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这座以冰雪闻名的城市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外贸成绩单——全年进出口总值达238.5亿元,同比增长203.8%,增速位居河北省第一,出口额233.7亿元,同比增长229.6%。其中,民营企业贡献了94.5%的进出口额,新能源汽车出口更以849.3%的增速成为核心驱动力。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张家口历史纪录,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为河北乃至全国外贸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
一、逆势增长:从“后奥运”到“外向型”的跨越式转型
张家口的外贸爆发并非偶然。作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其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在“后奥运时代”持续释放红利。2024年,张家口对欧盟进出口156亿元,增速达331%;对比利时进出口115.3亿元,增速高达439.9%,成为拉动全市增长的“火车头”。这一数据背后,是张家口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的成果:全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6.3亿元,增长80.3%;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24.9亿元,增长42.8%。
关键突破点:
区位优势叠加政策赋能
:张家口依托“张库大道”历史商贸通道,组织企业参与消博会、广交会等国际展会,并推动2家企业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建设海外仓,加速“买全球、卖全球”布局。
高附加值产品突围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92.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90.9亿元,占出口总额的81.7%。这一数据远超全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的增速,凸显张家口在新能源赛道的领跑姿态。
二、民营经济:撑起外贸“脊梁”的三大密码
2024年,张家口民营企业进出口225.4亿元,增速255.5%,占比高达94.5%,远超全国民营企业55.5%的平均水平。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三个维度的创新驱动:
产业链升级:从“制造”到“智造”
张家口民营企业以机电产品为主导,尤其是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电池等“新三样”表现亮眼。例如,领克汽车通过“盯船到港”专班服务实现出口185.2亿元,拉动全省出口增长5.5个百分点。这与全国趋势一致——2024年民营企业首次成为我国高技术产品最大进出口主体,占比达48.5%。
市场多元化:新兴市场成增长蓝海
在巩固欧盟、APEC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张家口企业积极开拓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例如,张北云海湾糖业通过广交会跨境电商展位斩获订单,沙城酒业签下20万元海外首单。这与全国民营企业对中东、中亚五国出口增长13.3%、23.2%的趋势相呼应。
政策护航:通关便利化激发活力
张家口海关推行“5+2”预约通关、“提前申报”等改革,设立AEO企业优先窗口、RCEP专用通道,压缩整体通关时间至优于京津冀平均水平。2024年解决企业难题30余个,满意率达100%。类似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效果显著:海关总署“十六条便利措施”推动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8%,高于外贸整体增速。
三、全国坐标下的“张家口样本”:启示与挑战
张家口的爆发式增长,既是区域经济转型的缩影,也折射出中国外贸的结构性变化:
“新三样”领跑全球
:全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增长6.7%,而张家口以849.3%的增速远超大盘,印证了细分领域的“弯道超车”潜力。
民营经济的韧性
: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24.33万亿元,增长8.8%,而张家口民企增速高达255.5%,凸显地方特色产业的爆发力。
区域协同效应
:京津冀进出口总值5.03万亿元,张家口作为河北外贸“尖子生”,与雄安新区联动(如黄骅港-雄安通关协作)进一步释放协同红利。
隐忧与建议:
尽管成绩斐然,张家口仍需应对海运费上涨、汇率波动等挑战。2024年全国服装、鞋靴等传统商品出口疲软,提示张家口需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并通过“海外仓+跨境电商”模式分散风险。此外,需警惕美国对电动汽车关税提高至100%的潜在冲击,加快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四、未来展望: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升级”
2025年,张家口计划以“B型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园”为抓手,推动外贸业态创新。海关总署“西部大开发15条措施”中支持特色农产品出口的政策,也为张家口的果蔬、中药材等产业提供新机遇。
三大方向:
新能源产业链纵深拓展
:从整车出口向电池、充电桩等配套领域延伸,打造区域性新能源汽车出口基地。
数字化赋能外贸服务
:深化“单一窗口”应用,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绿色贸易新赛道
:依托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优势,推动光伏组件、氢能装备出口,抢占全球低碳经济先机。
结语
张家口的外贸奇迹,是政策红利、产业升级与市场开拓共振的结果。其经验表明:在传统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地方经济唯有抓住技术革命与全球化新趋势,才能在竞争中突围。正如海关总署研究院专家所言:“民营经济的活力,是中国外贸韧性的根基;而像张家口这样的‘先锋城市’,正是未来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