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华为依然要向美国学习,
《觉醒年代》一定要看
6月26日,华为心声社区公开《任总与2020年金牌员工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时间为5月8日。任正非在讲话中谈及内卷、美国打压、人生目标,还顺带推荐了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
任正非说,在探索人类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没有错误、完全纯洁的人其实就是“瓷器”,一砸就碎,人往往是在与错误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任正非认为,人生应该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前进的,不要好高骛远,别给自己设定过高的目标,可能努力也达不到,一生都会失败。《铃儿响叮当》的词曲作者皮尔彭特,他一生给自己订立的目标都太高,奋斗一生都没有实现,87岁还一事无成。后来出去过圣诞节,坐在雪橇上随口哼了一首歌,却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所以,大家不要认为自己是接班人,从而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放下金牌的包袱,只管努力前进,很多东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以下是任正非和金牌员工座谈时的交流精选:
提问:我是一名职场老兵,但也是一位华为新人。我加入华为两年时间,是在“5·16”前两个月加入的,在危急时刻加入公司奋斗,我觉得非常荣幸。
任正非:我要祝贺你,才入职两年时间就获得了金牌奖,真了不起!
你们最主要是将外部经验带入华为,对“游击队”进行整改,让我们逐步转为“正规军”。因为华为公司这30多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建立了自己的体系。虽然我们在向“猫”学习,但其实学得还不像,至少我们还不会“上树”,现在你们带来了职业经验,就要教我们“老虎”怎么上树。这样三五年以后,我们渡过困难时期,才有更强大的战略地位。
华为像蛭形轮虫一样是单基因文化,需要多基因的冲突、多基因的融合产生突变。这些突变有利于潜力的爆发。
提问:我来自制造部,是做精密光器件的员工。“5·16”以后,我们器件这块也在快速发展,任总用“浆糊”这个大智慧把员工粘接在一起,我们则是用胶水把一个个小透镜粘好,当然我们的要求是纳米级、微米级的,希望任总能来现场给我们更多指导。
任正非:技术领域分为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只能被发现,因为它是客观规律,不是可以创造的;技术是创新,汽车就是一个技术,但是可以有多种汽车;工程是追求精益求精的领域。这三者不要混淆,三种不同的路线,三种不同的考核方法。
科学,不要怕犯错误。我曾和大学座谈时讲过:“科学史上,有一种生存了八千万年的蛭形轮虫,经历了地球上多少灾难,它还活着,为什么?比利时一位女科学家发现它是单性繁殖。两性繁殖,两条基因链的结合会产生突变,会有优秀的一代产生。”回顾五千年历史,皇帝身边能当宰相的一定都是优秀的人,但是宰相一犯错,往往就会被灭九族,血脉不留,其实就是把这条基因给断了。但是如今改革开放,发现冒出很多新的事物,这就是引入多种文化冲突,两条基因融合产生的突变,产生的优秀结果。为什么蛭形轮虫的单基因链能存活八千万年?科学家发现蛭形轮虫的基因链会断裂,又会重新整合,这不就是两条基因融合产生突变,在优选吗?所以它们经历八千万年,经历多少灾难,还是存活了下来。华为文化就是一条单基因链,必须有冲突来促变,心声社区、遍地的咖啡馆、AT的任职年限、专家委员会的任期制、董事会/监事会的任期制……都是改变单基因遗传,防止熵增、沉淀、内卷化。
工程领域要精益求精,这不叫内卷,内卷是发生在不应该进行精益求精的地方。科学是犯大量错误以后才能有所发现,技术创新也是会有大量失败,但是工程呢,比如一座大桥的建设不是可以随便创新的,那样大桥可能就容易垮塌,大桥的工程方案是经过了千百次论证,才敢用这个公式来设计大桥。所以,你们做光相关的器件,也要走这个路线,扎扎实实,精益求精。
提问:由于美国制裁,我们的业务非常困难,未来我们是不是要坚定国产化的方向往下走?
任正非:中国是不是全球的一部分?是。所以,我们坚持全球化也就包含了国产化,我们不可能走向封闭,必须走向开放。我们仍然要坚持向美国学习,它百年积累,灵活的机制,在科学、技术上还是比我们强很多。我经常在网上看到网民问,陈平讲的美国和任正非讲的美国,是同一个美国吗?陈平讲的是社会问题,我讲的是科学、教育和技术问题,角度不一样,说的是同一个美国。社会问题太复杂,让政治家们去解释;科学是真理,只有一个答案,科教是比较单纯的,这方面美国是强大的,它百年的基础是比较牢实的。我们不能因美国打压我们,就不认为它是老师,不向美国学习,这样会走向自闭。
提问:我们5G ToB已经进入不少行业,但目前在整个行业咨询和顶层设计上,我们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煤矿行业已经成立了军团,在其他行业,我们是怎么考虑的?
任正非:任何一个新技术的成长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5G也不是万能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从信息产业来看,每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大概需要10年左右才能发育成熟,这已经比工业革命时期的速度快很多了,比如火车的发明到火车的规模化使用,就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工业革命60年一个台阶,信息革命基本是10年一个台阶,我们现在刚刚进入这个市场,它的应用价值还有待于未来的体现,短时间还没有那么快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提问:现在国际环境变化很大,我们与国外供应商接触有很大阻碍,并且越来越难了,您有什么建议?
任正非:首先要好好合作,诚心诚意与别人合作。工作本来就很难,没有困难,凭什么你们要拿这么高的工资?有困难,就说明我们做得了,别人做不了,说明了我们的价值。
人类社会没有哪一步的前进是容易的。我建议大家看一看《觉醒年代》,在共产党成立初期,李大钊、陈独秀为了推动革命,脱下长衫,走入工农,到工厂去教工人们识字,提高大家的文化水平,传播革命道理。百年来我们走过了多少曲折。这么重要的电视剧,大家一定要看。
(来源:心声社区)
马明哲:数字化时代将赢家通吃,
我坐在办公室提心吊胆
来源:受访者
近日,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发表署名文章,阐述了自己对数字化的长期思考。在他看来,数字化是21世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升生产力的基础工程。数字化不仅是一种技术革命,更是一种认知革命,是人类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的革命。
马明哲说,数字化时代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赢家将通吃。“我时常坐在办公室都感到诚惶诚恐、提心吊胆,担心一不留神就落后于人,不知不觉就被数字化时代所淘汰。”
以下为马明哲署名文章摘编:
一、数字化的新定义
我给数字化的新定义:“数字化是21世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升生产力的基础工程,是人类跨越式提升认识水平和能力的革命性进步。”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革命,更是一种认知革命,是人类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的革命。
科技的进步,赋予了数字化三大颠覆性特征:
一是颠覆性的计算能力。得益于硬件的进步,机器的计算能力超越人类百亿倍,传统海量数据、非结构化数据难以处理等问题将得以解决,人类可以对复杂事物进行更全面、更深入、更触及本质的认识。
二是颠覆性的认识方法。传统认识方法以数学、统计学为基础,通过较简单的计算与描述,作为人类决策的参考。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成熟,颠覆了认识方法,让机器在很多领域的认识能力超过人类,可以取代人类完成认识与实践,就像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不需要人类时刻手握方向盘一样。
三是颠覆性的数据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数据的“广度、宽度、深度”正呈几何式的增长。“广度”是指以标签化描述数据更多的特征;“宽度”是指数据类型除了量化数据,还包括了非结构化的图片、视频、文字等;“深度”是指通过知识图谱,形成了数据关系的认识网络。
二、数字化对人类社会的价值与贡献
1.提升人类历史的客观性、完整性、连续性
人类现有的历史是孤立且碎片的。数字化让一切人类活动得以记录,没有取舍、没有遗忘、没有“偏见”,人类历史将实现真正的“客观化”“完整化”“连续化”。
2.发现万事万物之间原本难以洞察的复杂关联
通过知识图谱、复杂神经网络的分析,数字化改变了传统的因果精确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机械单一的因果逻辑不复存在,而是以一种新型“因果关系”呈现:即一因多果、多因一果或多因多果。其实,多因多果并非数字化时代才有,但数字化为人类认识多因多果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3.觉察客观世界与人类活动的发展规律
古人认识到了规律的存在,但难以从复杂的世界中归纳出规律。通过数字化,我们可以认识人类思维与实践活动的根源,用机器学习技术计算出客观世界与人类活动的发展规律,预测未来趋势。
4. 提升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多次反复、无限深化的过程。人类的寿命、脑力、记忆力有限,无法完成对复杂世界的充分认识,以个人经验对实践的指导难免片面、不足。通过数字化,人类在机器学习技术的辅助下,可以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来指导实践。
三、数字化对企业的价值与意义
1.聪明经营
“先知、先觉、先行”的经营决策。通过大数据分析,总结行业发展规律,找到相比竞争对手的差异,识别市场机遇与挑战,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看清本质,提前做出正确决策。
2.提升管理
提升内部管理与运转效率。通过数字化精简优化流程,用机器取代人工环节,或通过机器辅助人工降低流程耗时。
3.防范风险
“预测,预警,预防”的风险防控。通过对风险数据分析的前移,从财务数据,到业务数据,再到行为数据,凭借人工智能的精准监测与分析,从行为源头上预防风险。
4.优化服务
金融业无需通过实物进行客户服务,相对其他实体行业,更适合用数字化提升服务,优化客户体验。
5.降低成本
机器取代人工,降低人力成本。将简单重复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作,用人工智能替代。
(来源:马明哲署名文章《数字化之我见》)
丁磊:我选人就看三点,
绝大多数大学生不具备
近日,丁磊在直播中分享了他对于教育与选人的思考。谈到“躺平”,他认为“创造财富的能力更重要。给我100个亿,我也不会躺平”。此外,丁磊选人看三点:独立思考、逻辑能力和是否热爱,他认为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不具备这几点能力。
来源:受访者
以下是丁磊分享精华摘编:
许多孩子现在无法判断专业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路径,就孩子未来的专业选择上,父母要去引导孩子。先弄清自己内心的兴趣,再寻找与兴趣相关的专业有几种可能,然后把这些专业未来十到二十年发展的路径和可能性看透。现在很热的会计和金融,以后会被人工智能替代走向末路。金融学得再好,也就是华尔街的农民工。
专业代表未来,如果有这样的选择,最好读一个专业中最顶级的学校,城市我认为并没有那么重要,在我那个年代不重要,现在更不重要,因为现在交通非常方便,我建议有条件还是多出去走走。当然,如果专业最好的学校就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那就没必要了。
我很幸运选择了电子工程专业,过去移动通讯、电脑、手机、半导体,都是这个领域的。大学教给学生的,其实是分析、归纳、总结、判断的能力。
互联网本身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及海量信息搜索的工具。这个工具大学期间要用好它,去认识科学家、去探讨问题、去交圈子里专业优秀的朋友。但是,永远不要忘记真正的动力来自于内心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我来说,给我100个亿,我也不会躺平,还是要折腾一些事情的。创造财富的能力更重要。当你有足够的财富和人脉时,你可以为这个世界改变很多东西。比如说,去创新、投资一些对未来有价值的技术。
我选人有三点基本素质要求:独立思考、逻辑能力和是否热爱。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不具备这几点能力。
(来源:有道精品课直播)
华大基因尹烨:
癌症早筛应该像抽血化验一样普及
来源:中企图库
近日,华大基因CEO尹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了他对生命科学技术以及作为企业CEO的思考。他认为,“把技术妖魔化或把技术无限无害化都不对,技术是中性的。”在华大基因,他觉得自己是在“天”和“地”之间贯穿的那个人,要把天马行空的事具象化。
以下是尹烨接受采访内容摘编:
任何一个现代科学技术能普及,无外乎三个要素——第一成本可控,大家用得起;第二渠道可及,大家用得上;第三就是认知正确。
早筛业务的前景,就取决于成本可控、渠道可及、认知正确。成本和价格直接决定了早筛产品能否普及。这是我特别关心的问题,1000块钱是普及不了的,100块钱可能被普及。但是成本的降低,还需要时间。
未来,我们希望大家在做一个基因检测的时候,不要再问 for what,而是问why not?就像今天生化检测抽血化验一样。
越来越多的癌症会被早筛,现在是单癌早筛,之后会变成泛癌早筛,再后来会变成多方法联用。比如说肺癌就不一定用测序的方法来做,用低剂量CT就可以;乳腺癌用钼靶或者超声就可以,现在这些便携式的设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并不因为我们是做测序,就什么都要测序,那样就成你手里拎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其实是根据不同癌种的特性,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目前我在科学领域最新关注以下三点:
第一是时空组学,它可以对每个细胞进行高分辨原位测序。过去人类基因组是测了一堆细胞混在一起的结果,现在可以对海量单个细胞进行大规模测序,可以在原位去看生命活动是怎么发生的。
第二是合成生物学。原来做人类基因组测序,更多的管它叫“读”,基因编辑是“改”,现在能把这些碱基按照原来的序列“写”出来,这就叫合成生物学。“写”的市场远大于“读”和“改”。
第三,就是整个生命大数据带来的对于计算的挑战,今天的数据用目前这种架构和存储搞不定,它呼唤量子计算、DNA计算或者其它的生物计算。
(来源:八点健闻)
满帮张晖:
企业变大是活下去的唯一办法
摄影:邵丹
本周,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在纽交所上市,满帮CEO张晖在接受机构采访时分享了他对企业发展的思考。作为曾经中供铁军的一员,张晖是行业内少有的兼具互联网与地推经验的创业者。谈到创业,他认为有三点不能差:心力、脑力和嗅觉。
以下为张晖采访精华摘编:
创业各个阶段的困难不一样,早期困难肯定是更剧烈的,因为那是0、1的问题,就是生死的问题。
刚创业的时候,这三点都不能差:心力、脑力、嗅觉。心力肯定是最重要的,脑力可以靠越来越多的聪明人加入建立起来,嗅觉可以靠战略系统、参谋系统慢慢建立起来。
企业变大是活下去的唯一办法,你活得好的标志之一,就是变大的速度比别人快,进攻才是防守。大是边界扩得大,强是在某个领域打得深,所以大和强应该要有一个平衡。在护城河不深的时候,你就应该先变强,但变强也是为变大做准备。
所有系统都在上升,你不变大,员工的欲望也会变大,你必须得开疆拓土,获得更大的回馈,他们才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