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股市很暴躁,每隔几天就出几只幺蛾子,动不动就“创造历史”。
比如,前段时间资本圈最大的瓜,对冲基金大佬Bill Hwang爆仓,三天亏了近百亿美金,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个人投资者最大单日亏损纪录。业内戏称:一个韩国人,用日本人的券商平台,在美国人的交易所里,狂炒中国公司股票,结果,爆仓了。
再比如,知名基金经理、上海希瓦资产首席投资官梁宏,公开发文怒怼用户,“jjww(叽叽歪歪)的全部拉黑,哪怕你是投资人。不要对我指手画脚,有本事自己赎回自己去炒股。”让人大跌眼镜。
在“拿着现金会贬值,但投出去就亏损”的背景下,股市变成了一个放大镜,把这种浮躁的情绪放大了。
牛年春节划出了一条清晰的分界线。春节后至今,创业板指数跌去了19%。同样是因为股市而暴躁,年前是因为赚钱,年后却是因为亏钱。同样是上天台,春节前是上天台搞派对,喝酒烤肉,春节后是上天台思考人生,关灯吃面。
有个数据你肯定不信。百度指数显示,春节后人们对“爆仓”一词的关注度,超过了去年3月美股熔断时期,仅次于2015年7月股灾。
“爆仓”一词的百度搜索指数
而在过去的3个月里,除了春节后(2月底),另一个爆仓高峰期就是现在。而人们对“熊市”的讨论,也开始多了起来,几乎跟“爆仓”同步。
“爆仓”和“熊市”百度搜索指数
被暴跌毒打后,现在的市场情绪明显冷静下来了。就连B站和百度这种明星公司,回港上市也冷清了许多——全都破发了。成立了十年终于上市的知乎,也破发了。70多家A股拟上市公司,在过去3个月紧急撤回了IPO申请,作鸟兽散。
大家总算回过味来,“市场没风险,油门踩到两百迈,满仓干”的言论,的确是忽悠韭菜的;“争抢上市第一股,垃圾也能上市,割全球投资人的韭菜”,那是毒鸡汤。
火爆行情结束,上市遇冷了。是时候坐下来,吃点镇静药,给浮躁的市场,也给自己,降降温。
着急上市,上了个寂寞
过去一年里,互联网圈最热闹的事情,就是上市了。去年3月美股熔断后,在全球央行放水的背景下,资本市场触底反弹。公司上市,股东数钱,投资人躺赚,散户跟着吃肉喝汤。
但是现在,行情变了。
2021年过去的3个多月里,一共有20家中国公司在美股上市。以2月的春节作为分界线,上市的公司中,春节前12家,春节后8家。
2021年新上市的中概股 制图 / 深燃
春节前的这12家公司,上市首日的开盘价全部都高于发行价,当天收盘,股价下跌的只有1家,而股价涨幅超过一倍的有5家,其中最高的涨了5倍。
所以春节前有很多“野生股神”,光靠IPO打新,就赚得盆满钵满,收益率堪比巴菲特。
春节后的这8家公司,有2家上市开盘就破发了,收盘下跌的有4家,这其中就包括互联网明星项目知乎——3月26日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较发行价下跌15.26%,盘中跌幅一度超25%,收盘下跌10.53%。顶着耀眼光环上市,以股价大跌收场。
不是知乎不努力,而是行情实在是不给面子。这不,三天后,更明星的项目哔哩哔哩,在港股二次上市,也破发了,而且同样是开盘即破发,盘中跌幅一度扩大至6.81%,不留一点情面。
B站董事长陈睿专门站出来解释了一下:“最近中概股遇到了过去五年最大的跌幅,算是个黑天鹅事件。”这言外之意就是,不怪我,要怪“黑天鹅”。
事实上不只有黑天鹅,还有乌龙。就在知乎上市那天,B站在港交所披露的上市材料更新了,误将“百度”写入了公司资料表,随后于午间更正,被外界戏称“抄作业实锤”。
然而,被“抄作业”的百度,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3月23日百度回港二次上市,开盘不久也破发,最后收盘勉强维持在发行价,面子上还没太难看。但随后连续五个交易日,百度股价跌去20%,还是没撑住。
有人坐不住了:“就连B站、百度、知乎这些明星公司都破发了,这上市太没谱。”
但其实去年是靠谱的。去年上市的中概股如金山云、声网、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贝壳等,上市当天股价都是大涨。总体上,去年的新股破发还是很少的。
再比如最近热度很高的二次上市,从2019年11月至今,一共有14家中概股公司回港二次上市,今年以前上了9家,除了百胜中国,其他上市时股价都是涨的。只是今年才开始破发潮。
回港二次上市公司名单 制图 / 深燃
这只能说明,IPO的大行情遇冷了,跟公司的基本面没太大直接关系。
投资人也开始变得谨慎。此前有消息称,B站二次上市前,出现了部分机构投资者临时决定取消订单的现象,因为他们开始对科技股信心不足,另外也开始加剧对包括债息上升等大环境的担忧。
所以这个时候抢着上市,有可能上了个寂寞。
浑水摸鱼,摸到了石头
上市的好处是很多的,无需赘言,所以那么多公司抢着要上市。这造成一个现象,似乎各大垂直创业赛道,都在争抢“上市第一股”。
争抢“上市第一股” 制图 / 深燃
图中的公司基本都是各大赛道的明星公司,公司的实力应该是靠谱的。但有些公司还是显得着急了那么一丢丢。
比如做共享充电宝的怪兽充电,3月12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文件,拟在纳斯达克上市,冲击共享充电宝第一股。但就在这关键阶段,CEO蔡光渊却被两位天使投资人起诉,原因是其一直承诺给两人3%的股权,却始终未执行。官司从国内打到了国外,创始人诚信遭质疑。
股权纠纷还没解决,这为公司的未来埋了一颗雷。但怪兽充电还是在4月1日上市了,盘中破发,一度跌幅超3%。有意思的是,这个时候,另外两大共享充电宝品牌街电和搜电宣布合并,并声称市场份额一下跃居行业第一。
这还是好的。还有很多公司,想要趁着IPO火爆的大行情,浑水摸鱼,带病闯关。如今随着监管收紧,行情转冷,很多公司鱼没摸到,却被一个大浪拍到了沙滩上。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过去3个月以来,共有73家科创板、创业板拟上市企业主动撤回IPO申请,其中科创板拟上市企业28家,创业板拟上市企业45家。
而撤材料的时机,更是值得玩味。1月31日,证券业协会组织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名单抽签仪式,20家申报企业将被抽查。然后,这20家被抽查的企业中,有16家立马撤回了IPO材料。
这16家撤材料的企业中,就有独角兽企业柔宇科技。这家公司自提交上市申请后就受到了较多市场质疑,如产品不受市场认可、产销率低、多家大客户交易存疑、盈利困难,有人甚至给它贴上了“PPT公司”的标签,因此柔宇科技成为证监会重点关注的对象。
一大堆问题没解决,就急着要上市,监管部门一抽查,于是公司就跑了。
有业内人士称,这些企业“临时跑路”的原因很简单,以前IPO审核排队时间长,所以那些不太好的企业也会先报材料排队,占个坑,再慢慢处理问题,等排到了开始审核时,问题基本也就处理完了。但现在眼看排队时间大大缩短,而且监管层还要抽查,于是被抽到的企业就赶紧撤。“风向有变,总比被一枪毙了好。”
另外去年股市行情好,新上市企业数量和募资金额都创新高,于是很多企业就想要浑水摸鱼,以为能混在大潮里一块上市。但没想到迎头摸到的,却是监管的大石头。
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表示对“带病闯关”将严肃处理,决不允许一撤了之。
如今行业变化和监管力度日渐明晰,那些内部问题还没解决、却吵着闹着要上市的企业,可能得冷静冷静,坐下来重新审视一下,公司到底有几斤几两。
波动加大,前路几何?
不论是上市遇冷、股价破发,还是股市时不时开启暴跌模式,投资人热情消退,这背后的共同原因,都是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转冷的趋势,而且局部的泡沫已经极其严重。
首当其冲的是互联网行业,以及那些高增长、高估值的公司。
2021年春节开年至今,A股创业板指数跌去19%,港股的恒生科技指数跌去21%,美股的纳斯达克指数跌去6%。
去年是全球科技股的大牛市,很多科技公司如特斯拉、拼多多、老虎证券等股价都翻了几倍甚至十几倍,这导致一个结果,去年重仓科技股的投资机构,都在账上积累了大量的盈利盘,这些人是所谓的“既得利益者”。
一位量化交易投资人对深燃分析,这些人有充分的动机获利了结,一旦市场风向发生变化,比如“央妈”(央行)收紧流动性,利率升高,或者出现更多的黑天鹅,他们就可能选择抛售,这加大了市场的波动性。
“很多人现在就像是惊弓之鸟,随时准备跑路,跑路就可能踩踏,踩踏就可能导致暴跌。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永远上涨的行情是不存在的。”他说,这也是近期股市波动大,IPO破发潮再现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情形下,投机炒作、短线套利的氛围开始浓厚起来。
最典型的是SPAC上市。SPAC也被称为空壳公司、借壳上市,曾被视为问题资产的避难所,是另一种快速挂牌的上市方式。去年,一共有200多家SPAC在美股上市,占到了当年IPO总数的一半,募资额更是首次超过了传统IPO上市模式。而在过去的3个月里,SPAC上市的数量已经快达到300家,超过了去年全年。
在SPAC模式下,就算是“垃圾”也能快速包装上市,这种操作让那些老老实实排队等待审查、挤破脑袋IPO的公司感到无可奈何。这显然会滋生泡沫。上一次出现SPAC大爆炸,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时,但那个时候也不像现在这样疯狂。据报道,有知情人士称SEC已对华尔街的SPAC上市热潮展开调查,另外已经有不少空头盯上了SPAC公司。
而对于中国的新经济公司而言,在资本市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加大。
美国SEC在3月24日发表声明称,已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该法案接下来可能会让不符合“美国审计标准”的外国公司摘牌,其中多个条款明显针对中国赴美上市公司和已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这个消息出来后,中概股暴跌。
当然这也加速了中概股“回家”的进程,接下来估计还有一大批中国公司回港二次上市,有消息称,造车新势力三巨头蔚来、理想和小鹏,已经开始接洽投行筹备回港上市。
现在,在资本的疯狂推动下,资本市场的狂欢已经到达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往前一步,有可能是坡道,也有可能是深渊。谁也不知道,冰面之下是馅饼还是陷阱。或许这个时候,该坐下来“静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