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霸中国经济500余年的晋商,就是从晋中出发,创造了中国经济史上的辉煌,为世人留下了一笔无法估量价值的晋商精神财富。而今,经历了发展鼎盛、衰落断代、复活崛起历程的晋商,从2013年开始,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再度进入了涅槃、复兴时期。
2013年,晋中市政府在全省首倡中小企业管理规范化“提升行动”,帮助中小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扶持鼓励企业增加直接融资,培育企业上市。活跃在这片土地上的万余家民营企业,面临着“拔节”般转型的疼痛。其间,百余家基础良好的中小企业在政府、专家手把手的指导中,将冲击“新三板”作为企业发展的下一个目标。
7月下旬以来,本报记者连续走访晋中多家民营企业,感受到他们在转型发展路上的痛苦与快乐。
小企业如何做到“四两拨千斤”?
7月21日中午,山西太谷通宝醋业有限公司的罐装车间内,公司副总老武正忙着督促工人们换批次。生产线上,工人们熟练地拿下上一个产品,换上供应北京六必居的老陈醋产品。
通宝醋业历史悠久。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通宝醋业创始人王通宝在太谷庞村开办了第一家醋作坊。因当时王家是大家族,食用各种调味品都要外购,为了本家族和本村人不去很远的地方买醋,他就在本村开办了第一家醋作坊。由于精工细作,作坊的食醋味美质好,全村人都食用通宝家的醋,慢慢地,附近村子传开了只吃“通宝”家的醋,一传十、十传百,在全县也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代代相传,小作坊逐步扩大,解放后公私合营,“文化大革命”期间改造成乡办企业,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老字号。
1999年8月,老字号第九代传人王文刚继承祖业,与他人一起组建了山西太谷通宝醋业有限公司。“老字号”企业成功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后,在传承醋文化遗产的同时,他们坚持“科技引领,开发创新”,成功研发了国内独一无二的老陈醋净化技术,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生产纯净酿造食醋的企业。现在,以“明泉宝”商标为品牌的五大系列五十余个品种食醋产品,行销网络遍布国内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地区,食醋及附加产品还出口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并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对于企业创始人来说,没有谁不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直至上市,王文刚也不例外。
2010年,随着醋品质的提升,纯净醋成了全国各大方便面集团自定的专用产品,公司也成为各大方便面集团调味醋的唯一供应商。居安思危,王文刚围绕近年来交通法规严禁酒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念的转变,为百姓餐桌上增加一种具有防病、治病、保健功能的醋饮料。但在研究、论证、商标注册完成,准备上马建设年产200万吨“可乐型醋饮料”生产线时,遇到了资金难题。他的计划是,通过建设醋文化健身体验园,打造醋文化产业,展示“酿醋”这一华夏文明奇葩,在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中,将醋文化的价值发挥到极致的想法,被迫暂时搁浅。
“企业注册资金只有3500万,可这个‘可乐型醋饮料’项目初步预计至少需要十二个亿,想要‘四两拨千斤’,难度太大了。”该公司一位副总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
对此,有专家建议,如果企业能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严格规范化管理,银行看到公司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可供抵押的实物资产也很多,也许资金就不是太大的难题了。
民营企业为什么留不住人才?
这几天,山西太谷西姆东海炭素材料有限公司副总郝亚男,一直在为招聘人犯愁。
为了招聘到一名适合公司需要的英语翻译,她不得不一次次地去跑人才市场,趴在电脑上发布招聘信息。
西姆东海炭素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股份制企业,以生产和销售中高端石墨电极为主。2010年公司增资扩股后,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技术、严管理”的管理原则,从基础管理公司内部管理做起,以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和上市企业为目标,不断规范。因为经常有一些外贸生意需要做,今年5月,郝亚男决定招聘两名翻译人员,一名英语翻译,一名日语翻译。听说民营企业招聘人才难,她如约招聘到两名翻译人员后很是高兴了几天。但让她没想到的是,不到一个月,她就收到了英语翻译提交的辞职信。原因是,这家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工资薪酬达不到她的要求。
“当时我还招聘了一名秘书和一名办公室主任。秘书是山西大学毕业生,也是觉得管理太严格,不到半个月就辞职了。招聘来的那名办公室主任,到岗后得知有试用期,只干了一天就走了。”说到招聘人才,郝亚男一脸的无奈。
“民营企业缺人才,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民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不一样,只能唯能力使用人才,需要实干做出成绩才能得到认可。但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接受这个考验的过程,拿不到期盼的工资或有其他因素一影响,马上就辞职了。当然,也有一些拥有真才实学者,希望在民营企业一展身手。我现在的秘书,非常有经验,刚开始招进来时,从事的是秘书职务,后来时间不长,我们看出他能力非常好,就提拔他做了行政副部长,工资也由原来的每月2400元,提高到现在的3500元。”郝亚男说。
2010年12月,公司整合完成后,开始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董事会专门聘请了具有炭素技术及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担任总经理,经理层负责公司的经营活动。经理层只享受年薪,不参与股权分红,参与分红的只有股东。郝亚男表示,“晋商创造的‘劳资共创’制度,是对经理人的一种激励制度,可以更好地鼓励经理人参与企业的发展,对股东也是一种约束。也许我们未来会考虑给经理人一定的股权。目前,我们正在做的一项激励制度就是制定员工绩效考核方案,让人才有一个自我考核标准。”
政府鼓励企业“跳起来摘苹果”
一份资料显示,现在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人才难等38个方面的问题。
“其实,所有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自身。比如融资难,对银行来说,投资是商业行为,银行要考虑把钱贷出去还得能收回来,甚至还会有所回报。为什么银行愿意跟在大企业身后跑,想把钱贷给他们,但中小企业却是跟在银行身后跑还贷不到,就是因为银行现在要放贷,要控制风险,而中小企业没有任何的信用保障,信用度不高。再一个大问题是人才。大学生毕业后就不了业,在社会上漂着,但中小企业却招聘不到人才?”晋中市中小企业局局长韩若兰告诉记者,现在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产权不明晰,包括股权,基本上中小企业都是家族性质。由于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往往是一个决策者在指挥,他一旦倒下,那这个企业很可能倒下。第三是管理,普遍不规范,不周严,不会防患于未然。从文化建设上来说,企业文化决定企业能走多远。
2013年6月,为提升中小企业的能力,鼓励企业“跳起来摘苹果”,晋中市政府指导全市中小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帮助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发展方式,制定和颁发了《晋中市中小企业管理规范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抽调专人成立“市提升办”。他们选择了129家基础较好的企业作为试点,其中39家企业作为重点示范企业,总结了百余家本土企业管理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多次论证,反复修改,编制了《晋中市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评价计分标准(试行)》,还组建了一支专家团队,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提升行动”。
“市、县(区、市)两级,均成立了专家组,深入企业,一企一策,指导服务,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能接地气的管理评价标准,也是一个指导企业的实操工具。”韩若兰表示。
今年7月17日,晋中市打造企业升级“四板”市场工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推动全市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引导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出打造晋中市资本市场的“四个板块”:第一板块,鼓励优秀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上市;第二板块,鼓励符合条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第三板块,鼓励优质中小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天交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第四板块,对于暂不具备挂牌条件的企业,由政府推动,市中小企业局主抓,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介入,开展规范化管理提升行动。对于在资本市场挂牌的企业和规范管理提升行动达标企业,市政府出台了信贷、担保、政府采购、财政扶持等多方面政策予以激励。
专家制定“实操工具”固本强基
范浩里,一名土生土长的晋中人。
十几年来,他涉足晋商文化应用研究,致力于当代企业产权制度、工程经济和企业文化的现场研究与实践创新,直接对本土一百多个企业进行了改革、管理与制度转型的跟踪调研和现场辅导。由他主创的《PEC管理模型》,经过不断的研发、完善和实践应用,对本土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
针对企业改革发展的制度障碍,借鉴晋商制度文化中“银股”与“身股”的产权制度设计原理,在总结晋中本土120多个企业资本化、社会化改造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他创立了一种能够推动企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型企业“管理公器”——《三本治理模型》,并在晋中数百家企业内进行试点推进。
范浩里认为,诚信、勤俭是所有商家的特质。站在晋商文化应用研究角度看,真正属于晋商独有的文化特质是“劳资共创”和“激励兼容”。在《资本论》诞生前近半个世纪,山西商人首创了劳动者和资本拥有者以其“身股”与“银股”共进共创、激励兼容的商帮治理模式,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当代晋商借鉴。
两年来的“提升行动”实践收到了很大实效:企业投资者明晰产权的意识增强,法人治理结构趋于完善;经济低位运行状态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紧缩和资金紧张,倒逼企业节约资金成本,改进管理;采用现代网络销售方式促进营销,力保企业持续经营;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严格管理责任,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大大增强,促进了企业发展;规范化融入企业日常管理当中,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趋于扎实,为发展积蓄了后劲。
7月31日,韩若兰告诉记者,市里的规划不是一个权宜之计,而是关乎晋中长远发展的战略性的政策,是一项真正提升企业自身管理能力的措施。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还比较低,提升空间还很大。“按照《晋中市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标准》,我们在全市中小企业中广泛开展规范化管理提升行动,力争今年年底有100户企业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