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河南省晋商会  ___  冯南垣 

董明珠与雷军携手入局氢能!超500亿布局储能共创氢能荣光!氢储能成为大储能应用首选。

   发布时间:2024-10-09 16:05     来源:氢能    浏览:3177    
核心提示:近日,湖南隆深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为股东。据悉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近日,湖南隆深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为股东。据悉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由小米、格力、三峡等合资成立,这次股东的变更标志着董明珠携手雷军正式“押宝”氢能赛道。

董明珠与雷军携手入局氢能!超500亿布局储能共创氢能荣光!氢储能成为大储能应用首选。

一场价值10亿元的赌注结果雷军输了一元,虽然两家之前有过这段“恩怨”。

董明珠与雷军携手入局氢能!超500亿布局储能共创氢能荣光!氢储能成为大储能应用首选。

但是随着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两家又再次走到了一起,最近,湖南隆深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经历了工商信息的变更,新增了包括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内的股东。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由赵伟峰担任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为2500万元人民币,其业务范围包括软件开发和工程技术研发等。根据公司官网介绍,湖南隆深氢能科技专注于燃料电池及PEM电解槽专用设备和产线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是由小米、格力、三峡等知名企业联合投资设立的。这次股东的变更标志着小米和格力这两大中国科技巨头正式进入氢能领域,展现了它们在新能源产业的深远布局和战略眼光。

董明珠与雷军携手入局氢能!超500亿布局储能共创氢能荣光!氢储能成为大储能应用首选。

而上述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就是由小米、格力、三峡等合资成立,这次股东的变更,也就意味着小米正式入局氢能。

事实上,从2020年以来,雷军个人及小米相关的投资机构在储能各个领域的投资就有10多起,投资金额超500亿。

这些投资涵盖储能全产业链,包括电池类企业,如赣锋锂电、蜂巢能源、中创新航等;材料端企业,如融通高科、碳什科技;便携储能企业安酷能源、电池热管理企业埃泰斯以及充电领域企业快卜新能源、始途科技等。

从锂电池、钠电池,到电池材料,再到电池安全、储能应用,小米的早已入“储能局”。

在电池方面,小米目前已投资中创新航、蜂巢能源、赣锋锂电、珠海冠宇、卫蓝新能源、珈钠能源等多个优质标的。

就在今年5月,小米就投资过亿,出手参股了深湾能源科技(舟山)有限公司,而深湾能源科技就是安酷创新的100%控股平台,小米在户用储能和便携储能早就入局。

而且在去年9月,小米发布了旗下首款户外电源产品,这标志着小米正式进军移动储能市场。

董明珠与雷军携手入局氢能!超500亿布局储能共创氢能荣光!氢储能成为大储能应用首选。

在充电储能、储能系统关键零部件等业务,不完全统计,小米的投资还包括:富特科技,占比 4.58 %。浙江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电池管理系统、电力电子产品等,在服务方面,包括储能机电系统等。上海快卜,占比 11.3344 %。上海快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包括新能源科技、电池科技、新能源发电设备等。埃特斯新能源,占比 15.675 %。江苏埃特斯新能源是一家新能源管理服务商,主营业务包括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和销售、太阳能热利用产品销售、风电场相关装备销售等,提供新能源产品及服务。

小米系投资版图主要分为三大板块:雷军个人顺为资本、小米集团旗下多个投资机构以及小米集团与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组建的长江小米产业基金。雷军个人及顺为资本,顺为创业偏向天使投资;顺为资本更为偏好VC、天使投资,投资轮次集中在A轮、Pre-A轮和A+轮,到了B轮。小米集团境内实体小米科技旗下多个投资机构,如瀚星创业,其布局主要着眼于小米生态链的“投资+孵化”。小米集团与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组建的长江小米产业基金,该私募股权基金以财务回报为目的。这三者是围绕着打造小米生态链布局。

目前,顺为资本、小米集团旗下小米科技、小米长江等投资机构均有频频出手储能相关创业企业。

小米和格力此次合作的动机是什么?

小米与格力共同投资湖南隆深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举措,标志着双方在清洁能源领域,尤其是氢能技术上的深度探索与合作。

隆深氢能,作为一家专注于燃料电池及PEM电解槽专用设备和产线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实力和行业经验,为小米和格力提供了进入氢能产业的优质入口。这次合作的背景,是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趋势,氢能作为零排放、高效率的清洁能源,被视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米和格力的联手,不仅展现了它们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上的前瞻性,也体现了企业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承诺。

通过此次投资,小米和格力将共同参与氢能产业链的构建,包括燃料电池、PEM电解槽等关键设备的研发与制造,以及氢能应用技术的创新。这有助于加速氢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推动氢能产业的成熟与普及,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此外,小米和格力的合作还可能延伸至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氢能应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环保、智能的能源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宽了双方在智能生态领域的布局。

这一合作不仅加深了小米和格力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储备和市场影响力,也为双方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展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价值的完美结合。

政策环境对小米和格力在氢能领域的投资有何影响?

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为小米和格力的氢能投资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将氢能定位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中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文件的出台,明确了氢能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包括建设氢能基础设施、推动燃料电池技术进步、培育氢能产业链、支持氢能应用示范项目等,为小米和格力等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预期。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为小米和格力的氢能投资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将氢能定位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中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文件的出台,明确了氢能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包括建设氢能基础设施、推动燃料电池技术进步、培育氢能产业链、支持氢能应用示范项目等,为小米和格力等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市场预期。

董明珠与雷军携手入局氢能!超500亿布局储能共创氢能荣光!氢储能成为大储能应用首选。

政策推动下,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聚集,形成了协同创新和集群发展的态势。小米和格力通过与湖南隆深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专业氢能企业合作,能够共享技术资源,加快氢能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进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政策环境下的产业联盟和合作平台也为小米和格力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机会和合作空间,有助于企业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综上所述,政策环境对小米和格力在氢能领域的投资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企业提供了政策保障、市场机遇、产业链协同和应用拓展等多方面的支持,有助于企业把握氢能产业的发展红利,推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当前氢能产业的发展趋势氢能产业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正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各国政府和私营企业正积极推动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全球氢能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显著增长,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储能和工业能源等领域。

当前氢能产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为氢能产业的扩张提供了有力的驱动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跨行业整合也在加速氢能产业链的形成和成熟。小米和格力共同投资湖南隆深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反映了企业对于氢能领域长期发展潜力的认可。湖南隆深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燃料电池和PEM电解槽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这些技术是氢能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

小米和格力的投资不仅能够帮助隆深氢能扩大生产能力和提升技术水平,还能够促进氢能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如移动通信基站备用电源、家庭和商业储能系统等。小米和格力的投资行动是氢能产业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展示了企业对氢能技术未来应用前景的信心。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应对的大背景下,氢能产业预计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投资,成为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支柱。政策环境的积极作用将继续推动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探寻大规模储能未来路径 氢储能被寄予厚望氢储能最早诞生于20世纪初的德国,科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首次提出将氢气用作燃料,之后美国工程师查尔斯·凯特灵发明了燃料电池,为该技术路径实际落地夯实了基础。狭义上氢储能是指基于“电-氢-电”的转换过程,这一过程利用富余的、非高峰的电力来大规模制氢,将电能转化为氢能储存起来或供下游产业使用;在用电高峰时利用氢气通过燃料电池转换为电能输送上网,发挥电力调节的作用,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氢储能系统。世界首个家用氢电池储能系统由澳大利亚Lavo公司在2020年推出,该产品能够输出约40kW·h的能量,可供一个普通家庭使用2-3天。之后LAVO还与全球几家大电讯公司进行了合作计划开发以氢气储能为核心的长时储能系统,用来代替柴油发电机,同时满足其基站资产脱碳需求。

广义上的氢储能强调“电-氢”单向转换,将储存的氢气应用于交通、钢铁领域,或者转化为甲醇和氨气等化学衍生物,不再从新上网发电。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和企业陆续加大对氢能技术的研发和扶持力度,海外已有9座氢储能设施投入运营。

我国氢储能领域研究起步较晚。2019年8月国内首个兆瓦级氢储能项目在安徽六安落地,并于2022年正式投运,成功实现并网发电,利用1MW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和余热利用技术,实现电解制氢、储氢、售氢、氢能发电等功能。

2024年4月,氢能被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氢能的能源属性得到进一步明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氢储能发电是重要的氢能应用领域之一。

对比势头迅猛的电化学储能,众多资本下场、龙头跨界,各界选手赤身肉搏争夺市场份额,人们对于氢储能似乎赋予了更具成长性的期待。

大家普遍认为具备大容量、长周期、清洁高效特性的氢储能系统是能够良好匹配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储能方式,特别是在跨日、跨月、跨地区的长时储能领域氢储能系统大有可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就曾表示:“氢储能可以实现能量季节性转移,未来10%的可再生能源要通过长时储能解决,主体就要氢储能。”

跨季节、跨区域优势 解锁电力调峰更多可能

氢储能系统主要由制氢系统、储氢系统、氢发电系统三大部分组成,该系统基于电能链和氢产业链两条路径最终实现对于电能的流转与存储。

虽然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同样适用于长时储能的应用场景,但受地域限制影响,在水能落差无法达标以及地质环境不适宜存储空气的现实情况中氢储能系统的优势逐步凸显。

此外因为液态氢能量密度远高于汽油、柴油、天然气以及电化学储能等能量载体,较高的能量密度使得氢储能系统成为了少数能够储存百GWh以上的储能方式。有机构预测,到2060年我国将需要高达1.5万亿度电的长时储能,而在这一巨大的储能需求中,氢储能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在输送方面,氢储能可以不受输配电网络的限制以气氢、液氢、固氢等形态实现跨区域调峰作用。对此,有业内人士设想:“按照电力系统建设和现货交易的设计思路,未来能够实现跨季节、跨区域的氢储能或许可以拓展更加广阔的电力价差来实现盈利。”目前业界与学界普遍倾向将氢储能用于远海风能的可再生电力输送与消纳工作。

氢储能落地最大“痛点” 生产到应用全链条安全为何没有在内陆地区进行实现与探索?

除了氢储能现阶段在技术层面所存在的限制之外,安全是最为重要的考量。由于氢气易泄漏、易燃烧、爆炸极限范围宽、点火能力低等性能特点,导致其在生产、储存、运输、应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均存在安全方面的不确定性。巅峰盘点了2019年至2024年以来国内外已公开的氢安全事故,可以看见在氢能运输转移过程中所发生的泄露占据了事故总量的53.85%。所以如何在运输过程中保障氢气安全成为了氢储能在应用落地过程中的最大考验。储能企业加速布局 打开氢储能产业发展新思路围绕各类“痛点”除了氢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求索,在氢能领域进行布局的储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带来了更多的“解题”思路。 2021年3月,中比能源宣布与欧洲氢能源巨头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推动氢燃料电池的发展。2022年4月,比亚迪“储气罐安装座、储氢装置及汽车”专利获授权。据悉该实用新型专利属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储气罐安装座、储氢装置及汽车,储气罐安装座。

此外,阳光电源、晶科能源、林洋能源、天合集团、南都电源在氢能领域取得不错进展的同时也依托自身的储能板块业务,不断向着氢储能及其下游应用项目延申。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氢能将不同能源形式进一步的打通,未来不同能源介质或将与电力系统产生更深的耦合关系,从而构建跨越时间、地域的电力及能源交易体系,介时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氢储能或将在不同的针对性领域发挥出1+1>2的组合功效。7月17日,澳大利亚矿业巨头Fortescue重新组织绿色氢项目清单,由于缺乏足够的政府支持和高电价,其中一些项目被取消优先级。

8月14日,根据德国市政府官员报告,由于潜在的绿氢拒绝签署具有约束力的销售协议以及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德国汉诺威市建造的污水厂可再生氢气项目计划失败。8月15日,丹麦可再生能源开发商Orsted宣布,由于欧洲绿色燃料市场低迷,该公司已取消其在瑞典的 FlagshipONE 绿氢制甲醇项目,并退出液态电子燃料市场。

董明珠与雷军携手入局氢能!超500亿布局储能共创氢能荣光!氢储能成为大储能应用首选。

多个海外大型绿氢项目陷入停滞本就动摇了业内人士对于氢能产业的成本信心,网上一则乌克兰士兵用氢气和塑料组合爆炸弹头摧毁一个俄罗斯观察哨的新闻消息,又让大家对于氢能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连带着对于氢能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也不太看好。巅峰认为氢气瓶燃烧并不会产生蘑菇云,视频中的情况更应该是某种炸弹性物质所造成的效果,但业内关于氢能爆炸风险高的论调依然快速传播,归根结底所有焦虑不安的底层原因都是对于不可控安全风险的恐惧。但在恐惧的背面,大佬的跨界入局让大家对于氢能产业的发展又充满了期待。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123456
12345
12345678910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极贸易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