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西省委、省政府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金融振兴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记者从省政府金融办了解到,经多方评议,选定了十件金融大事:
首次召开全省金融振兴推进大会。2015年5月2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金融振兴推进大会,这是第一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全省金融工作大会,省委书记王儒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长李小鹏主持会议,省政协主席薛延忠,省委副书记楼阳生,省四大班子负责同志,法、检两长出席会议。会议吹响了全省金融振兴的“集结号”,也掀开了我省金融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出台《关于促进山西金融振兴的意见》。2015年6月8日,山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促进山西金融振兴的意见》。这是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和转型发展关键时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企业资金短缺、应对经济下行、推进金融发展而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规划了山西金融振兴“路线图”,对促进山西金融振兴,推动建成体系健全、竞争有序、运行规范、监管科学,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年度融资近4500亿元,创历史新高。2015年,在全国融资总量同比下滑情况下,我省社会融资仍然呈现了总量上升、结构优化、成本下降的良好局面,共实现各类融资4498.83亿元,同比多增257.75亿元,完成全年融资计划的107.12%,快于上年同期进度6.1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有效满足了全省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GPD的8.9%。
直接融资首次超过间接融资。2015年,我省共实现直接融资2522.75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56.08%,是间接融资的1.25倍,融资结构逐步优化。其中通过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的非金融企业信用债券2281.79亿元,占到融资总额的50.72%,融资成本较低的债券融资超过新增贷款265.71亿元,成为我省融资的“主渠道”。
海鑫集团债务风险化解获得关键性成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我省对海鑫集团实施依法破产重整。在处置该集团金融风险过程中,从实际出发,科学论证,选择了依法破产重整的路径,化解了海鑫集团因债务危机导致的区域金融风险,帮助企业走出了困境,确保了社会利益最大化和社会稳定。
致力优化金融环境,一揽子解决108个突出问题。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构建良好政银企关系,全省共收集了制约金融机构发展的108个困难和问题,分类归纳为7大类53项,经过近8个月的协调推动,重点突破,解决率达92.5%以上。在解决金融机构共性问题的基础上,逐行“打包”解决金融机构的个性问题,逐家对接解决困难,提振了金融机构支持山西的信心。
资本市场发展取得突破,挂牌“新三板”企业大幅增加。2015年,我省下大力气,采取强有力措施,补齐资本市场短板。通过建立券商协调机制,对接600多家入库企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夯实了资本市场发展基础。2015年,我省永东股份、东杰智能2家企业成功上市,全省上市企业达到37家,股票融资同比多增229亿元,在“新三板”挂牌企业达33家,比2014年同期提高700%,资本市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创新推出采矿权抵押贷款产品。根据我省煤炭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设计了“银行贷款,财政贴息、国土办证,企业补缴资源价款”的金融产品,经过140天的艰苦努力,清缴资源价款120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采矿权证失效、银行抵押物悬空、国土部门规范运行、财政增收等问题,收到了为银行解困、为企业减负、为行政减忧、为财政增收一举多得之效。
山西金融控股集团挂牌成立。针对我省地方金融规模小、实力弱、布局散的问题,紧密结合山西实际,推动组建山西金控集团,于2015年12月16日挂牌,金控集团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股权、资产、产权、再担保、基金、投资和互联网金融等各个门类要素,是一个功能齐全、平台完善、起点较高的综合金融控股公司。
保险业取得长足发展。2015年,保险“新国十条”在我省得到快速落实,全省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53.81亿元,同比增长26.8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快7.2个百分点,同期比增长12.89个百分点,保费规模居全国第16位,保费增速位居全国第5位。险资入晋步伐不断加快,保险机构在我省新增8项债权投资,新增投资额172.7亿元,是2014年全年投资额的3.83倍,累计投资额556.46亿元,较2014年末增长45%。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山西分公司一般贸易出口渗透率和客户覆盖面两项指标在全国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