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太医郑州素朴中医院范立华主任,三甲医院主任医师,第五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擅长运用中医药调治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头痛、失眠等内科病症。
在门诊上,范立华主任经常会遇到冠心病患者满脸忧虑地询问:“大夫,我这血管堵到了70% 或者80%,是不是必须要放支架了呀?能不能不放?”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绝对。
范立华主任告诉大家,首先要明白,心脏支架通常是用于急救和救命的,并非随意安装来 “治病”。
血管堵塞后,心脏能否正常运转,与堵塞的位置和时间紧密相关。其中,左前降支堵塞风险最高;右冠脉和左回旋支相对风险稍低。要是堵在左前降支,心脏很可能无法正常运转,这时可能就需要放支架。
而且,堵塞的具体位置很关键。要是靠近大动脉根部堵塞,一般会出现大面积缺血坏死,有生命危险;但如果堵在末梢部位,即便堵的是前降支,多数情况下也不会严重影响心脏正常运转。
除了堵塞位置和时间,还要考虑人体自身的侧支循环。范立华主任指出,有的人血管堵塞达90%,却没有严重心肌缺血症状,这是因为心脏自身生成了侧支循环,就好比开辟了一条新的输血小路,为心脏供血。
那么,放支架的标准是什么呢?范立华主任强调,当出现严重的心肌缺血或心肌坏死时,才需要放支架。对于没有任何症状、不满足支架标准的血管堵塞,可以通过中医中药手段进行调理。
中医在辅助建立侧支循环方面有独特方法。一方面是扩大血管口径以增大血流量,像临床上常用的桂枝、枳实、生姜等中药。桂枝能扩张心脏动脉,增加血流输出供应肢体;枳实可强力疏通堵塞的血管;生姜辅佐前两者,同时排除心脏的冗余积水。
另一方面是紧急启用“沉睡”的微小血管。当冠脉堵塞、心脏供血紧急时,身体会自动开通之前几乎不发挥作用的微小血管,让它们承担运输任务,绕过堵塞点为心脏供血。
像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红花、五灵脂等中药能扩张冠脉、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
丹皮、刘寄奴、丹参、红花、桃仁、鸡血藤等中药可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
这就是中医药的魅力。还有一些常见的心脑血管类中成药,如脑心通颗粒、救心丹、麝香保心丸、苏合香丸等,均有促进心脏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不过,范立华主任特别提醒,即使通过中医调理改善了症状,导致血管狭窄的病因还在,所以仍需用药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调理讲究辨证论治。不同患者的体质、症状表现以及病情发展阶段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运用中医中药或中成药进行调理时,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精准辨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放不放支架和治疗是两码事。放完支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血管其他地方可能再次堵塞,甚至支架内也可能堵塞。
范立华主任提醒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了解这些知识至关重要。面对血管堵塞,不要盲目恐惧支架,也不要忽视中医调理的作用。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维持心脏正常运转,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