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病毒持续性广泛传播,在中国香港特区尚未得到控制的新冠肺炎第4波疫情中,近期出现的一次地区群组集中性暴发,呈现出一系列值得注意的新型防控难点。
此次集中传播地名为葵盛西邨,属于公共屋苑,位于香港葵涌地区。相关疫病资料显示:该屋苑第8座5楼从11月底开始出现新冠肺炎感染者确诊病例。截至12月7日晚间11点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统计,该屋苑累计牵涉8个单位的15人感染新冠病毒。
相关情况令不少港人回想起2003年非典时期,作为重灾区之一的香港淘大花园堪称“疫劫”的经历:截至当年4月15日,淘大花园共有321宗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个案。感染个案明显集中在该屋苑的E座,占累计总数41%。
葵盛西邨集中传播点的出现,则既可能是第4波疫情已在香港相关社区集中性暴发的标志,亦成为香港近期所推出的新型防控体系(不实行全民检测亦希望新增新冠肺炎感染者清零)的成效检测。期间所暴露的在入境防疫、扩大检测和化验速度等方面一系列政策及执行过程中的漏洞,近日在香港引起广泛争议。
就在相关人士仍在争论是垂直传播或环境传播时,葵盛西邨的部分居民已经开始连夜拖着行李箱前往香港其他地区寻处暂住。
开窗通风或可传播
翻查相关建筑资料显示:葵盛西邨属于旧式长形设计的公屋大厦,与今年6月集中暴发新冠疫情的新界区沙田沥源邨禄泉楼属同类设计。其第8座与第9座相通,组成L形长走廊,楼高25层,每座一层44个单位,屋苑共有10部电梯,分别停单、双数楼层。
该屋苑于8座5楼11月28日首现确诊,在截至12月7日的12名患者中,两人属于此次香港疫情扩散中较为出名的“歌舞群组”,其中一名77岁男子暂时属最早病发。
在相关确诊病例出现的前期,该屋苑居民并未全部接受检测,仅获得了相关的检测样本瓶,且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交回。而为了分析可能的病毒传播原因,包括卫生防护中心、特区政府抗疫专家顾问等多个渠道的人士,对该屋苑进行了调查。
据《财经》此前报道:2003年时,淘大花园相对完整的一条传染链条是:源头病人有可能首先通过E座的污水排放系统、人与人的接触以及大厦的公共设施(电梯及楼梯),使得单元楼内的一批住户感染病毒,然后再感染同座的其他住户。然后其可能通过人与人的接触及受污染的环境设施把病毒传播给E座内外的居民。
此次针对葵盛西邨所进行的多方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香港旧式长形设计的公屋大厦,有可能是两个单位共用一条垂直喉管及通风管。目前该邨确诊个案不涉楼上及楼下住户,初步认为病毒经喉管等扩散的可能不大,病毒经电梯等公共设施传播的可能较大。
解析相关传播原因时,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在12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葵盛西邨第8座5楼5个出现确诊的单位较相近,包括两个面对面的单位,另一单位则再相隔两个单位,住户没打开门的习惯,互不相识,可能在不自觉下曾见面或接触过公共设施而受感染。初步认为是相关住户通过共用设施或环境污染导致感染。
此外,《财经》记者查询的相关建筑资料也显示:香港的旧式长形公屋的公共走廊犹如“通风走廊”,亦可能出现带病毒者曾咳嗽、打喷嚏,喷出带有病毒的飞沫,再经空气吹到同楼层的门、外墙,甚至吹入屋内。
相关的消息令不少香港同类型的屋苑居民感到稍有不安。因为这一新情况意味着:在类似的场景的同层楼相对的住户,如打开窗门,则会造成“扯风”现象,使得病毒从对面飘入。故亦有香港建筑设计界人士呼吁称:考虑到天气干燥等因素,在环境可能已被污染情况下,住户最好关闭门窗,尤其是和走廊一面隔绝,以减少户与户之间的空气交流。
作为应对:12月6日,香港相关防控部门并未要求葵盛西邨8座全部居民强制检测、检疫或撤离,但表示将向大厦居民派样本瓶和设采样亭。其原因是当时未出现香港此前在青衣地区长康邨康美楼类似的“垂直传播”或空气传播,限于同层局部传播。
12月7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相关指引显示:鉴于最近在葵盛西邨第8座出现多宗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个案,由7日开始,政府将安排承办商于葵盛社区会堂设立流动采样站。服务时间为每天上午10时至晚上8时,暂定开放至9日。
12月7日午间,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部分该屋苑居民搬离社区会否带来传播风险等相关提问时,该中心相关人士呼吁称:相关居民尽快检测,暂时毋须封锁大厦,也须顾及居民需要,“是否讲两句就可以封锁?”如能够快捷检测,不一定要封锁大厦,会视乎居民对自愿检测的反应,再决定须否强制检测。如大部分居民都自愿检测,就毋须强制检测。
随着相关确诊病例再增,该中心于当日晚间称该屋苑5楼已现群组性暴发,并决定将5楼其余住户界定为密切接触者,发出检疫令及连夜安排送往相关检疫中心。
或已失去防控良机
除社交“限聚令”从2人升至4人再降回2人的持续拉锯外,“出现感染者-派发检测瓶-非强制检测-情况恶化发出检疫令”的处置流程,也是近期香港控制新冠疫情时较为普遍的一套做法。图为12月初,香港某酒吧室外的顾客遵守“限聚令”。《财经》记者 焦建/摄
除了社交“限聚令”从2人升至4人再降回2人的持续拉锯外,上述“出现感染者-派发检测瓶-非强制检测-情况恶化发出检疫令”的处置流程,也是近期香港控制新冠疫情时较为普遍的一套做法。
但与此前3波疫情相比,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近日已首次公开表示:目前香港特区政府的目标是本地个案尽快“清零”,以尽早恢复与内地的人员往来。
为此,她在11月底时提出的措施之一是:香港第4波疫情持续,如果再次出现如早期葵青货柜码头、单一屋邨暴发的小区域感染情况,政府会派采样队到场设采样站,然后派警队封区,直至所有相关者强制完成检测并呈阴性,才可获放行。相关政策可被理解为“须检必检、应检尽检”。
但其依然指出:难以推行全民强制检测,相关香港特区政府专家顾问亦认同这一观点。
随着第4波疫情的持续,已有多位香港专家警告称:这一波病毒比以往更具传染性,危殆及重病患者不限于长者,有年轻病人甫入院便需要使用人工心肺机,死亡率达30%至40%,是截至目前最危险的病毒株,提醒大家要小心谨慎,切勿以为病毒只针对年长病人。
正因如此,在葵盛西邨相关疫情出现后,不少意见均认为:在大规模全民强制检测短期内没有条件开展的情况下,如果要开始施行局部强制性检测,该屋苑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起点。否则的话,“目前香港的抗疫清零目标与手段之间太过模糊地带因此无法衔接,总是提不排除进行封锁强制检测但却迟迟不见行动,拖延并不是疫病清零的有效手段。”
截至12月8日中午12点《财经》记者发稿时,按照相关评估,葵盛西邨暂仍毋须全幢隔离检疫。相关理由是不像青衣长康邨康美楼和沙田沥源邨禄泉楼一样出现明显“垂直传播”或空气传播,限于“同层局部传播”。
部分离开该屋苑暂时搬至其他地区的人士则指出:目前该屋苑多人确诊,出入寓所需要搭乘电梯,非常担心受到感染。目前也看不到相关预案和配套措施,一旦政府禁足又无法入住检疫中心,不知道能否获得支援服务。
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指出:葵盛西邨第8座已出现传播链,促请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在第8座实施强制检测及禁足,未有结果之前居民不能离开。
香港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则公开呼吁称:流行病学上今次已属于暴发,应第一时间完成检测,惟现时已错过了最佳时机,“最重要是一定短期内完成绝大部分影响住户的检测,如有需要暂时封锁或利用强制令亦可考虑。”
亦有相关医学人士对《财经》记者坦言:相关应对欠缺的不仅是强制检测,而是没有派出防疫力量第一时间控制现场。目前只做5楼全层检疫是否太迟,仍难逆料。随着部分居民离开该屋苑前往香港其他地区,不知道会否造成超级传播事件。
在12月7日确诊的香港本地新冠病毒感染者案例当中,源头不明的占比达到近38%,出现近3个月以来的新高。据此,香港特区政府专家顾问、香港中文大学呼吸系统科讲座教授许树昌表示:源头不明个案比例超过两成已令人担心,反映社区隐形传播链广泛。
香港在处置非典时并非没有过相关强制性案例。若论法律依据和执行手段,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时将淘大花园E座封厦、2009年猪流感暴发时将湾仔维景酒店封锁等,都是应对突发疫情的典型案例,虽后者被批评为稍嫌反应过度,但依然有舆论认为对待疫情的果敢决绝,值得仿效。
“凌晨四五点钟开始人声嘈杂,打开监控一看,外面都是穿着白衣服戴着口罩的人,大门一下子被封,整栋楼的人全都不能离开,所有住户搬进隔离营。有家人受感染的到麦理浩夫人渡假村观察,没病症的则到鲤鱼门军营。”一位曾经历过非典时期淘大花园封厦的香港居民此前曾如此对《财经》记者形容。
“香港为什么不仿效内地的防控手段呢?学不来有很多因素,但难道没有一点可以做的吗?不能全港全民检测,难道葵涌一栋楼全民检测也不能强制吗?归根结底是不能让香港成为‘内地另一座城市’的心理作祟。”12月8日,香港一位知名评论人士指出,“现在才开始强制护老行业员工、的士司机检测,虽然迟了,但起码是一个开端,证明自设禁区是愚不可及的想法,餐饮行业、公务员为什么不可以全民检测?”“终归还是要面对现实……(否则)香港将来不是被动地被边缘化,而是主动地自寻边缘化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