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常的下午,离石区昌明眼镜店里挤满前来配镜的年轻人,店主童军明忙得抽不开身。近些年,市区内眼镜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许多老顾客依然偏爱光顾他的店铺,这对于外地人童军明来说便是最好的认可。童军明出生于江西省鹰潭市中童镇,但他却是离石区变迁和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忠实见证者,目前在市区的繁华地段拥有2家铺面。
他与眼镜的故事,还得从他父亲童正胜说起……
挑担闯荡,鹰潭人初入离石
鹰潭市自古以来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副担子满天飞,走遍广东走辽西”,说的是从前挑着眼镜担子踏遍祖国大江南北的鹰潭人。童军明的父亲童正胜就是坐着火车从老家出发,一路挑着担子、摆着地摊,辗转来到了离石。
“我们老家人多地少,以生产眼镜为主的乡镇企业需要业务员出去推销产品,老一辈人外出卖眼镜的都挣钱了。1983年父亲走出家乡,先去了太原,后来在周边一边看市场一边找老乡。那时候人们出门在外,多是亲戚帮亲戚,朋友带朋友,父亲也是如此,一路辗转,最终定居离石,一待就是40多年。”童军明回忆道。
童军明在5岁那年,便跟随父亲在离石卖眼镜,这一经历持续了两年。那时,永宁市场尚未建立,他们就在电影院门口摆摊,这段经历深深烙印在他的童年记忆中:“当时的交通和物流条件都不便利,尤其是玻璃镜片,由于担心在运输过程中被压碎,父亲每次进货都不得不亲自用肩膀将货物背过来。尽管我们对当地环境不熟悉,生活条件也相当艰苦,但只要有钱赚,人就有干劲。7岁那年,我返回老家开始上学,而父亲仍旧在离石做着眼镜生意。”童军明父亲的第一桶金就是在离石电影院门口摆摊赚到的。一个背包、一个装满眼镜的木质盒子就是一个移动的眼镜摊,随时随地都能开张。
传承开拓,子承父业“镜”路宽
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下,毕业后的童军明也对眼镜生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定追随父亲的脚步,前往那片充满创业激情的土地,继续开拓市场。1995年,满怀希望的童军明重返离石,与父亲携手经营眼镜生意。当时,眼镜市场正经历着重要的更新换代时期。
童军明再次来到离石后,风吹日晒的地摊转变为能遮风避雨的小店铺,易碎的玻璃镜片让步于安全、轻巧的树脂镜片。在市场货物短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凭借价格上的优势以及顾客间的口碑传播,父子俩经营的眼镜店生意日益兴隆。“当时觉得卖眼镜很有潜力,而且从事这一行的人并不多。于是我把远在家乡的妻子罗玉琴接来和我一起卖眼镜,随着孩子的出生,我下定决心开设自己的门店。”2003年,童军明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开了自己的眼镜店。
当时,树脂镜片的出现让童军明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商机。为了紧跟时代步伐,他抓紧更新设备,用筹借来的钱去北京买电脑验光仪和磨边机。那时还没有电子支付方式,童军明将大笔现金缠于腰间,前往北京进货并采购设备,夜晚休息时也不敢放松警惕。随着大量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通过口口相传便得知了童军明眼镜店的具体位置。
在夫妻俩日积月累的良好口碑和长期的扎实服务下,眼镜店的生意蒸蒸日上,腰包也很快鼓了起来。在兴隆街门店生意兴隆之际,童军明相继在宏泰广场附近开了分店,并聘请了柜台服务员,他的“创二代”之路越走越宽广。
三代接力,直面时代新挑战
创业之路绝非一帆风顺,其中的辛酸与艰苦也只有童军明能懂。在离石创业的三十多年中,童军明仅有两次与妻子一同返乡探亲,即便是在春节这样的重要时刻,他的店铺也从未歇业。生意不好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想过要转行,而是凭着父辈传下来的敬业精神,不断在行业中摸索前进。童军明对眼镜行业的执着坚守,正是父辈们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的生动写照。
随着眼镜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眼镜店涌现出来,市场竞争激烈,零售业务愈发艰难,再加上电子商务和直播带货的兴起,实体眼镜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童军明深知,要在变革中求生存,就必须创新求变。在他的鼓励与支持下,儿子童康接管了其中一家门店,成为“掌舵人”,童康自幼对眼镜的各类知识了如指掌。作为在离石奋斗的第三代“眼镜人”,他接手店面既是继承家族事业的象征,也肩负着沉重的责任,同时还要面对时代的挑战。尽管如此,童康依然坚守着初心,他不断创新经营模式,稳定客户群,力求将眼镜事业推向更高水平的专业化。如今,宽敞明亮的店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眼镜,从经典款式到潮流前线,产品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谈及未来发展,童军明看向儿子,他深谙这条路是父辈闯出来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开拓。多年来,童军明一直感恩离石良好的营商环境,从父辈摆地摊到一个门店再到两个门店,他人生最重要的时期都在离石度过,是离石以包容的姿态迎接了有梦想的人,给外来生意人提供了生存的空间。离石对于他们来说是创业热土,是发展沃土,更是他们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