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有兴趣了解一下吕梁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吗?”一句熟悉的乡音开启了一场双向奔赴的“吕”程。
2024年5月21日,这是张沛远博士论文答辩的前一天,也是“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会武汉专场活动的举办日期。出于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他还是忙里偷闲来到了会场。
“异地求学十余载,在千里之外的江城武汉与众多吕梁老乡相遇,我一时难掩激动之情。”那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久别重逢的喜悦感、家人在身边的踏实感,张沛远至今仍为之动容。
在人才宣介会现场,吕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马金彪和几位人才办干部为张沛远热情介绍吕梁市人才引进政策,并专程在其论文答辩结束后到访武汉大学,邀请他参加即将在6月举行的“青年博士吕梁行”活动。
正是这次活动中,张沛远第一次迈进了吕梁市第一中学的大门。“漫步在绿意盎然的校园间,智能餐厅、多媒体教室、多功能体育馆等先进设施让我耳目一新。聆听着不时传来的琅琅书声,看着奋笔疾书的追梦学子们,不禁让我梦回十年前那段如诗如画的岁月。我想,这难道不是一直有志从事高中教育的我所向往的工作环境吗?”
作为2010年交口县的中考状元、本硕博一路985院校的“学霸”,张沛远当时听到了很多不解和质疑的声音。他的父母、朋友、研究生导师都不明白为什么名校博士毕业的他会选择放弃科研、放弃专业、放弃大城市和高校的优渥待遇。尽管如此,他和妻子回家乡工作的决定却从未因此动摇半分。
据张沛远介绍,博士行活动的双选会当晚,市里就组织签约博士召开座谈会,逐人逐项了解他们的岗位意向、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需求,实现“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张沛远的妻子尹国利也是交口人,同时还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考虑其个人意愿及所学专业的基础上,为她在吕梁市第一人民医院实验中心安排了工作。
“市领导的周到安排和亲切关怀,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吕梁‘一往情深,三顾茅庐,久久为功’抓人才的意志和决心。”作为家属,尹国利的心里备感温暖。
2024年7月,在满是葱郁和蝉鸣的盛夏,张沛远结束了学生时光,正式入职吕梁市第一中学,吕梁市公办高中也由此实现了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零的突破。
引进人才是起步,留住人才是关键。半年来吕梁市委组织部多次与在吕博士展开座谈,做好常态化联系服务,用心用情解决博士关心的“关键小事”。12月6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马金彪、市教育局局长赵雪宏一行亲赴吕梁一中,对张沛远的工作、生活情况进行亲切慰问,进一步明确了倾心爱才、精准用才、悉心育才的科学机制与实践路径。
如今,在吕梁一中工作的张沛远,担任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师兼班主任。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耐心讲好每一个知识点、真诚帮助和指导每一位学生。虽然并非师范专业出身,但凭着对物理学科的热爱,他读博期间就将研究高中物理习题当作科研之余的消遣,利用自媒体平台“哔哩哔哩”发布高中物理知识科普视频数百条,内容涵盖高考一轮复习、高考真题解析、高中物理每日一题等系统课程,受到了广大粉丝、学生、家长和同事们的肯定和认可。
“张老师自入职以来,主动深入教学一线,扎根基层班主任工作,勤勉踏实,兢兢业业,所带的班级在期中联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我们的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吕梁一中校长干小平一直关注着张沛远的成长,半年多的时间里,张沛远的进步和给学校带来的活力都令他印象深刻。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张沛远经常用袁枚的这首小诗来激励自己,他说:“从成为教师的第一天起,我便把自己比作吕梁山下一朵平凡而倔强的苔花,虽个人的力量微小如米,但我仍会竭尽全力地绽放,只要能在学生成长道路上送去一缕馨香,我的存在就有价值。”
“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30年来,我鲜有如此刻般幸福的感觉。”采访结束后,记者偶然在张沛远的微信朋友圈捕捉到一段深情告白:“大美吕梁用真诚务实的行动赢得了广大博士同仁的倾心向往与热忱奔赴。厚重的吕梁山脉时刻敞开她宽广的胸怀,期待莘莘学子归巢,共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