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薪的逻辑:用员工的“紧日子”,换股东的“好日子”**
2024年招行财报最魔幻的剧情,不是人均年薪从62.5万连降两年到58.1万,而是这群“降薪打工人”硬生生扛出了1484亿净利润,还给股东发了504亿史上最大红包。
翻译成人话:银行赚的每一分钱里,都流淌着打工人缩水的工资和疯狂加班的黑眼圈。
招行嘴上说着“精益管理”,实际干的全是“压榨经济学”:
员工总数从11.3万涨到11.7万,总薪酬却砍掉22.6亿——相当于让新员工自带干粮上班;
行长年薪降了49万,但持股分红60万——这波“左手倒右手”的操作,堪称《资本论》现代版教学案例;
股东三个月跑路近4万户,但平安等资本巨鳄疯狂抄底H股——散户哭晕在厕所,机构笑纳带血筹码。
最讽刺的是,招行年报里写着“薪酬与价值观一致”,翻译过来大概是:“你穷是因为你不够努力,你看我们股东价值观多统一”。
二、银行业的真相:科技是遮羞布,打工人是耗材
招行一边砍掉基层员工工资,一边把科技人员占比拉到9.3%,春招缩编传统岗却狂招“AI人才”。这背后的潜台词是:“柜员迟早被AI取代,现在少发点钱怎么了?”
但仔细看数据会发现猫腻:
科技投入换来的“生产力”,不过是债券投资收益暴涨34.7%——本质是炒股炒债赚快钱,和科技创新没半毛钱关系;
手续费收入暴跌14.28%,大财富管理收入缩水16.84%——说好的数字化转型呢?原来是把理财经理逼成直播间喊麦的带货主播。
所谓“科技赋能”,不过是给资本游戏套了层赛博朋克的壳。当银行开始用算法替代人工,用KPI倒逼绩效,打工人终究只是这场“降本增效”运动的燃料。
三、社会的荒诞切片:富豪客户暴涨,打工人存款1.87万
招行财报最扎心的不是薪酬数据,而是客户结构:
千万富豪一年新增2万户,户均资产233万的金葵花客户突破523万户;
2亿普通客户人均存款1.87万,不及富豪客户零头的零头。
这哪里是银行财报?分明是《21世纪贫富差距白皮书》。
更黑色幽默的是,招行一边给富豪们打理12万亿资产,一边对普通客户玩“降息+降薪+裁员”三连击。原来银行的终极商业模式,是让穷人替富人打工,再用穷人的存款给富人放贷。
四、最后说点人话(假装)
招行这场降薪大戏,本质是资本时代的缩影:
对股东:分红创纪录、中期分红加码,股价跌了算什么?长期主义就是让韭菜觉得“现在抄底未来可期”;
对员工:“人均年薪53万”听着光鲜,实际基层员工早被平均到泪流满面;
对社会:用科技旗号掩盖人力压榨,用财富管理美化贫富分化,堪称当代“金融炼金术”。
建议明年招行年报直接改名:《论如何优雅地让打工人为系统性风险买单》。
最后的最后——
如果你还在为年薪60万跌破防,建议赶紧报名“AI取代人类”速成班。
毕竟,当银行都开始用代码替代人心,你的工资单只会比比特币跌得更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