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与金融间的跨界融合持续加深,国内金融科技发展迅猛,尤其是在移动支付、绿色金融等领域可谓是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也让“金融科技”成为了过去一年金融圈最为炙手可热的潮流词。但与此同时,关于如何让金融科技推动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好实体经济的问题,也在不断引发着市场的思考。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出席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要实现现代金融,除了需要制度上的保障,其核心驱动力来自于技术。”近日,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描述了新技术的发展是如何推动经济与金融实现数字化和全场景化的过程。在他看来,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感知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让生产、服务、生活等实体经济行为逐步可数字化,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和线上的数字化相互打通,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陈生强(右二)与嘉宾共议金融科技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值得关注的是,与陈生强持相似观点的还有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等一批学术机构。其中,IDF就曾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以移动终端和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新的金融服务方式打下基础,也使一些新的普惠金融模式成为可能。其中多位参与调研的行业专家还表示,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宏观形势下,作为中国金融行业新兴形态和创新先锋,数字金融应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方向。
金融科技核心价值在于创造“无界金融”
众所周知,京东金融是国内最早提出金融科技概念的公司。近些年中,公司在这一领域中频频发力,今年更是投入尤甚。
具体来看,京东金融一方面不断加强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联系,通过与工商银行等合作,助其加快产品及服务的推陈出新,并为自身技术落地找寻到新的业务场景;另一方面,也在基于自身基因加强内部纵深研究,通过集团此前推出的京东无人超市等新物种,探索新的可行商业模式,为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
“我们已经用产品和服务证明了金融科技,是能为传统金融机构创造出真正核心价值。并且从本质上来说,其核心价值就是为创造出无界金融。”在陈生强看来,无界金融主要具有两重内涵:一是数字化,二是全场景化。
所谓数字化,指的是京东金融将自身金融科技能力从业务中解耦出来,然后与银行解耦出来的业务模块相融合,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驱动,以数字化的形态服务于用户,能像积木一样自由组合,像卡片一样自由分发,像插件一样自由嵌入与连接。
全场景化,则是指让金融服务不仅能够在互联网上打破服务场景局限,还能够打破物理时空的局限,连接线上与线下,实现“O+O”式的服务。同时,“O+O”也不再是线上到线下,或者线下到线上单向的传导,而是以用户的活动、场景为中心,双向互为入口,互为服务。
陈生强认为, 通过数字化和全场景化,可以帮助实体企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机会,更便利的获得金融服务,实现更好的发展。而对于金融服务来说,原先需要耗费大量成本需要人去做的工作由机器替代,降低了服务成本,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同时也提升了覆盖度,能够覆盖也能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因此,京东金融现在定位为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与合作伙伴一同让金融服务与用户充分发生联系,真正建立以消费人群为核心的商业运作体系。京东金融认为,在数字化和全场景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中,不应用用户去找服务,而是用服务去找用户。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也指出,从未来趋势上看,线上线下融合将是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在他看来,京东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打造的“O+O”模式是一种真正包容性的普惠金融体系,他们将传统金融公司的强项跟自己的科技优势相互结合,建立了一个真正包容性的普惠金融体系,为普惠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O+O”加速无界金融落地
在无界金融的体系中,金融机构将其服务以无界的方式,嵌入到用户身边的每一个生产、生活场景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而从这一点也不难看出,实际的生活场景将会在京东金融的新模式里,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消费者消费力场及消费行为的变化,是推动商业发展趋势演变与商业大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来看,当前市场的消费力场及消费行为呈现“全栖化”趋势,跨渠道、跨平台做出消费决策与消费购买行为,也催生了线上线下融合的业态。在此背景下,无人超市成为香饽饽,缤果盒子、Amazon Go、Citybox等逐渐走进人们视野,即拿完就走、无需结账、自动扣款,整个过程无人化、智能化、无感知化。
以工行和京东金融刚刚发布的无人贵金属店为例。顾客首次进入需要刷脸绑定工银小白。入口处的人脸识别装置可以在此后光顾时,辨认出顾客的个性信息。进入店中,顾客就可以从贵金属展台上,信手拿起一件心仪的金饰来感受;与此同时,展台上方所安置的高清大屏显示器,已经同步显示出该金饰的信息,包括名称、重量、材质等。顾客还可自行查看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对着屏幕随手一挥,就可以“隔空翻页”,新的介绍信息源源不断地显现出来,就像在接受一个AI店员的讲解。选定金饰之后,顾客可以拿起手机摇一摇,线上付款,让京东物流配送到家,当然也可以携带产品走出商店,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完成结账扣款等功能。
此外无人贵金属店还配备了客流分析预测、客户情绪分析等后台功能,通过超声波热力监测、图像融合技术、WiFi探针技术、客户洞察等技术,不仅可以预测网点的客流量,告诉用户哪家网点拥挤,哪家网点空闲,还能通过对用户相貌、身材、穿戴的多层次识别,判断用户的年纪、爱好、审美,甚至情绪,进一步智能匹配产品推荐。
京东金融方面还表示,发展金融科技需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是数据规模要够大、维度要够广,且要合法;其次才是技术,在数据的基础之上,叠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
毫无疑问,京东金融近期更多地介入生活场景,势必会为其带来海量的用户真实生活行为数据,这将有效丰富并扩大其既有数据规模。不仅如此,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的创新产品纷纷落地,也可视为京东金融开放、无界,且积极寻求融合求变的思维,正在推动传统金融行业,尤其是零售金融转变。
模式创新赋能实体经济
值得关注的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实现金融服务的范围的广泛性,覆盖中小微、覆盖三农”是陈生强对京东金融无界金融模式提出的根本要求,而由此诞生的价值分享理念,则是该模式得以立足市场的根本逻辑。
耶鲁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曾说过,社会经济结构现状的不合理是因为金融结构的不合理,所有的不公平也是缘于金融资源战略的不合理。而京东金融方面正在尝试用无界金融的价值分享理念,改变当前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将金融资源再分配以重塑市场中的“虚实”结构,推动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好实体经济。
去年年底,京东金融首次推出了数字农贷。根据陈生强的介绍,相比传统农贷服务,数字农贷主要具有三大改变:首先,农贷是基于农业生产的量化模型及农民的历史生产数据给农民授信,从中免去了抵押和担保;其次,通过生产量化模型精准地把资金定时、定量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消除以往农民贷款后可能发生的闲置费用;第三,帮助农民做风险管理,辅助其实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让很多没钱搞规模化养殖的农民实现大规模养殖,并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养一只鸡可确保赚3块钱,而贷款成本却只需要6分钱,成本收益比完全可以接受。此外,原来1个人可以养殖1棚鸡,现在可以借助全流程系统能养2、3棚,甚至更多。”另据其透露,目前京东金融还在加速该服务的进一步研发工作,未来将会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产品进行版本迭代。
“新的技术不仅能够将我们现阶段的农村金融推向更加智能化的阶段,甚至能将整个农村农业推向‘傻瓜农业’时代。”在陈生强的描绘中,“傻瓜农业”时代下的养殖,将会把物联网系统融入进来,实现生产量化模型与养殖管理系统、棚舍环控系统的打通,并配以人工智能算法,相当于为每一个棚舍配备了一个养殖专家,24小时不停地对养殖工作进行自动化监管。在这种监管下,系统除了自动投放饲料和水,自动清洗粪便之外,还能主动监测识别鸡的进食量以及排便量等生理状况,通过鸡叫声音的不同判断疫病。并且即便是鸡生病,也会有疫病专家在线看病开药……
“在我们看来,通过现代金融的方式实现‘傻瓜农业’,实际上就是我们应用技术降低成本、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模型。除了农业,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等多种经济业态,都可以因科技的融入而迭代。”他说。
来自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也曾表示,未来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方向正是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特别是改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而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宏观形势下,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新兴形态和创新先锋,金融科技也应该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力争成为实体经济“赋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