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真是一个令中国人悲伤的日子。两位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院士袁隆平、吴孟超在下午去世,举国哀悼。
今天早上,看到一条新闻更加令人震惊。据《人民日报》报道,22日,甘肃一山地马拉松赛遭遇极端天气。截至23日早上8点,共搜救接回参赛人员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接受救治。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甘肃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原因进行进一步深入调查。
此次参赛人数172人,生还151人。一场体育赛事的伤亡,比前天云南、青海发生的两场地震还要多,甚至超过一场普通的战争。
参加一些体育赛事或野外徒步,有一定的风险,发生参与者伤亡事件并不稀奇。但以往像这类赛事和徒步运动,一般是运动员因剧烈运动诱发疾病引起猝死,或者是一些旅游深入到人迹罕至、救援条件差的地区遭遇意外。2013年4月15日发生在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终点处的爆炸造成至少3人死亡,百余人受伤,震惊全球,原因是恐怖分子蓄意谋划、实施。而这次在甘肃景泰,竟然因为气候原因发生如此惨重的悲剧,怎么能让死者的亲属接受?又怎么能让公众不愤怒呢?
有人可能会说“天有不测风云”,这样极端天气的出现,组织者怎么会事先晓得?组织者是干什么的?不仅仅是通过赛事挣钱的,任何赛事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安全必须成为组织者首要考虑并制订预案的事项。野外大型群体活动的安全,地形和气候是重要的因素。此次越野赛可能遭遇恶劣天气,稍微有气象学常识的组织者都应该事先考虑到。
5月22日2时04分,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此次地震震中距西宁市 385公里,距离兰州直线距离500多公里,景泰县距离兰州的直线距离不过120多公里。地震时兰州、白银包括景泰县在内的居民,都感觉到强烈的震感。
地震后往往会发生极端天气。2012年6月30日5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巴音郭楞蒙自治州和静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随之就遭遇到极端天气影响,阵雨不断,山体滑坡,山洪等自然灾害频发,有人因此遇难。类似的事例已发生不少,5月22日青海玛多地震发生后,国家气象局的官网“中国天气网”很快发出带有警示性的预告:“震区需注意防范雨夹雪和低温天气对救援安置等工作的不利影响。”可能遭遇余震或震后极端天气的不仅仅是震中周边,大自然才不管你人类的行政区划,甘肃和青海虽属两省,但在地质构造上有紧密的关联,而举办百公里越野赛的白银处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三大板块的交汇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很复杂。当地的行政管理部门对这一点难道心里没点数?就算组委会里没有专业人士,可以质询一下专家吧!我的母校兰州大学的地质、地理、大气三大学科很强,打个电话找个靠谱的专家咨询一下,不是什么难事。
5月22凌晨在600公里以外的地方发生7.4级地震,当天上午仍然照常举办越野赛,这是多么颟顸、不负责任的组织者才能作出的决定。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想到邻省的地震和本次赛事有什么关系;或许他们心存侥幸,想到不会这么巧吧?可大自然冷酷地给出了答案,这个答案是带血的。
此次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是第四届,其宣传推广网页如此招揽参与者:“它跨越千百年,承载着那段记忆与精神,历经春夏轮转,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它热情、火辣、向世人展示它独特的魅力,它山水相依,环境幽静,秃黄的巨峰高高耸起,连绵不绝,它就是国家4A级景区——黄河石林。”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这类赛事的种种乱象也由来已久,饱受批评。为什么各地热衷举办这类赛事,说来说去不过是因为一个“钱”字。举办一场马拉松比赛,场地、设备等投入不大,却能拉动区域消费,能够收取企业的广告费,提升城市的品牌效应。诱惑之下,地方政府和企业一拍即合,做起了马拉松赛的生意。年年举办,从申办、筹办到举办赛事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可承办赛事的企业,往往一心盯在钱上,而不愿意在安全保障、赛事服务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投入;有些企业本身不具备组织越野赛这类有风险赛事的资格和能力,但胆子大,土法上马。
此次赛事由白银市委、市政府主办,景泰县承办,具体赛事运营由甘肃晟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赛事挂着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名头,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为之背书。究竟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在该赛事中起了多大的指导、监督作用,我高度怀疑。这一恶性事故的调查已经启动,不知道能否排除各种干扰,尽量还原这次赛事决策和举办的各个环节的真相。——这是公众最低的要求了吧,接下来应该是对相关人士行政、司法责任的追究。但不管怎么调查,如何追责,那些逝去的生命,永远不能复活,对他们的家庭来说,是天塌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