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以“融通科技,伙伴银行”为主题的浦发银行科技金融百人峰会暨服务体系2.0发布会在深圳举行。会上浦发银行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科技金融雷达”,焕新升级“七大金融服务方案”,将全量、全维度的资金链精准嵌入产业链、创新链,促进“三链”融通高质量发展。深圳市副市长罗晃浩、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翁啟文、工信部财务司副司长雷文,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上海总部总经理季蕾,浦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为忠,副行长康杰、丁蔚出席会议。
雷文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赋予政、企、金三方新的历史使命。工信部将与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一道持续深化产融合作,共同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张为忠表示,浦发银行坚持把科技金融作为“数智化”战略的主赛道深入推进,2024年发布“科技金融服务体系1.0”,首创“5+7+X”产品矩阵。一年来,浦新、浦创、浦研、浦投、浦科并购贷等五大拳头产品规模达到千亿元。本次焕新升级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2.0”,聚焦科技七大高频活动场景,提供高精度、贴身式、综合化“金融+非金融”服务,以行业研究和AI洞察与广大科技企业共创价值。
自主研发科技金融雷达
要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首先要深刻把握科技企业规律,深入了解科技企业的特征、需求和风险。会上,丁蔚介绍了浦发自主研发的“科技金融雷达”。该工具以“机器学习算法、AI模型”为内核,通过“科技五力模型”,精准刻画企业画像,构建风险评估与风险定价新模式。
基于科技企业“高技术、轻资产、研发投入大”的特征,科技金融雷达系统更加注重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潜力。通过多源数据的整合分析,从商业银行评价科技企业最敏感的科技创新力、团队研发力、融资竞争力、履约能力、偿债能力五大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看过去”与“看未来”结合、“看财报”与“看专利”结合,“看资产”与“看团队”结合,展现科技企业的科技属性、科技含量和科技浓度,并匹配更加精准的金融供给。
全面升级七大金融服务方案
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体系2.0聚焦“5+7+X”产品矩阵中的“七大金融服务方案”。该系列方案直击核心痛点,可为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数智化、伙伴式、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在科技创新从“样品”到“产品”的初始阶段,浦发银行为种子期企业设计了中试金融方案,推出“中试贷”,帮助企业链接中试平台、适配专家、对接保险。万一企业中试失败,可以用中试险资金偿还银行贷款,避免中试失败可能面临的倒闭风险,从而穿越“死亡之谷”。
企业进入初创期,浦发银行通过A轮融资方案、中小企业“数转贷”服务方案和数据资产融资服务方案,帮助企业持续获得资金支持。以深圳为例,浦发银行联合数字化转型供应商为中小企业提供“数转贷”,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即可获得国家补贴,进而归还贷款。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解决了资金难题,助企“破茧成蝶”。
当企业快速发展,进入成长期,浦发银行设计专精特新数字金融解决方案,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最高5000万元的接力贷款,与科创企业一同“追光而行”。目前,浦发银行已通过浦新贷和专精特新服务方案服务全国近50%的小巨人企业和22%的专精特新企业。
在企业拟上市阶段,浦发银行推出并购重组金融服务方案,帮助企业跨越科技型上市公司的小市值瓶颈,发展壮大。服务企业全球展业,“浦科出海”跨境金融服务方案融合了浦发银行全牌照多币种账户方式,为科技企业出海打造全链条股债枢纽,全力奔赴“星辰大海”。
会上,浦发银行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合作发布了《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数报告》,该报告对全国科技产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全面大数据分析,助力各类研究机构和市场主体“看懂、看清”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的特征和未来趋势。浦发银行还携手金融机构、科技企业、政府部门等各方成立科技金融联盟,合力构建美美与共、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产学研政金”大生态圈。
“深圳是改革开放、创新创业的高地,浦发银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2.0从深圳启航,将不断为科技企业提供纵向全生命周期、横向综合化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耐心资本、大胆资本、长期资本。”张为忠表示。
通过数智洞见,提升对科技金融的认知能级;通过焕新方案,锻造全方位服务能力;通过组建联盟,凝结全社会力量。未来,浦发银行将不断向新而行、提质赋能,致力于成为科技企业的首选“伙伴银行”,为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