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焦化
焦化产业是山西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全国最大、最重要的焦炭生产基地,近年来山西省焦炭年产量90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市场的19%。特别是在山西省开展焦化行业兼并重组之后,大幅提升了产业集中度,转型发展初见成效。但是,焦化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焦化行业更需提升竞争力,打造绿色焦化。
在刚刚印发的两个计划中,就为山西省焦化产业发展“对症下药”。按照“稳焦上化、以化补焦、焦化并举、上下联产”总体思路,坚持产能置换、市场交易机制,严格禁止新增焦化产能,稳步推进节能环保高效大型机焦项目建设,促进装备水平升级。有序引导普通机焦炉由生产冶金焦转向化工焦、清洁燃料,推进焦化行业转型。
2015年底,山西省建成11个环保节能高效现代化大机焦项目,产能1640万吨,涉及投资150亿元,并完成相应置换产能的淘汰工作。在化产延伸方面,全年推进11个重点化产项目建设,涉及投资近300亿元。
2017年底,在大焦炉建设方面,山西省将建成20个环保节能高效现代化大机焦项目,产能3200万吨,涉及投资400亿元,并完成相应置换产能的淘汰工作。在化产延伸方面,建成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加工项目15个,煤焦油深加工项目14个,粗苯精制及深加工项目9个,涉及投资400亿元。形成焦炉煤气制甲醇产能500万吨,煤焦油加工产能350万吨,粗苯精制产能100万吨。
严控钢铁产能
“十二五”以来,依托铁矿石、煤炭等资源能源优势,山西省钢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装备水平持续提升,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产品结构逐步优化。钢铁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山西省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应该看到,山西省钢铁产业粗放发展特征依然明显,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较重。受产能过剩、金融环境及企业管理等内外部因素影响,全行业出现总体亏损,企业生产运行困难,部分企业甚至进入破产重整。
2015年,山西省钢铁产业将坚持市场导向和创新驱动,严格控制钢铁产能,以延伸产业链条、优化品种结构、深化节能减排、推动兼并重组、推进两化融合等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钢铁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重点推进钢铁项目54个,力争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
今后三年,山西省将以延伸产业链条、优化品种结构、深化节能减排、推动兼并重组、加强资源保障等为重点,平稳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快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到2017年,山西省钢铁产能严格控制在现有水平,逐渐规范在建产能,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推进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
煤炭价格下行,使电力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能源优势发挥不突出,电力需求严重不足,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为此,山西省今年将力争全年省调煤电联营发电企业直供电量达100亿度以上;推进“煤电铝”循环发展,创新市场配置资源机制,降低电解铝用电成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试点任务。电网建设完成投资54亿元,电源项目建设完成投资675亿元,力争新增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到2017年底,全省省调主力发电企业全部实现煤电一体化或长协合同运营全覆盖。
有色金属也是我省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但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较重。今年,山西省有色金属产业将“抱团发展”,依托资源能源优势,着力构建具有完整有色产业链条的优势产业集群,推进有色转产业型升级。2015年,重点推进28个有色金属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有色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在三年内,围绕铝镁铜三大主导品种,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将有色产业打造成我省新的千亿产业。
煤化工算是山西的一块“招牌”,并将继续在做精做深炼焦化产品深加工方面做文章,改造提升传统煤化工、培育壮大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以三大基地建设为支撑。2015年实施“9312”工程,即重点推进91个重点项目建设、精准帮扶37户企业、攻关12项创新技术、加快20个园区(基地)建设,力争全行业完成投资500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销售收入1100亿元,同比增长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