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国资委召开全省国企系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会议,此举旨在深入学习骆惠宁书记在省管干部坚守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山西新年第一会”)上的重要讲话。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省国资委主任郭保民在会上表示,山西依法处置高速公路债务风险成为了全国成功处置政府债务的典型案例,此番表述无疑是对山西交控集团2018年顺利化解债务风险的极大肯定。
组建山西交控集团背负关键“使命”
山西资本圈注意到,自2018年末以来,山西政府方面已多次在公开场合对高速公路债务风险化解进行了肯定,除了“现身”山西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外,此前郭保民主任在1月份召开的国资委处级干部年度述职大会上,同样提及“2600亿元交通债务顺利重组,国开行牵头银团贷款全部落地”,而这也交代了山西交控成功处置集团债务风险的两个核心关键点。
众所周知,交通政府性债务对于地方政府一直是一个“大包袱”,在山西同样如此。据山西资本圈了解,2018年前后该部分债务约占据山西政府性债务的九成左右,债务规模超过2000亿元,且总体债务成本高、期限短、非标比例大,涉及金融机构众多,尤其自2018年开始进入还贷高峰期,因交通债务引发的潜在金融风险可想而知。
面对这样的金融风险形势,山西省政府在通盘考虑之后,认为整合高速资产、组建山西交控集团是有效化解交通政府性债务的唯一出路,也是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的关键之举,可以说组建交控集团既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现实改革的迫切需要。
在各方达成共识之后,被寄予“一石三鸟”厚望的山西交控集团进入组建“快车道”,在2017年7月获批筹建之后,山西交控集团于2017年11月便挂牌成立,注册资本与山西国投公司一样均为500亿元,重组资产除了山西路桥等三大原省属重点国企外,还包括30多家原山西交通厅下属的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单位,整合资产规模达4000亿元左右,并一举成为除国投公司外山西规模最大的省属重点国企,而集团迅速组建背后显然意在加快化解迫在眉睫的交通债务风险。
国开行牵头组建银团贷款
公开信息显示,在山西交控正式挂牌之后,山西省便通过召开债权人大会等方式,着手将高速公路债务主体变更至山西交控集团,加快完成政府性债务向集团的平移工作。与此同时,还于2018年7月批复了由山西交通厅、山西国资委、山西交控集团三方为处置主体的债务风险化解方案,正式拉开山西省高速公路债务化解处置序幕。
据山西资本圈了解,该方案总体基调是希望以低利率、长期贷款置换高利率、短期贷款,在制止利息“滚雪球”、防止债务违约的同时,实现贷款理性回归与经营收益相匹配,从而实现根本上化解存量债务风险。而基本思路则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组建银团贷款,加快推进债务重组;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力推资产重组和增加收益,提高山西交控集团市场融资水平和自身“造血”功能。
当然该方案最大看点当属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债务重组:山西方面希望由最大债权人国开行山西分行牵头,有关债权金融机构参加,先期组建2500亿元左右规模的银团贷款,对存量债务进行结构性合理化重组,将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统一延长至20-25年,从而缓解近几年集中到期的流动性波动。
最终经各方共同努力,山西交控集团于2018年12月与国开行牵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等参团的银团正式签订了《银团贷款协议》,债务重组规模最终达到2607亿元左右,每年将因此可减少利息支出30亿元左右。也正是借助此举,山西高速公路高成本债务基本得以置换,消除了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从而成为2018年全国高速公路债务化解的成功案例,无论是山西地方还是国内其他省份都给予了很大肯定。
另外,为推动债务重组的快速落地,作为山西交控集团债务处置方案的另一重要部分的资产重组同样备受关注:
首先,山西交控集团加快对山西路桥集团等划转资产的整合,将从山西交通厅划转的34家政府还贷高速公路公司重新整合为16个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公司,对全省政府还贷高速公路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多措并举提高综合收益。其次,山西交通厅、山西国资委、山西交控集团三方协调推进旗下优质高速资产尽快上市,2018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的山西路桥便是力证。第三,山西财政将对山西交控集团分年分批进行大规模注资,尽快完成500亿元注册资本金确认工作,这也将大幅改善山西交控整体负债状况和市场融资能力。
不过,山西资本圈了解到,山西交控集团此次大规模债务重组也并非一帆风顺,目前尚有平安资管旗下合计300亿元短期大额贷款未完成置换,而其将于2019年-2023年进入集中还款期,如果最终能用银团贷款及时置换的话,山西交控集团除短期兑付压力得以极大缓解之外,亦可彻底消除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所以未来能否成行值得关注。
当然,即便如此,2017年刚组建的山西交控集团能够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在山西省政府和各大金融机构给予的大力支持下,完成逾2300亿元规模的政府性交通债务重组,成功经验被称为化解政府性债务的“山西模式”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