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于回家了!还落了户!”
如果文物会说话,那么你会听到,这是一万余件文物在同一时刻喊出的心声。
”
4月9日,对于一批在外漂泊许久的山西文物来说,是个“好日子”。这一天,山西省公安厅正式向省文物局移交12633件文物。这些文物,是2018年山西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追缴的第一批文物,其中一级文物73件,二级文物151件,三级文物508件,一般文物11901件。这意味着,上万件流失在外的山西文物终于回家,还正式“落户”。
▲文物移交仪式现场
国宝回家,让人欣喜。但这批国宝的回归,并非一帆风顺,追索之路困难重重。
国宝回家前
山西警方组织专项行动 12777件文物被追回
“要想富去挖墓,一夜能成万元户。”是上世纪80年代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在巨大经济利益刺激下,山西古墓葬密集地区盗掘行为猖獗。
山西是文物大省,运城闻喜县是地下文物资源大县,2016年,不法分子使用炸药对闻喜酒务头墓区进行盗掘,给考古和历史研究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损失。2018年初,山西省副省长、公安厅长刘新云组织强有力专案组,决定引深侦办闻喜"盗墓黑帮案",坚决一打到底、一挖到底、一追到底。
春秋时期“青铜鼎”,国家二级文物,是山西公安“6.03”专案组追缴回的第一件文物。“我们都把它叫作‘臭鼎’,因为它是我们闻着臭味追回来的。” “6.03”专案组民警任宝申回忆,在审问一名盗墓犯罪分子时,对方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在盗掘墓地时,工具刺破了一个鼎盖,里面有液体冒出,打开一看,竟然是一锅鸡汤,鸡骨头清晰可辨,但臭不可闻。
▲“6.03”专案组收缴回的国家二级文物青铜鼎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们立刻追踪,四处打听哪里有人收了一个‘臭鼎’。”文物已经易手,任宝申和同事们对此紧盯不放,循“味”追踪,历时大半年时间,最终在襄汾的一个文物贩子手中寻回了这一珍贵文物。
▲雁鱼铜灯(一级文物 西汉时期)
生活用具,通体彩绘。其独特之处,在于灯火点燃之时,燃烧形成的灯烟会通过鱼和大雁的脖颈传导至贮有清水的大雁体内,起到降低污染、净化室内空气的功效,且灯的照明方向可随意调整。
除循“味”追踪外,山西公安机关民警经常穷追不舍、辗转万里,反复与犯罪分子周旋。为追回凤鸟纹铜尊和凤鸟纹提梁卣,他们四天三夜不眠不休,多次驾车往返于京、鲁、陕等地,最终在交易现场截获文物;民警段林辉在夜间追击盗墓者的过程中从3米高的土坎上失足摔落,4根肋骨被摔断……
▲蟠螭纹铜编钟(二级文物 春秋时期)
乐器。编钟是用作宗庙祭祀与宗族宴飨时的打击乐器,使用时大小相次悬挂起来,用木槌敲击。礼乐制度中编钟的数量与悬挂方式也在贵族阶级中有分等级、定名位的作用。
自全省公安机关为期3年的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山西公安机关共破获文物犯罪案件7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79人,追缴文物12777件,数量超过前8年之和。
文物回家时
助力国宝安家 文博“大神”为国宝制作“身份证”
国宝的“回家之路”漫长又复杂,同样不简单的,还有这批文物的“安家”之路。
山西公安机关追缴回来的文物,都被送往山西博物院进行清理,清理盘点之后,则由国内文博界知名的文物专家进行文物专业鉴定,对文物来源做追溯,让文物信息更充分、价值更大。换句话说,就是让国宝在回家的同时,也有了“身份证”。
▲兽面衔凤纹铜镈(一级文物 春秋时期)
乐器。钟体上小下大,纹饰精美,铸造工艺精细。这是犯罪分子从闻喜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中盗掘的,其中最小的一件,因破损未及倒卖,其余3件则几经易手,先后流转于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山西公安机关对此紧盯不放,循线追踪,在发现文物已卖给香港买家后,立即赶赴香港开展工作。通过爱国感召、政策攻心和友好人士斡旋,迫使买家终于将3件重量级的国宝带到北京,交还山西,终使4件镈钟返回家园。
“文物,它不仅仅是一个陶器、一个玉器、一个青铜器,它是研究中国5000年文明史的重要对象。”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参与了这12000余件文物的全程鉴定工作。他和其余24位文物专家一起,从全省公安机关依法收缴的数以万计的被盗文物中,鉴定发现1.2万余件珍贵历史文物。也正是因为这些文物专家的权威鉴定结果,全省125个文物犯罪团伙、1179名文物犯罪嫌疑人受到了法律的审判和制裁。
▲蛇纹建鼓座(一级文物 战国时期)
目前考古所见最精美的一件战国时期建鼓座。建鼓为木质膜鸣两面敲击的乐器,是两周到汉代重要且高等级的乐器。建鼓座具有能够沟通天地人神的深刻内涵,常用于宗教祭祀活动中,战国时期也用于军队作战,以指挥军队进退的工具。目前考古发现的春秋战国青铜质地的建鼓座不到10件,青铜质地的建鼓座多出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高等级墓葬。
4月9日,省公安厅正式聘请12名文物专家,为全省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行动涉案文物鉴定专家;聘请13名文物研究员,为全省公安机关打击问问犯罪行动涉案文物鉴定工作站研究院,聘任期限为5年。这意味着,全省公安机关与文物、文博部门的协作将更加紧密,越来越多的文物将顺利“回家”。
国宝回家后
正筹建省级青铜博物馆 预计今年7月开展
晋国重器"晋公盘",商代贵族大墓出土的酒器"兽形觥",西周时期断代的标准器"懋卣",纹饰精美的"兽面衔凤纹铜镈"……此次移交的12000余件文物,个个都不简单。远抵商代,近至元明时期,历史跨度近4000年。涵盖青铜器、玉器、陶瓷器、壁画、墓志、木雕等六大类,其中,青铜器占了大多数。
▲晋公盘(一级文物 春秋时期)
青铜礼器,是2600多年前,晋文公给女儿的嫁妆。饰有立体水鸟、双龙、浮雕金龟、青蛙、游鱼,栩栩如生。还能在装置原处作360度转动,鸟嘴也可以启闭、乌龟头也可以伸缩。内壁发现珍贵铭文七处,每处三行,共183字,清晰呈现了“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时期的晋国盛世气象,传递了极为珍贵的历史信息。
“这批文物中的青铜器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都远超以往几年的数量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炳华表示,以从境外追缴回的春秋时期青铜礼器“晋公盘”为例,纹饰精美,内壁刻有珍贵铭文7处,讲述了“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把女儿嫁到楚国的故事。“这是精品中的精品,传递了极为珍贵的历史信息,填补了这一时期艺术形式的研究空白。”韩炳华说。
▲兽面纹铜盉(一级文物 商代)
商代早期的酒器。带盖,为蟠龙形纽,盖与鋬之间用铜链相接。腹部饰牛角形兽面纹,形制特别,代表了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是,经历了辗转的“回家之路”和“身份认证”之后,按照省级文物部门的规划和设置,一个省级青铜博物馆正在筹建中。其中,既包括了此次追缴回的青铜器,也包括了多年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预计今年7月正式开展。
从被盗流失到追缴回家,我们期待更多背井离乡的国宝,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