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岁末将至,阿里巴巴突然辟谣:“有关外媒报道中央联合调查组进驻阿里巴巴一事,纯属谣言。”谣言止于智者。但出现如此这般的谣言,也足以引发社会各界对阿里巴巴未来发展趋势的猜测和遐想。
01、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清代魏子安在《花月痕》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这句话很适合形容马云在外滩的那次“过把瘾式的演讲”。
笔者在《贪天之功:马云在外滩赌了一把All in却跌落云端》一文指出,马云外滩演讲风波“后果要多严重有多严重”。
到目前为止,后果仍在持续发酵。中共中央政治局 12 月 11 日召开会议史无前例地指出:
•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这绝对是一记重锤、实锤。
0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剑指“科技巨头”
12 月 16-18 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再度发出强有力信号:
• 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2021 年“八大重点任务”,其中第 6 点为:
•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这意味着,针对以“阿里帝国”为代表的科技巨头的反垄断、反资本无序扩张,将成为中央在 2021 年要抓的大事。怎么抓?这段话信息量很大,我们来拆解一下:
1. 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
2. 健全数字规则
3. 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
4. 审慎监管是金融创新的前提
听懂了吗?反垄断、数字规则、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监管,是中央用来约束“科技巨头”的四根缰绳。
03、阿里道歉
当然,马云也一定感受到了寒意。到目前为止,阿里已经两次公开道歉。
• 11 月 23 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表态:
1)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就平台经济领域的政策和法规征求意见,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2)中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和平台性的企业,这是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得益于政府鼓励发展和创新的各种政策,也得益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
3)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政策和法规来进行管理……让平台性的企业不仅能够自身发展好,同时能够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带来更多百花齐放的创新……;
4)阿里巴巴既是中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也是受益者,我们对这个时代充满了感恩;
5)我们将积极学习和响应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用自身更高的要求建设更为健康的平台经济。
• 12 月 15 日举行的 2020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表态:
1)这一个多月来,我们在监管的指导下全力做好暂缓上市的善后工作。蚂蚁集团全体正在认真学习“十四五”规划建议和中央一系列关于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发展的政策精神,对照监管部门的要求,照镜子、找不足、做体检,积极配合监管,进一步落实监管要求。社会上近期对蚂蚁的建议、期待包括各种批评很多,这些都是蚂蚁宝贵的财富,我们用心聆听,认真进行全面的自审;
2)监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将金融科技全面纳入监管框架,为我们金融科技从业机构开启了一个更加稳健、更加高质量发展的大幕;
3)今天站在新的发展阶段,蚂蚁一定会不断完善自身,提升大局观和责任感,自觉把企业发展融入到新发展格局和新监管环境,以实际行动回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和期待。
04、警惕对中央政策的误解和曲解
针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和加强监管,是全球领域内的共同挑战。
但在中央出手规范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解甚至曲解的声音。
错误观点1:限制科技巨头,意味着限制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当下最为重要的稀缺资源。中央在 2017 年专门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限制科技巨头,不仅不会限制企业家精神,反而有利于更大范围解放企业家精神。原因是,科技巨头已经太大(10 亿级用户、数万亿市值),借助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平台力量,碾压任何可能的挑战者,这对未来的创新是极为不利的。几乎在所有行业,“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创新企业,往往被迫在几大平台之间“选边站”。任何力图反抗的企业,在平台的用户优势和烧钱能力“核威胁”之下,通常也坚持不了多久。从国际经验来看,“超大型企业”往往会打压、消除竞争。最好的例子就是 Facebook“吞并”Whatsapp 和 Instagram。
错误观点2:限制科技巨头,意味着压制金融创新。
的确,中国金融体系存在不少痛点,而以蚂蚁集团为代表的平台企业异军突起,为金融体系带来了“鲶鱼效应”,极大改善了金融消费体验。
但是,随着平台优势的强化,平台企业在金融领域导致了“制度套利”,尤其是资本金约束缺位。这一方面导致蚂蚁集团和传统金融机构的“不公平竞赛”,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新型大而不倒”的系统性风险。因此,限制科技巨头,不是否定金融创新,而是为了确保金融体系的总体安全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避免平台企业的“虹吸效应”。大银行,在平台企业面前已经沦为“弱势群体”。
错误观点3:限制科技巨头,意味着打压民营企业。
民企是中国经济的“五六七八九”,这就是客观现实,也是中央多次强调的重点。虽然阿里等科技巨头属于民企,但中央针对的不是其“民企身份”而是其“平台身份”。由于平台企业形成了“超级力量”,几乎所有其他企业(无论国企民企),都必须在平台企业面前妥协、屈服,这对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中国不能出现所有企业为“几大平台企业”打工的局面。因此,限制科技巨头,不仅不会打击民营企业,反而有利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更好地受惠于数字化的历史红利,避免数字化成为非平台企业的“数字化镣铐”。
错误观点4:制定数字规则,会打压数字化创新。
数字化、智能化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这一趋势是难以改变的。大数据,是 21 世纪的电力、石油。但长期以来,平台企业“不受约束”、“不付成本”地获得和利用数据,逐步形成了“数据霸权”,这不利于消费者权益、不利于公平竞争、不利于国家的数据安全。
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深刻警告: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企业近乎完美地洞察人类的弱点……例如,人工智能可以辨别出容易对赌博上瘾的人,人们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组织蛊惑去拉斯维加斯或者就近的赌场(赌博)。Facebook 可以通过改变算法来左右客户看到的信息。
为榨干每个客户的最大价值,企业必须掌握大量数据,这意味人们会丧失个人隐私。拥有大数据技术的企业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作为它的狩猎对象,大多数消费者似乎对此无知无觉。
在“有规则地利用数据”方面,欧盟走在全球前沿。欧盟于 2018 年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成为全球个人数据安全立法中极具标志性的一部法案。2020 年 10 月 21 日,我国备受瞩目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
错误观点5:没必要反垄断,市场会自发解决垄断问题。
有学者指出,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永远垄断下去,因此反垄断岂不是伪命题?这种看似正确的观点,显然是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天真”,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即使美国这种高度市场化的国家也不会接受这样的“天真看法”。凯恩斯说的对: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从长期来看,人都是会死的)。意思是说:人不可能只关注长期的“诗和远方”,也不可能不关注短期的“现实和苟且”。
经济学家许小年认为:
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局部的和暂时性的垄断。但是,凡是市场垄断都是自我破坏。因为垄断厂商赚取超额利润,必然吸引着竞争者进入,价格就会降低。只要没有人为的进入障碍,垄断并不可怕,垄断利润是竞争最强力的激励机制,是竞争最强有力的催化剂。
没有人否定“局部的和暂时性的垄断”是必要的、符合经济规律的,例如专利就属于这一类。但是,这种看法显然低估了“平台企业”这种“新物种”的垄断力量,平台经济的垄断力量,是人类以往的经验中所没有的新问题,并非局部的、暂时性的垄断,其力量甚至比“人为的进入障碍”还要可怕。
吴晓波举出滴滴vs高德、阿里与抖音在直播的厮杀、百度的没落等案例来说明竞争会消灭垄断。这些案例并不具备太多说服力:百度没落是因为自己的价值观不争气,你看看人家谷歌,有挑战者吗?滴滴和高德虽然厮杀,到最后大概率会成为“双头垄断”;君不见,这么多年无数人挑战腾讯、阿里,但其江湖地位稳如泰山。何况,即使一家垄断企业最终被创新者颠覆了,但社会尤其是消费者已经为“垄断成本”付出了漫长的代价。如果我们对百度能更多更早一些进行反垄断调查,或许会少一些“魏则西”之类的社会悲剧。
更重要的是,请不要把“反垄断”与“市场竞争"对立起来。反垄断不仅不会影响市场竞争,反而会促进市场竞争。将“反垄断”视为“反市场”,是黑白颠倒、良莠不分。
经济学家张五常认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垄断者。你看马云、马化腾,都是垄断者,你不让他们垄断,经济就搞不起来。
张五常的观点有些“白马非马”的诡辩论味道。每个人会本能地追求“竞争优势”、“护城河”,但这与“垄断”并非一个概念。可口可乐的配方、星巴克的品牌,都是很强大的力量,但与“垄断力量”有本质区别,不可同日而语。垄断力量,可以用来排除或限制竞争,例如电商中的“二选一”。断言反垄断会限制创新,更是耸人听闻、颠倒黑白。美国在 1890 年就通过了第一部《反垄断法》,分拆过 AT&T,多次对微软等超级企业进行反垄断调查,难道美国就不创新了吗?相反,美国创新能力强大,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对反垄断的重视。切记,垄断是市场经济的天地,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的宪法。
回顾人类历史,技术革命从来都不仅仅是技术,它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指出:
在古代,土地是最重要的资产,因此政治是关于土地控制权的斗争。到现代,机器和工厂变得比土地更重要,所以政治斗争的重点是这些重要的生产资料的控制权。到了 21 世纪,数据将使曾经最为重要的资产——土地和机械——都成为昨日黄花,政治将是关于数据流控制权的斗争。
那些对中央重拳出击“科技巨头”仍然不理解的人,要么是低估了平台的洪荒之力,要么是站位不高,要么是屁股决定脑袋,要么是天真的“学院派”。
马云的2021,有点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