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因冷静理性,因企制策,确实需要电商化、平台化的就主动布局,坚定不移;而本身的优势在产品、技术及服务的,应该继续夯实优势,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