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陆家嘴论坛期间的"效率与公平---经济高杠杆的风险与应对"主题午餐会上,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授课教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出席并做了精彩发言。他表示"日本比中国老30年,却富40年!"据统计,到2040年,基本3个人中有1个是老人。面对超老龄社会压力,以及中国经济的高杠杆现状,姚余栋给出了解决之道:"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是去杠杆刻不容缓的战略举措。"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账户在中国尚未建立
目前,养老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中国大概3.1万亿人民币,美国是2.8万亿美元,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美国是15万亿美元,中国是0.77万亿人民币,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养老金)中国是0,而美国是7.44万亿美元,所以我国基本养老金一支独大,第二支柱发展滞后,第三支柱尚未建立。
税收提前优惠是第三支柱发展的最大动力
姚余栋指出,我国需要建立政府、企业、个人责任共担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主要是保基本,国家强制性,即使2030年出现缺口,也可以弥补。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以前就是提高待遇水平,但当整个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随着企业利润下降,这部分规模未来可能占10%。关键是要把水引入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养老金),它具有"政府税收优惠、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作"三大特点。他预计,未来第三支柱可能占20%以上,税收提前优惠是第三支柱发展的最大动力。
三支柱体系优势包括:有助于应对老龄化风险,减少养老金缺口;理清政府和市场关系,实现养老责任共担;有助于实现再分配性与激励性的兼容;重视投资增值,少增加参保者缴费负担;改革尽可能与既有制度衔接,成本相对较小。
养老金融是资产管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养老金融,特别是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养老金),可能是资产管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他预计,2020年,我国GDP达100万亿左右,家庭金融资产200万亿左右,第三支柱养老金资产可能达到20万亿左右,其中,配置进入股市的资金约3万亿左右。第三支柱的缺口预计超过40万亿。养老金融资产作为一种资产类别,跟债券、股市是并列的,养老中的25%可以配置到股市,预期回报率为10年期国债加一个点。他指出,8万亿进入股市可以实现去杠杆。
养老金资产是长钱,是中国去杠杆的主要驱动力
姚余栋认为,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账户具有三大意义:第一,第三支柱强调个人账户,更多的突出了"个人"的养老责任和养老意愿。可以有"税优"或者"延税"机制。第二,个人养老账户不仅可实现保险保障的目的,还兼备家庭资产管理和配置的功能。第三,从国际经验看,资本化的个人账户在资本市场中是"长钱"。中国股市不成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充斥大量散户,长期资金和长期投资者严重缺位,个人养老账户系统积累的资金可赋以厚望。所以,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是去杠杆刻不容缓的战略举措。
个人税延养老保险,即指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税款。实质上是国家在政策上给予购买养老保险产品个人的税收优惠。考虑到这期间物价上涨因素,这一产品实际能起到个税"减负"作用。即使不考虑这期间物价上涨的因素,这一产品所起到的个税"减负"作用,还意味着迟缓缴税等好处。在国外,这种产品非常通行,可通过降低个人的税务负担,鼓励居民购买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