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钟倒计时开始。
在众人一片“嗷呜”的欢呼声中,左晖笑意盈盈,快步走上台前。灯光、摄影机、在场数百人的目光齐刷刷转向他。由于疫情原因,贝壳上市的敲钟仪式在北京和美国纽约两地以连线方式进行。
敲钟仪式开始前,左晖称他想跟大家说几句:
“坦率讲,我自己一直没找到IPO特别兴奋的感觉,我感觉我是被气氛烘托起来的。为什么,我自己觉得这个事,跟我们的愿景、目标,有什么关系?”左晖似在自问自答,“好像没什么关系。”
在仪式前的媒体采访环节中,左晖也说了类似的话。
在致辞环节中,左晖还着重感谢了投资人。“当链家还很小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他们看中了什么,我自己……到今天都搞不清楚。”话及此处,左晖说话断断续续,语气中稍带哽咽,“无论如何,我想感谢这些一路以来陪我们走过的人。”
外界眼中的左晖——这位极度理性、不苟言笑、甚少显露情感波动的工科男,终于露出温情一面。即便这种温情,还带着些固执、疏离与自我调侃。
从开设位于北京甜水园的第一家链家门店到美国纽交所,这条路左晖走了19年。
8月13日晚间,定位于“中国领先的线上线下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贝壳找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BEKE。此次贝壳找房发行价为20美元,上市募集资金约24.4亿美元。
贝壳上市后,股价大幅高开,截至北京时间8月14日凌晨美股收盘,贝壳报收于每股37.44美元,较发行价上涨87%,市值高达422亿美元。
相较于所有的中概股公司,贝壳的市值排在阿里、拼多多、京东、网易、百度之后,位居第六位。排在第五名的百度,目前市值为429亿美元。
上市成功后,贝壳可以松口气了吗?
外部市场的风云变幻、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ACN模式”的认可度与实践价值,平台组织不断革新的张力与压力,伴随着上市后,美国资本市场与自身市值管理的不确定性,一系列隐忧依然不容忽视。
“贝壳上市的成功,是资本的胜利,还是平台生意的胜利?”采访环节中,《中国企业家》这样问贝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左晖。
“你这样说,好像把资本跟组织对抗起来了,我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左晖说,做一个组织重要的点是,钱要足够厚。“我们希望以长期主义的心态做生意。如果你的钱不够厚,市场有个风吹草动就会担心自己活不下去,这很麻烦,会让企业的心始终处在不定的状态。”
左晖将贝壳定位于奉行长期主义的组织,且“运气比较好”,遇到了同样奉行长期主义思维的资本。“历史上链家的股东、投资者,几乎没有在中间退出的。每一轮大家都有退出机会,但几乎都没有退,而且还都在往上加码。”
这次赴美IPO的过程中,左晖见了一些国际资本,对此感触很深。
“总体来说,整个互联网经过过去那么多年的快速成长后,今天真的到了更深入的程度,互联网的确有可能去改造一个又一个传统的巨大产业,但其中优秀的实践并不非常多。”左晖对《中国企业家》说,“我自己觉得,贝壳可以给大家提供范例,我们受到了很多长期资本的鼓励。”
左晖
火药味儿与欢呼声
“今天贝壳上市,向左晖总表示祝贺。但负责任地讲,我们相信开放平台Android会大于封闭,58安居客退市后会全方位进入(并)赋能产业!”贝壳上市当晚,58同城CEO姚劲波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向“老冤家”隔空发来祝福。
这条朋友圈发出后,姚劲波紧接着在下面留言:“希望行业更好,创业者都能自由飞翔”,两分钟后,他又留言称,“我们(的)哲学是,让创业者更强,行业应该百花齐放。”
来源:姚劲波朋友圈截图
这样的“火药味”场景何其熟悉。
时间拉回到2年前,2018年4月23日,贝壳横空出世。2个月后,姚劲波一呼,众中介响应,自此,链家成了中介行业“公敌”,左晖也被拉下“教父”神坛。“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质疑伴随贝壳一路成长,贝壳“垄断”的声音接连不断。
2019年下半年的一次专访中,左晖告诉《中国企业家》,“按照一种公平的人才分布,我和我的团队不会出现在这个市场中,所以我们做贝壳其实是一种降维打击。”
而今,一年过去了,市场上各种平台的竞争势头渐起,行业大都意识到平台是大势所趋。
尤其在最近,随着阿里入局易居、58同城从美国退市的消息传来,新一轮中介战争一触即发。很明显,行业竞争维度正在拉升,左晖会有所警惕吗?
“有更多的资源,尤其是人才流入到这个产业,有更多的竞争者参与进来,我非常兴奋。这让整个贝壳的组织都处于一种更优的状态,也证明整个产业可以有所作为。”此次采访中,左晖对《中国企业家》说。
他的言谈中透着无奈,“你们总关心我们的竞争者,可我的确看得比较少。”
回到敲钟仪式现场。
“我们小小地庆祝一下,好吧?”
“好!”
时间接近晚上9点,敲钟现场再次沸腾起来,左晖难掩激动。“我们为自己鼓鼓掌,让我们彼此去表达没有表达出来的感谢,让我们彼此去拥抱久违的兄弟,让满腔的壮志充满我们的身体!”
如无意外,这是左晖在公开场合中笑得最多的一次。
从草莽市场中冲出重围,从链家蜕变到贝壳,再到贝壳集团筹划上市,闯入资本市场,新世界的大门正在打开。敲钟现场有人感慨“太不容易”,也有人说“左总哭了”。在场贝壳高管和受邀经纪人们,全都戴着金色的闪闪发光的“BEKE”上市纪念铭牌。敲钟完成后,经纪人列队站在一起,等待上台合影。气氛开始庄重,那一时刻,现场仿佛经历着一场朝圣。
左晖致辞的主题是“感谢”。他首先感谢了所有关注贝壳的用户,感谢了贝壳的服务者。“贝壳连接了200多个品牌,有超过4万家门店、店长和店东,有超过40万经纪人,有这么一批服务者支撑贝壳走到今天。我想,如果说贝壳取得一定的成绩,那是这些人的成绩。”
左晖还感谢了开发商群体,“这是一波很重要的、新的用户、大B客户”,但他笑言,“我们自己一直以来不太会服务开发商”。他提及,中城联盟主席林中和秘书长李洁也来到现场观礼。林中的另一身份是旭辉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敲钟仪式过半,融创中国行政总裁汪孟德的身影也闪现在人群中。
“今天大家能够共同走到这里,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事业。”左晖对2015年时加入链家的所有经纪品牌“同盟者”表达了感谢。正如敲钟仪式的主题“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晖希望所有贝壳的小伙伴们永远记住产业的艰难,永远记住自己是如何走过来的。“我们每个人很渺小,但如果我们在一起,能够创造巨大的价值,可动山林。”
贝壳模式跑通了吗?
“我一直不觉得我们今天算完全跑通了,我们可能完成了‘0到1’,算是活下来了。”
当被问及“贝壳模式能够跑通”的原因时,左晖这样说。贝壳商业模式的核心是“ACN”(经纪人合作网络),该模式旨在促进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ACN合作网络可有效解决“房”、“客”和“人”(经纪人)之间的联动难题。
在左晖看来,贝壳模式跑通的标志有三个,也就是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第一,行业效率得到较大提高。第二,消费者回馈值提升。第三,行业服务中的职业化提升。
“今天行业人均GTV(平台交易总额)大概只有300万元到400万元,店均大概有2000万元。我们有自己新的目标,贝壳对店面定了温饱线和中产线,分别是指,店面的温饱线要达到年均5000万元的GTV,中产线达到年均1个亿的GTV,希望到2024年,90%以上的店面能达到温饱线以上。”左晖说。
在消费者回馈方面,左晖坦言,这个行业的NPS值(客户满意度)非常低,“行业NPS可能是负数,链家的NPS在百分之二三十左右。我希望用整个贝壳的体系,用几年时间把消费者NPS值提高20%~30%左右。”
在左晖看来,一个更普遍的问题是,整个行业还没完成服务者职业化,经纪人平均从业时间大概只有6到7个月,左晖希望这个数字能提高到30个月左右。服务者的职业化完成之后,才有可能得到消费者的基本满意。“这方面,我们才刚刚开始。”
“跑通贝壳模式”是左晖赋予贝壳的长远目标之一,而这也是贝壳的挑战之一。在他看来,即便财务数据或经营数据做得比较好,他也不觉得贝壳真正创造出来了价值。此外,贝壳未来还有两个挑战:一是,如何通过数据与技术,基于产业互联网平台对全产业链带来巨大的进步与增值;另一个则是,如何通过“先竖后横”的方式去改造产业。
“我们先竖着做,把整个产业从头到尾、到交付,把它全都给吃透了,再用新技术把产业重新做一遍。今天很多产业都存在这样的机会,我们要想办法去做开放平台,能否把大居住范围内的一些新类目做下去,创造一些真正的价值?”左晖说。
“我们的模式比较复杂,很多人不一定看得懂。”贝壳找房联合创始人、CEO彭永东说。
在他的印象中,准备上市的最近两个月,很多人都会问他:你是谁?你想做什么。他参与了大大小小几百场会议,这样的问题总是反复抛给他。但对团队而言,思考更多的却是,你从哪里来,为什么走到今天,你要往哪里去。后来,他也释然了,因为“不断要回答别人的问题,也是不断自我强化的过程”。团队会强化这种认知:“什么样的错误不应该犯”。
贝壳找房联合创始人、CEO彭永东
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刘星看来,过去19年间,贝壳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对房地产服务业这一“前工业化”行业进行了深度重构,完成从标准化到线上化的彻底改造,并形成了今天崭新的商业模型——贝壳。“在公司上市之际,我们以首次公开募股价格参与认购,追加了投资。”
刘星认为,贝壳ACN充分应用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VR等先进的技术工具,而其底层逻辑是对生产关系的重构和优化,是对服务者专业化的推动和引领。“贝壳IPO是行业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是ACN这个线上线下多品牌合作生态在全球视野下的高调正式亮相。”21世纪不动产中国区总裁兼CEO卢航称。
不确定的未来
贝壳找房将IPO价格设定为每份美国存托股票(ADS)20美元,这一定价高于此前17-19美元的指导区间。根据Dealogic的数据,这将是2018年3月以来中国公司在美国规模最大的一笔IPO。
此次采访中,《中国企业家》问左晖,从接近2万亿元的交易额来看,贝壳平台仅次于阿里巴巴。贝壳应该向阿里学习什么?左晖的回答中带着他一如既往的疏离与骄傲:“其他公司,我学习的不多,也接触的不多。”
“不能以交易额去进行公司好坏的评定标准,我们相信未来贝壳会成为互联网房产领域的阿里巴巴。”华兴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包凡对《中国企业家》强调。他同时表示,贝壳还需要进行学习,如阿里的商业模式、生态、金融加持等。
从2001年北京甜水园的一间链家门店,到今天的“中国居住服务平台第一股”,左晖走了19年。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今天的产业互联网,行业大潮涌动。创业者一茬又一茬,“颠覆传统”、“去中介化”的声音此起彼伏。左晖的赛道一直未变,业务边界却在不断拓宽。
从自营房地产中介链家,到覆盖100多个城市、4.2万门店,服务45.6万经纪人的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贝壳,再进一步对整个行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成为居住产业互联网践行者。外界普遍关注,贝壳的价值观驱动如何推动业务成长?
左晖说,所有的企业都是价值观驱动,但价值观不只是写在墙上的价值观,而是要把用户放在心里。如今的贝壳抑或曾经的链家,对于如何认识自己的价值,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
“我们内部的博弈没有那么大。”左晖强调。在彭永东看来,做贝壳与做链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power(行政力量),只有靠规则”。
欢呼声,掌声,上市钟声敲响。但彭永东希望,贝壳的伙伴们保持一颗平常心。离开“旧大陆”,奔赴“新大陆”,他希望通过互联网重构产业流程,以10年为规划。“我们做的这个事,一两年可能没发现变化,五年后可能就会有。”
如何看待赴美IPO为贝壳找房带来的影响?当前外部环境出现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加之贝壳所处行业受宏观政策影响很大,其中的风险如何应对、管控?
对此,包凡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他并不担心政策风险,因为中国的确处在这样一个阶段:从供给端驱动到需求端驱动的这个转换过程中,政府对宏观政策的把握肯定有一个过程,真正把这个槛走过去,到了另外一个阶段,政策的把握就相对比较容易了,转弯过程中政策的把握反而是最难的。“所以未来政策风险可能也未必那么大。”
华兴资本方面透露,作为最早参与本次IPO项目启动的两家投行之一,华兴资本担任主承销商为贝壳引入大量优质的长仓和对冲基金投资人,为贝壳的最终定价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支持。包凡称,华兴还帮贝壳做了一些行业的拓展、布局和新业务规划等。
亦有行业市场人士对《中国企业家》称,贝壳今年到美国上市面临了很多阻力,尤其是近期发生的瑞幸造假事件、Tiktok被迫出售事件以及优客工场的放弃赴美上市等,对房地产类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都造成了很大压力。这不仅考验公司财务数据的严谨,上市后还要防范各类做空机构的冲击。加之疫情影响下房屋交易面临不确定性,也会影响平台经营。此外,平台建设往往会面临“守门员”和“裁判员”之间的矛盾,比如此前搜房网的平台建设就面临此类问题,这些都是类似平台所需要注意的内容。
这些年来,诸如腾讯、阿里巴巴、58同城、字节跳动等知名互联网机构,都给“互联网+房地产平台”方面建设带来很多创新,一个新的市场正在确立并逐步走向巨头之争。
“上市后一定要做好盈利,不然只做规模,投资者也会有所怀疑。”知名财经评论人严跃进提醒,“平台能否被市场广为接受要看购房者的真实需求。他不关心你是平台促成交易还是个人撮合交易,他们要的是性价比。而在目前,平台的真正价值是实现新房、二手房和租房的交易,这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事,也是现在平台最应该着手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