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早上,屠呦呦团队,再放大招。
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A股公司昆药集团更是作为“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的负责单位并开展临床试验,而引起极大关注。
受此消息影响,6月17日早盘开盘,青蒿素概念股大幅高开,昆药集团一度获百万手买单封涨停,封单资金超10亿元(截至收盘封单为70万手),誉衡药业一字涨停,浙江医药涨6%、华润双鹤涨近5%。截止发稿,昆药集团、誉衡药业依然一字涨停,中新药业涨4.25%,复旦医药、双鹤集团、康恩贝涨超3%。
A股公司中涉及青蒿素上市公司情况
(数据来源:同花顺)
昆药集团三年前7000万购得屠呦呦项目
昆药集团集药物研发、生产、销售、商业批发和国际营销为一体,形成了以自主天然植物药为主,涵盖中药、化学药和医药流通领域的业务格局。其中植物药是其发展重点之一,公开资料显示,昆药集团先后开发了青蒿系列、三七系列、天麻系列及特色中药、特色民族药等40多个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天然植物药新产品。
早在2017年12月14日,昆药集团就已公告,双氢青蒿素片研发项目进入临床试验Ⅱ期。昆药集团表示,公司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快速审查批件》,对公司申办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叠加设计的临床试验,初步探索双氢青蒿素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有效性、PK特征及安全性”II期临床研究方案审批同意,标志着公司的双氢青蒿素片研发项目将准备招募患者进入临床Ⅱ期试验。
据介绍,昆药集团在2016年8月份已经与屠呦呦团队结缘。公司称,双氢青蒿素片研发项是昆药集团于2016年8月以7000万元的总价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购买的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团队开发的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红斑狼疮研发项目,公司在完成临床批件及临床前研究所取得的相关专利等资料交接后,确定了主要研究者和参试医院,并于近期(2017年12月14日)获得伦理批件,同意按照既定的方案在全国15家中心开展II期临床研究。截至2017年11月,昆药集团对该研发项目已投入研发费用约2299.69万元。
昆药集团总裁戴晓畅在2016年项目收购之时曾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这个项目是针对现有的青蒿素类产品开发新适应症,可以说是‘老药新用’。”他表示,从上世纪70年代参与青蒿素项目开发以来,昆药在青蒿素产业中耕耘已近40年,掌握着全球唯一的青蒿素全产业链,担负了青蒿素提取及产业化发展的重任。“本次和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教授及其团队的再度合作是水到渠成。”
在2018年中报及年报中,昆药集团也提到了“双氢青蒿素片治疗红斑狼疮”。根据2018年年报显示,昆药集团的研究项目KY41078,治疗红斑狼疮依然是在处于Ⅱ期临床研究阶段,累计研发投入2726.52万元。
屠呦呦团队的大招
根据新华社消息,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领域的重点突破主要有两点。
一是对经过三年多科研攻坚,屠呦呦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终获新突破,最终找到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
上述突破使得疟原虫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物产生抗药性这一当前全球抗疟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得以突破。
其二是本次起因重点关注的“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领域的实质性进展。
屠呦呦团队还发现,双氢青蒿素对治疗具有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根据屠呦呦团队前期临床观察,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超90%、80%。
另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显示,由屠呦呦团队所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交的“双氢青蒿素片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已获批准。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负责单位开展临床试验。
昆药集团医学经理薛乔介绍,在屠呦呦团队的指导下,该临床试验一期于2018年5月正式启动,设计样本共120例,由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全国15家牵头单位共同参与开展。
“报名参加该临床试验的中外患者约500人,经过‘疾病活动性评分’等多流程严格筛选,首批志愿患者已入组开展试验。”薛乔透露。
屠呦呦说:“从目前情况看,志愿患者没有发生非预期不良事件。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存在有效性趋势,我们对试验成功持谨慎的乐观。”根据新华社报道,目前,临床试验一般共三期,二、三期试验样本量更大,至少还需7-8年。试验顺利的话,预计新双氢青蒿素片剂或最快于2026年前后正式获批上市。
屠呦呦与青蒿素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2015年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令举国沸腾并蜚声中外。她“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成为了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青蒿素一直是屠呦呦团队的研究重点,并因此连获大奖。在获得诺奖之前的2011年,屠呦呦已获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7年其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近日(5月31日)又上榜福布斯在中国首次公布的“中国科技女性榜”。
而青蒿素对红斑狼疮有特效也早已被屠呦呦团队公布。根据公开消息,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带领着团队“驻守”一线,一直在关注青蒿素“老药新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认识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能够为解决红斑狼疮、人体免疫调节、肿瘤、白血病等多方面问题,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办法。
对红斑狼疮有特效的研究在2018年1月5日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根据当时的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获诺奖2年来,屠呦呦团队深入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有独特效果。根据临床试验,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有效率超9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率超80%。
从1971年屠呦呦团队将工作重点集中于青蒿素以来,屠呦呦与青蒿素已经结缘近50年。
屠呦呦所在的中药研究所团队是在1969年开始进行抗疟中药研究的。当年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加全国“523”抗击疟疾研究项目,屠呦呦被指令负责並组建“523”項目课题组,承担抗疟中药的研发。
从最初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屠呦呦团队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后来,发现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
1986年,青蒿素正式获得新药证书。2004年5月,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