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北京等一线城市房租价格大幅快速上涨,原因既非租房需求大增,也不是可租房屋供给大幅减少。背后的重要推手却是租房公司为了争抢房源而展开的“价格战”。租房公司为何要争抢房源?他们大幅拉高租金的底气来自哪里?这一切都源于租房公司的两步金融化创新。
第一步,租房公司与租客签署的租房合同中,租客支付的租金其实采用的是房租贷款的方式,由租房公司所属的金融公司提供,租房公司一次性获得一年的租金,但却按月或按季支付给房东,除了获得房租差收益外,还可沉淀大量资金;
第二步,金融公司再将房租贷款的债权打包,转换为市场消费分期类ABS或长租公寓REITs,以此获得的资金可以再用于向租客发放贷款,获得利息差收益。
企业热衷于以此方式快速发展的背后逻辑又是什么呢?
首先,商业的本质是效率,规模化是提升效率最简单的方式;
其次,与竞争对手拉开规模上的差距,成为细分行业的头部公司,就有机会获得更多投资机构的青睐,从而获得股权类机构的资金和资源注入;
最后,在实力投资机构支持和自身金融化快速发展模式的助推下,达到上市公司标准,获得全社会资金支持和股东利益的变现。
对于这类企业而言,各种金融化手段的本质都是在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例如把低流动性资产变成高流动性资产,把未来可以用资产转变为当下可用资产,企业希望跨越常规的分裂式积累的生长过程,获得爆发式增长。
就如同人的细胞分裂会有一定的周期,人体要维持内脏系统的正常运作,也是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共同协同控制。企业的成长也应有其基本规律,对于过度借助金融化手段提升发展速度的企业,金融化带来的杠杆效应,如果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则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1. 业务发展速度与自身管理能力不匹配;
2. 业务快速达到一定规模下后,达到管理模式的阈值,导致系统运行规则改变;
3. 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商业模式假设条件的消失或改变。
企业家始终应牢记:金融终究为器,产业才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