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在运城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河津段,摄影爱好者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站立和飞翔的画面。这是河津黄河湿地首次发现白尾海雕。
据了解,白尾海雕是隼形目鹰科海雕属鸟类,属大型猛禽,其生性凶猛,被誉为“鸟中老虎”。白尾海雕头颈部呈淡褐色,身体大多呈暗褐色,因其尾羽呈白色,在飞行中尤为明显,故此得名。白尾海雕多栖息于水源丰富、鱼类资源充足的海滨或江河附近的沼泽区域,日常以鼠、野兔、野鸭和鱼等为食。作为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物种,白尾海雕在生态系统的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堪称生态环境的“顶级质检员”。
据悉,白尾海雕数量稀少,野外遇见率相对较小,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出现在河津黄河湿地更为难得。目前,该区域观测到的白尾海雕数量为3只,它的出现为当地生态保护成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河津市坚持把加强湿地保护修复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高水平保护修复助力湿地高质量发展。同时,持续加大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力度,扎实开展候鸟种群数量、行为习惯监测调查,在候鸟停留地带巡逻守护,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提高社会各界爱护鸟类和保护生态的意识,为候鸟保驾护航,全力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