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特性是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而独特存在的,在系统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中,都找不到该特性,也找不到该特性的某个部分。而系统之所以称为系统,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特性。这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关键所在。
一堆土豆,厨师总是挑选其中的几个。厨师更关注每个土豆是否饱满,不会关心那一堆土豆。这是因为再多的土豆堆积在一起,也没有形成系统,没有出现超越单一土豆的特性。但是做成土豆泥就不一样了,出现了“口感”这么一个神奇的特性。那个土豆贡献了口感呢?每个土豆贡献了多少口感呢?毫无疑问,口感跟每个做成土豆泥的土豆都相关,但不知道每个土豆贡献多少口感。
由人构成的各类组织也是一样的。和而不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呈现的出来的特性,“不同”是组织中每个人的特性。譬如组织的文化,组织成员都主动或被动的参与了文化的建构。文化就在他们日常互动、联系中形成。当然有些人在主动的建构,有些人在被动的调整。但我们没有办法把文化分割成几个部分,说这部分属于谁,那部分属于谁。因为文化存在于他们的互动、和联系中。而某个人一旦离开的组织,文化也就荡然无存。也许过去的行为习惯在他身上留下印迹,形成习惯,但却不再是原来的文化。因为他和组织的互动、联系没有了,由之产生的文化也就不存在了。
而这正是系统的价值和魅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风光壮丽、意境雄浑的感受。这种感受在任何一个单独的事物中,都是不存在的。只有他们组合在一起,才能给人以如此感受。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也形成了一个“系统”,他们之间相互映衬,相互烘托,才让人们见此风光,感概良多。
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笛卡尔认识事物的四个步骤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笛卡尔罗列了四条,并告诫世人绝不违反,就能由此洞悉万物。第一,凡是我没有认识到东西,都绝不把他当作真的接受。第二,把我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或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一遍一一妥为解决。第三,按照次序进行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关系的对象,也要设定一个先后次序。第四,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可能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的复查,做到毫无遗漏。
人们普遍认为笛卡尔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他罗列的“一二三四”事实上开辟了西方哲学的发展道路。从怀疑论出发,用分析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果有偏差,可能有遗漏。那就找到遗漏的部分,再分析一遍。这个方法论影响巨大,西方医学、科学都在这个道路上前进。当然取得了伟大的进展。同时在许多方面,开始陷入误区。在笛卡尔方法论中,综合的方法,从整体上看待问题的观点,被他毫不可惜的丢弃了。
正如文章标题断言“每个要素中都没有系统特性的部分特征”,有些特性是系统所独有的,一旦分解到组成要素,作为系统整体而言的特征,就不复存在了。对于这些特性的研究,沿用笛卡尔的方法论,就会陷入无穷细节,不可自拔。就像迷宫一样,每个迷宫的房间里又有迷宫,一层一层的嵌套下去,永远也无法理解系统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