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马云10月24日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的21分钟演讲,一石激起千层浪,当会成为中国商界年度最具争议和影响力演讲——如果他不再来一次的话。
去年马云也有一个说法产生过类似效应,即“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报”。
996+1024,刚好是2020,一个魔幻的数字,磨难的年份。
从996到1024,马云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多,无论是来自年轻的码农还是年长的处长。这个财富顶端的人,在一些社交媒体上实际处在鄙视链下端。
如若不信,可以去看看他每次演讲后的跟帖或弹幕。
02
其实马云1024演讲的主要内容,过去基本都讲过。
不妨重温一下去年8月26日,他在重庆出席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时的演讲:
1、技术是发展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我们现在出了大量文件,文件是不许干嘛、严禁干嘛、不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政策应该是激发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努力,鼓励新生事物的发展;
2、中国的金融缺乏毛细血管。21世纪必须找出适应21世纪的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就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创举。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像滴灌技术一样,能帮助很多个人和小企业生存和成长。
3、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并没有那么大的风险。不是说发展一定会带来风险,监管就没有风险。有时候不恰当的、落后的监管本身就是巨大的风险。
4、现在很多政府都在设立数据局,我们最担心的是数据局未来也变成监管局,数据局应该是发展局。二十多年以前,杭州的女装发展得非常好,为了鼓励它发展得更好,杭州成立了女装办,还派来一个副市长当头,本来好好的女装,从那一刻开始就变成了“没有杭州女装”。本来是市场的行为,后来变成了政府的行为。
马云最后说,未来三十年是智能的时代,我们需要在Smart Time的时候有Smart的Policy。
03
听一下,和1024是不是很相似?
为什么类似的内容和类似的金句,去年波澜不惊,今年石破天惊?
因为时间、地点、背景不同。
这一次,是蚂蚁集团即将A+H两地上市,成为全球自有资本市场以来最大规模的IPO。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蚂蚁的实际控制人突然来了这样一篇好像压抑很久、劈头盖脸的讲话。
当然会引起很多来自传统金融界的诟病,比如:
“披着高科技外衣,本质是超高杠杆的信贷,尤其是次级消费贷”;
“只鼓励客户消费,不提醒客户的偿债与利息承受力,是把隐患交给社会”;
“通过一个支付入口叠加大量金融活动,不按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却可以开展传统金融机构在监管之下无法开展的业务”;
“既做自营金融业务又做金融产品平台,很难保持平台公平”,等等。
马云说自己是“金融的外行”,这话深具讽刺意义,让传统金融从业者五味杂陈。因为谁都听得出弦外之音——内行和过去在一起,外行才和未来在一起。
我多位银行业者询问对马云演讲的看法。他们都承认银行存在弊端,特别是坐拥庞大资金,却让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自弹自唱,无助于实体经济发展。即使资金最后流到实体一端,由于链条过多,也加高了资金成本,加剧了借款人负担。
他们也认可蚂蚁的价值,即借助阿里的生态优势和技术的优势,能够更精确地识别借款人的风险特征,从而帮助合作的银行放款给很多需要钱、有还款能力、但以前得不到服务的借款人。这样也有助于他们提高储蓄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银行的收益。
他们更希望通过和蚂蚁的合作,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化的获客、产品设计、营销和风控能力。
但几乎所有人都说,马云的讲话很不聪明,缺少智慧,“后遗症”会很久。
他谈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但选了一个错误的时间,而且用了并不那么明智的方式。这就是马云的1024演讲。
04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让马云重讲一次,他该怎么讲?
我的建议是三讲。一讲感恩;二讲太极,也就是金融与科技、监管与创新、银行与蚂蚁之间如太极一般的融合相济关系;三讲初心,也就是蚂蚁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最后再释放一点敬畏感,尽管蚂蚁如日中天,但鉴于金融的全局性、外部性、周期性、波动性影响,如履薄冰是必须的态度。
先说为什么感恩。
我在三年多前写的一篇文章中曾预言,“以中国市场之大和持续的高成长性,阿里系、腾讯系的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可能也就是十年内甚至更短的事。”
现在看,当时过于保守。
截至上周收盘,阿里巴巴市值为8200多亿美元,蚂蚁即使按发行价估值也超过3100亿美元,合计11300亿美元。考虑到蚂蚁上市的价值抬升以及菜鸟网络、阿里云等资产的潜在价值,几乎可以断定,用不了多久(比如两三年),阿里系将成为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经济体。
目前世界市值第一的公司是苹果,上周收盘市值18600多亿美元。
如果将阿里系的市值按1.5万亿美元估计算,大致等于中国年度GDP的10%。
阿里系的源头,是1999年在杭州一个小区的三室一厅诞生、由18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年轻人创办的公司。15年后,完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IPO(阿里巴巴上市);19年后,完成了当年全球规模第二的IPO(香港上市);21年后,完成世界规模最大的IPO。然后,再几年,成为世界最大市值的公司。
这是全球商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超越之前一切记录。再怎么骄傲也有理由。
但英雄造时势的另一面,也是时势造英雄。
时势之一:互联网。在互联网世界,纵然不能说绝对是赢家通吃,但网络效应和支配性影响力的正循环加强,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时势之二:中国。这里包括了中国制造,中国的基础设施,中国网民的数量等等因素。
时势之三:制度与政策。包括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创业创新的政策推动,私人数据管理的相对松弛。用蚂蚁董事长井贤栋的话,“蚂蚁是中国大环境的受益者,这个环境也包括监管环境。”
我问的银行和国有支付机构的管理者说:“和蚂蚁比,我们才叫严格管制;和我们比,蚂蚁才是网开一面。”
一家外资资管机构高管对我说:“马云成功的一个原因是政府给了他探索的空间。也许是监管部门一开始不懂,所以不管不顾,也许是他们有意识留出缝隙,给创新一定的包容,也许是双方博弈的结果。总之,美国不可能出现阿里和蚂蚁这样无边界扩张的巨人,华尔街已越来越‘律师化’,美国的民意也对大资本、数字科技巨头越来越警惕。”
感恩,至少首先是感恩,这不可缺少。在如此的巅峰时刻表达感恩,更不多余。
05
接下来说说太极。马云一直打太极,但这次演讲很不太极,他讲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四不”:
1、不要用治老年人的病的办法治年轻人。针对的是国际的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协议)。
2、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办法管机场,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针对的是监管的条条框框。
3、不要用搞当铺的思想搞金融。针对的是银行。
4、不要从监管角度去找数字货币的方向,要从市场找,从需求找,从未来找。针对的央行数字货币。顺带说一句,如果央行数字货币未来大行其道,支付领域从双寡头到三足鼎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这“四不”有没有道理呢?都有道理。但太极是以圆化直,不是硬梆梆直来直去。
太极并不掩盖问题,但太极的说法大致是这样的——
巴塞尔协议很重要,但国际金融界也一直在研究监管的成本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金融体系信用创造能力下降、流动性水平降低等问题,有研究就显示巴塞尔协议3可能推升各国信贷成本约60-80BP。
此外,巴塞尔协议是基于传统风险计量的方法,而数字金融模式在风险识别时,主要依靠的是全场景的行为数据和关系数据,使借款人的画像更丰满和精准。比如蚂蚁的AlphaRisk智能风控系统,通过风控模型的自学习、自进化分析,能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分析欺诈企图,并迅速制定对策,成效非常明显。对这样的系统所支持的金融服务,是不是可以考虑更加动态灵活的监管方法,而不是简单照搬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关于被作为“当铺思维”代表的银行,太极的说法可能是——
银行在中国金融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蚂蚁和银行一直有着各种合作,在自身发展中也得到了银行的很大支持。
比如2010年的快捷支付,使得用户不用开通网银就能在支付宝页面完成支付,让支付成功率一下子从不到70%提升到95%,这就要感谢当时建设银行的领导。通过与银行合作,让用户的支付宝账户直接关联自己的银行账户,用户输入支付宝密码后,能直接从绑定的银行卡扣款。当时建设银行率先支持了这一创新机制。可以说,快捷支付起码让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加速了几年。
今天,蚂蚁和银行有更广泛的合作,共同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目前与蚂蚁合作开展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已有约100家,蚂蚁微贷平台上98%的资金也都来自银行等合作伙伴……
经济和社会的进化,往往都是由增量创新先推动的。但这种进化不像一个人换手机,有了新款就抛弃老款。社会是高差异的,因地因人而异,因此增量和存量之间会是长期并存、带动互动、各有其位、渐变演化的复杂过程。
所以,离不开太极的精神。
06
马云的1024演讲,最该讲、已经做了却没有讲的内容,是蚂蚁到底是什么,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或者说是第一性的原理。
如果说实现史上最大规模IPO的公司,商业模式就是监管套利和高利贷,那就完全搞错了基本事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蚂蚁旗下,支付宝有10亿用户,有差不多5亿用户和超过2000万的小微经营者用过阿里小贷、花呗、借呗和芝麻信用分,有超过6亿人用过余额宝、帮你投和蚂蚁财富,3000多万人用过好医保,1亿多人用过相互保。
在无比庞大、表面样样俱全的传统金融服务业之外,竟能长出这样的大森林,众人拾柴火焰高,万类霜天竞自由,只能说明,原来我们自以为完备的金融体系,其实际覆盖能力、真实服务能力,太残缺不全了。
你是一个银行行长,明知家里的保姆收入稳定,但当她为了给女儿交学费,找到你要贷几千元钱时,你只能说“我们爱莫能助”。
又或者,你的亲弟弟开了一家小五金加工厂,因为订单增加,要多买些原材料,需要一笔短期周转金,你对他说“你们厂的用地不合规范,抵押不了”,他只能去借年息百分之四五十的高利贷,至少要借半年。
无数经常被忽略、不受“正规金融”待见的草根人群,那些如同蝼蚁的沉默的大多数,汇聚成蚂蚁的坚实底盘。在他们无数次的“扫一扫”之中,蚂蚁积累了数据,对他们建立了信任,当他们需要时毫不犹豫地给予信用支持。
因为有蚂蚁,普通人可以拥有和银行行长享受同样服务的权利,每个街边的夫妻店、小摊主可以和大企业一样靠信用轻松得到贷款,他们做生意的时候也不用买POS机,只要在支付宝申请一张收钱码,打印出来贴在店里、摊上,顾客就能用手机付钱,假钞也从此消失了。
因为有支付宝和蚂蚁,整个社会的数字生活越来越触手可及,无论是坐公交车、买高铁票、缴水煤电费、订外卖、预约医院挂号、打车或共享单车。而且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的交易,主要是和民生相关的交易,支付环节都是免费的。
这就是蚂蚁。为无数用户提供的服务和解决的问题,定义了蚂蚁的价值。
因为阿里和蚂蚁,带动了千万级规模的相关就业,无数人通过就业和创业找到了尊严、光荣和时代感。在贵州铜仁的万山区,从山里迁出的贫困人口,通过一根网线,每天在电脑上做数据标注,加入到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的行列中。也许这是很初级的工作,但他们也在努力地和时代衔接。
因为阿里和蚂蚁,中国的网购在社会零售中的占比比美国高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C2B的反馈速度更快,供给侧的效率更高;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供应链金融中的“萝卜章、假合同”迎刃而解,金融机构基于真实合同也敢于放款了。
07
在我的记忆中,关于蚂蚁印象最深的两个小故事是这样的。
一是2009年,阿里金融开战略研讨会,筹备组汇报,讲了很多大道理。马云突然爆发了:“(当初)为了三万五万块钱的贷款,我把我们店里所有的东西都拿出去抵押了,还托了很多关系,就是拿不到钱。(现在做)100万元的贷款,市场上是有解的,几万块的贷款是无解的。没有人愿意蹲下去。我们要做的是真正的微贷款,一定要做到今天银行不愿意做、做不了的事情,你就杀出来一条血路,这才叫创新,这才是你们的使命,我们这帮人活着,Fight for this,不是把银行规模做小了,而是完全创造一种新的东西。没有大企业、小企业,只有诚信的企业。我们就是不做100万元以上的生意。要死守这条线。”
第二个故事是2010年支付宝年会,马云大发雷霆:“烂,烂,烂到极点!如果再不重视,这就是支付宝的追悼会!”他讲到一个叫阿莲的用户,在双十一为了买儿童相册,付钱时要U盾,要电子口令卡,7个步骤走完,还没有付成款。她给客服打电话:“我但凡有别的选择,绝对不会选择用支付宝。”
马云说:“我们自己把很多路给封起来,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干,这要犯错误,那要犯错误,这个体验你说好得起来吗?”此后一年,支付宝干掉了U盾,马云出面游说银行实现绑卡支付,即快捷支付。后来支付宝有一间会议室就取名“听阿莲的”。再往后,通过反向扫码、双离线支付等技术的突破,移动支付在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互联网商业闭环的基础。
当蚂蚁在做这些苦活累活的时候,大银行在干什么呢?靠丰厚的息差,躺着赚钱。他们的习惯是贷款要抵押,调查要见面,还款有固定期限,喜欢大客户。蚂蚁全部反其道而行之,无抵押,在线上,随借随还,1块钱也行。
因为没有天生当贵族的命,所以把自己的命和无数一模一样的人的命,关联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尽可能降低一切门槛,做生意的门槛、贷款的门槛、理财的门槛,让一切人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得到帮助和成长。
所有觉得监管就是天经地义的人,请多多倾听被监管者的心声,特别是他们服务的对象的心声。
几乎在中国所有行业,都充满了三六九等的不平等,长期如此,习以为常。很多人在某些领域可以高昂着头,一旦切换领域,也只能摧眉折腰。但是对公平、平等、自主、自由的渴望是人的天性,所以一旦有比较——你要排队他不要排队,你要房产抵押他只要信用记录,你有诸多限制他提供诸多自由便利——人心所向,浩浩荡荡,自然不可阻挡。
蚂蚁的世界,就是这样的更加普惠、便利、更加以人为本、尊重和善待人的世界。
这不是说蚂蚁没有问题,没有风险,但只要用户有选择的权利,他们最起码不愿意再回到以前那个没有蚂蚁的世界里。
我们都是小小的蚂蚁,幸好身边还有一个愿意为我们服务的蚂蚁。
08
马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是一个不完美的巨人。有时像安徒生童话里的孩子。他不掩饰对某些东西的讥讽,自然也常常变成众矢之的而被讥讽。
人生苦短,毁誉本是身外物。责任永在,创造价值为人间。
2019年5月,一次务虚会上,阿里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停车场一定要有杆呢?”
停车杆的存在影响着车辆进出的速度。但几乎所有的停车缴费方案中,前提都是停车杆天经地义的存在。若没有杆,若不停车,如何收费呢?最终的答案是:只要停车场的入口安装有摄像头,记下了车牌号,车牌号又和支付账号绑定,便可以自动实现扣款,停车杆就毫无意义了。
从马云创办阿里巴巴开始,他一直在打破。这只是一个稀松平常的案例。
打破过去的路径依赖,打破依赖着过去路径的既得利益,打破常规思维的习惯,不容易;做出用户真正欢迎的好产品好服务,证明“打破”的价值,更不容易。
无论破还是立,马云和阿里、蚂蚁都努力去做了,借互联网之天时,借中国之地利,以人为本,敢破,能立。最后让每个人自己去选择。
阿里和蚂蚁能成为独一无二的垄断者吗?这是一个很大的担心,但市场经济下永远有竞争,有老对手,有新一代的挑战者。更重要的,监管是永不消失的电波,无论你想与不想,它都会向你发出声音。
马云,这个伟大的,有着无限思维的改变者,和我们同在一个时代,也改变了我们的时代。这是我们的幸运。尽管他那不遮不掩也遮掩不住的残缺,总是让人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