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20年二、三季度的低谷期后,上市银行业绩似乎正走出疫情影响迎来拐点。
截至1月22日,共有8家银行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业绩在过去一年呈现“低开高走”态势,8家银行全年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但同时营业收入增速出现分化。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认为,长期来看,银行之间的分化会进一步加大,银行未来在收入增速与新增不良之间选择平衡,将体现出个体能力的差异。
净利回归正增长
回看2020年银行季度报告,二季度、三季度可谓银行的“业绩低谷期”:净利润增幅放缓明显或者直接同比下降。随着上市银行2020年业绩快报陆续披露,8家银行实现了全年归母净利润的正增长。
截至目前,已有三家股份行、两家城商行、三家农商银行公布了2020年业绩。净利润指标上,招商银行为973.42亿元,同比增长4.82%;兴业银行为666.26亿元,同比增长1.15%;光大银行为 378.24亿元,同比增长1.26%;上海银行为208.85亿元,同比增长2.89%;江苏银行为150.66亿元,同比增长3.06%;无锡银行为13.12亿元,同比增长4.96%;江阴银行为10.57亿元,同比增长4.34%;苏农银行为9.56亿元,同比增长4.71%。
营收方面,除江阴银行同比下降2.38%,7家上市银行实现同比增长,但营收增速分化明显。其中江苏银行、兴业银行、无锡银行同比增长10%以上,分别为15.68%,12.04%和10.06%。招商银行、光大银行、苏农银行、上海银行分别增长 7.71%、7.32%、4.85%和1.90%。
银行2020年业绩快报发布之后,银行股价也有所反映。1月14日晚,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先后披露2020年度业绩快报,两家银行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转正,1月15日,银行板块再度集体大涨,截至当日收盘,银行板块上涨2.22%,37只个股全线上涨,兴业银行收涨6.37%,招商银行收涨4.26%。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银行净利润正增长符合预期,银行业绩和宏观经济密切相关,随着宏观经济的恢复,银行业绩逐步转好是正常的,应该会是普遍情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2020年银行业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信贷投放是超常规的,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还是利差收入,因此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正增长是符合预期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我国2020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5%,创2019年以来的新高。考虑到银行业是顺周期行业,银行业四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大幅度上升应该是基本确定的,净利润正增长对行业也具有普遍意义。
不过,放之整个银行业,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微降。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1月2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初步统计,2020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2万亿元,同比下降1.8%。
不良下降背后
资产质量方面,除上海银行不良率较2019年末微升0.06个百分点,7家银行的不良率均较2019年末有所下降,其中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无锡银行下降了超0.1个百分点,分别下降0.29、0.18、0.11个百分点至 1.25%、1.38%、1.10%。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多家银行的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兴业银行不良率创2015年一季度以来最低水平;招商银行不良率为1.07%,创下2014年以来新低;江苏银行1.32%的不良率为2015年来的最优水平。
梁涛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中表示,银行业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处于合理区间。2020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截至202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3.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816亿元;不良贷款率1.92%,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76%,较年初下降5.1个百分点。
董希淼认为,银行不良贷款率纷纷下降,首先由于2020年信贷投放加快,贷款余额增长较快,稀释了不良贷款;其次银行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处置,不良贷款增速得到控制;再者经济下行在金融领域的反映有一定滞后性,部分违约风险被延缓暴露。
娄飞鹏表示,延期还本政策实施后,各界确实对贷款集中到期后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较为关注,担心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集中爆发。但就当下情况看,国内经济持续有力恢复并且好于预期,产生较多的贷款需求,这些有助于稳定银行业资产质量。前期银行业也通过增加拨备等方式采取了措施,预计银行业不良风险集中释放的可能性较小。
戴志锋表示,从银行板块基本面情况展望,银行资产质量存量包袱消化,稳健性好于预期。表内风险方面,行业70%的信贷在国企、基建和地产;存量风险方面,2014至2017年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贷款风险已系统性出清;问题增量风险可控,零售信贷经历了疫情考验,小微占比低且以抵质押为主。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在发布会中表示,2020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原因包括一是银保监会要求银行必须加强风险管控,严防风险,二是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去年处置了3.02万亿元的不良资产,力度是空前的,三是去年经济增长超出预期,经济增长2.3%,为银行不良贷款没有出现大幅反弹创造很好的基础。但是不管怎么样,监管都是从审慎角度出发观察这个问题,一定要看到未来银行不良贷款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潜在的不良贷款还有可能增加,银保监会都做了压力测试,有相应的预案。
未来分化加大
净利润转正固然是反映银行经营业绩的重要信号,但是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关注银行发展,还应关注其他业绩指标,包括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定位。
娄飞鹏认为,净利润是反映银行经营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还应关注银行的成本收入比、收入结构尤其是中收占比,以及与净利润相关的人均利润、ROA(资产回报率)、ROE(净资产收益率)。
董希淼表示,关注银行业绩可以从如下维度展开:一是规模方面,比如存贷款的增长情况;二是盈利方面,比如盈利结构中的非息收入占比;三是风险方面,比如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占比,非信贷类不良资产情况等。
同时,他认为还要关注银行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情况。2021年,随着疫情逐步好转、国际形势趋于平稳和宏观经济恢复,我国银行业经营状况将得以改善,利润增速将回升到5%—10%左右的正常水平。业绩回升将为银行业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奠定基础。大中型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中已经初步获益,技术投入、人才培养的步伐将加快。中小型银行在“非接触银行”服务中承受了压力,寻求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将大大增强。
戴志锋表示,长期看,客户结构下沉,零售与财富管理是行业未来方向,银行之间的分化会进一步加大,银行未来在收入增速与新增不良之间选择平衡,会体现出个体能力的差异。此前地产贷款集中度新政出台和信用卡利率上下限的取消本质也是如此。资产获取能力优异、有风险定价能力的银行会走出来。从这个维度,继续看好龙头优质标的集中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