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实施碳达峰山西行动”“做好治水兴水治林兴林大文章”“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完善全面绿色转型体制机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聚焦建设美丽山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目标任务,连日来,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和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代表委员,畅议全力抓好2025年工作任务落实,积极为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西贡献才智。
坚持生态修复治理
让三晋大地披绿装
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催人奋进。其中“建设美丽山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工作任务,进一步为我省全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指明了方向,找到了着力点。
“全力打好‘三北’工程山西攻坚战役是广大林草系统干部职工的使命。”省政协委员,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俊志说,2023年以来,我省把“三北”地区作为国土绿化的主战场,高质量完成营造林690万亩、种草改良157万亩。
杨俊志认为,坚持高位推动良好态势,充分发挥林长制牵引带动作用,构建五级林长抓防沙治沙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关于全面加强三北工程建设的令》,主动将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纳入巡林督查重要事项;坚持系统治理的建设理念,大力实施精准扩林、重点补林、科学改林、持续营林、依法护林、创新活林“六大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数量质量并重的发展路径,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包片指导和技术服务,将更多力量集中起来,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山西“三北”工程建设速效并重、量质并举的新路子。
“实施国家级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项目,持续推进‘两山七河五湖’、岩溶大泉、湿地生态修复治理,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和水土流失。”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内容让省人大代表、静乐县林业局退耕办主任李永军激动不已:“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成为全国典型经验让我感到自豪。”
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是汾河乃至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项目建设共完成湿地保护修复面积3252亩,完成林草等植被生态治理面积2010亩,野生植物增加4属15种,野生动物增加16科51种。
李永军表示,今后,静乐县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结合湿地公园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在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科普教育体验区、生态旅游体验区,在附近村庄建民俗民宿体验区等,打造一个集科普、康养及生态体验于一体的文旅示范基地,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强化生态监测监督
向环境监管要成效
“PM2.5年均浓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3.6%……”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山西的结果。
2024年,我省向绿而行生态宜人,优良天数比例较2023年增加了2.9%,重污染天数比例较2023年减少了1.8%。特别令人欣喜的是,我省PM10年均浓度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汾河入黄河断面水质首次达到优良标准,晋祠泉水再创出流新高。
“污染防治工作犹如滚石上山,只有常抓不懈,才能巩固拓展成果。”省人大代表、阳泉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荷花说,受汾河谷地地形影响,冬季普遍易出现逆温和静稳,污染物容易在城市区域积聚,需进一步出台生态环境相关法规、标准、制度,加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溯源和治理、清洁运输方式提升、环境智慧化监测体系建设、环境监管执法水平提升、工业园区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实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治理攻坚。
“只要大干快干努力干,注重多方协同发力,强化生态监测监督,我们制定的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三晋人民一定可以畅享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省政协委员、山西财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班凤梅对山西的美好未来充满期待。
班凤梅说,在监测预警方面,应搭建“空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平台,借植被覆盖变化判断植被栽种年限,同步监测地上生物量,结合不同水资源植被承载力下的土壤干层预测模型,构建土壤干层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干预潜在干燥化区域,修复已干燥区域。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对黄河流域的全方位监测、协同决策与科学管控,推动流域治理迈向高效、精细、可持续。同时,还应加强共享共建共管,推动沿黄各省区间的跨区合作与监督执法。班凤梅坦言,可探索区域协同立法,调整黄河“几字弯”周边省区地方立法,在生态保护领域统一标准、有效衔接。增强各省区生态保护工程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协调时空对接,实现协同效应与规模连片效益。深入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将生态环境监测与跨区协同治理列为重点,避免重复建设与各自为政,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功能。
积极推动项目落地
为转型发展增动力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构建‘三纵九横、八河连通’现代水网体系,加快实施中部引黄东西干线、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等工程,建设市县水网,推进黄河古贤山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吴家庄水库等项目。”省政协委员、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薛金平对报告中提出的任务,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是保护治理黄河、保障黄河长久安澜的标志性重大工程,也是国家汾渭平原粮食主产区中我省运城、临汾盆地700多万亩水浇地的重要水源工程。薛金平说,我省将积极配合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做好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山西要素保障,特别是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工作。同时将加快黄河古贤山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审批立项工作,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十五五”相关规划,与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同步建设、同期发挥效益。
基于我省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薛金平表示,我省将继续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因地制宜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渠道防渗、集雨补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工业节水减排,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装备、产品和材料,推进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强化城镇节水降损,加快实施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加大再生水和矿井水利用,合理布局再生利用设施,形成工业回用、市政杂用、生态景观补给和农业灌溉“四水统筹”的再生水供给格局。
来自黄河岸边的省人大代表、临猗县委书记靳国全则认为,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新一轮能源革命、推进能源低碳转型至关重要。在科学认识煤炭在新时期作用和地位同时,更要认识到新能源是未来能源供给主力。
靳国全对辖区新能源项目情况了如指掌,北景乡总投资4.7亿元的59MW风电项目,年均提供清洁能源1.5亿度;耽子镇总投资4.8亿元的100MW光储一体化项目,年均提供清洁能源1.4亿度;建设在14个乡镇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目前累计并网112MW,覆盖4007户……近年来,新能源项目在临猗“遍地开花”,以清洁、高效的电力输出,极大降低了碳排放,守护临猗蓝天白云,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
“今年将新建或续建4个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超过15亿元,总功率达400兆瓦。”靳国全对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信心十足,他表示,将加快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供应体系,为美丽山西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李全宏 郭慧聪 高桦 安晓奕 郑娜 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