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四省”又一次站在了同一战线。
9月1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四省一区”石化行业协会座谈会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化工产业发展战略联盟。据了解,“四省一区”化工产业发展战略联盟第二次会议将于今年11月24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
化工产业是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山河四省”是全国化工板块的重要一极。
山西: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其中现代煤化工主要产品产能、产量稳居世界第一。2023年,山西省发改委、山西省工信厅和山西省能源局印发的《推进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山西省将打造10条煤化工重点产业链。今年,在26个省份约2.7万个省级重点项目中,煤化工相关项目共75个。其中,山西是将煤化工相关项目列入2024年省重点建设计划最多的省份。
山东:在2024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单中,山东化工园区认定数量最多,是名副其实的化工大省。前几月,山东省政府研究推出了“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行动计划(2024—2025年)。其中明确提出应入园化工企业入园率提升至59%以上,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雁阵形集群,建设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河北: 河北也依旧是化工领域的重要省份。今年年初,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河北省2024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项目共计639项,总投资1.38万亿元,年度预计投资2200亿元,其中新开工及续建的化工项目有近20个。
河南:省委和省政府把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纳入“7+28+N”重点产业链群,成立产业链工作专班,全力组织推进。在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群、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省一区”拥有着共同的特点:能源原材料比较丰富,商贸物流产业比较发达,农业经济优势明显,基础工业实力雄厚。就化学工业产业而言,按照可比销售收入计算,2023年山东2.4万亿元,河南1.1万亿元,河北8000亿元,山西5000亿元,总量4.8万亿元,内蒙古3500亿元,占全国16万亿元的四分之一。产业门类齐全,互补性很强,具备协调发展的潜力。但也存在着产业同质化、链条短、高端化学品制造能力不强、产业融合度不高等短板和不足。
本次成立化工产业发展战略联盟,能够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是未来工业领域抑制产能过剩,适应能耗、碳减排、环保、应急等区域集中过大的有效途径。
大会同时选举产生了相关管理机构,河南省石化协会会长马源、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张立军、山东省产业研究院新材料研究院院长顾卫荣、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刘虎、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会长冯志武为名誉理事长,河南省石化协会常务副会长苏东为执行理事长。
“产业联盟的成立,势必会激活北方经济的发展活力。”苏东说,“四省一区”化工协会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化工产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尽快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和具有北方活力的产业体系,带动周边省份协同发展。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四省一区”石化行业要协力推动区域化工行业协同、耦合发展,加快化工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方向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四省一区”化工协会要充分发挥产业联盟协同推动作用,依托各自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确定各省区产业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优势互补、产业耦合发展之势。
二是做好顶层设计和探索工作新机制。“四省一区”化工协会要共同推进建立政府政策要求、行业技术诉求、成果转化需求和投资咨询等信息互通机制,并做好与“京津冀”国家战略接轨发展路径;产业联盟要积极探索推动“四省一区”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方式、新路径。
三是促进产业相互融合。各省区产业应用场景、进出口产品产业结构、现状和市场需求等差异较大,要实现差异化发展,重点向精细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生物医用材料、功能性新材料等方向发展。
四是推动科技创新。国内化工行业面临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困境,“四省一区”化工协会要努力建成为企业谋发展、为行业谋创新的技术服务平台,深入行业龙头、链主、专精特新等优势企业,积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协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五是推动区域协同服务新理念。产业联盟要凝聚“四省一区”协会力量,共同挖掘本地区资源、产业和区位等潜力,为行业选定科技创新、特色产业园、中试平台等项目,在联盟域内落地。协同各省项目、产能联动,控制产能供需平衡发展,遏制供需失衡,保持行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