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庄自始至终要坚持的就是做民族的风格,我们不去和欧洲对比,如果我们一味地去效仿波尔多,那就不是我们自己了,我们要努力做到的就是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气候特色来制酿出适合大众的,能够充分体现中国风格的葡萄酒。
——山西戎子酒庄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文泉
晋商张文泉(中国晋商俱乐部副理事长)
山西乡宁虽然与临汾一山之隔,却因崎岖盘旋的山路,将彼此阻隔成两个陌生的世界。如果不是这次采访,这个地方也许只是我文件夹里——《中国葡萄酒产区资料》的一个word文档命名。金秋时节,正是中国各地产区酿酒葡萄收获的季节,已经数周奔波在各个产区的我,踏上去乡宁采访时,热情并不足。一方面是源于多地奔波的疲惫,另一方面则是对这里产生质疑,作为“中国煤矿之都“的山西,其地理环境是否适合优秀的葡萄种植一直在我心中打着大大的问号。然而,当我第一次见到戎子酒庄时,仿古建筑群落构成了特色鲜明的酒庄葡萄酒文化观光风景区。坐落有致的戎子书院、戎子博物馆、戎子文化广场、生产车间、综合办公生活区等所有建筑,成为了黄土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透过复古的石碑牌坊,视野可见的葡萄园构建了这个山梁上所有的景色,一种使命感扫清了所有倦怠——“我要把这里了解,然后介绍给所有人”成为了我之后采访的原动力。
执著,源于对自我信任
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成熟度逐渐上升,葡萄酒消费越来越趋于向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区集中。面对这一趋势,不仅进口葡萄酒加大了品牌推广力度,国产酒也在强化自身的产区影响和品牌认知。越来越多的曝光率,显现了国产葡萄酒广阔的市场前景。葡萄酒知识体系的丰富、逐渐增多的联盟、产区意识的觉醒,以及日益涌现的特色品牌和产品,正在让中国葡萄酒的故事被更多人熟知和接受。戎子酒庄在今日已经初具规模,高楼平地绝非一日,而能搭建这个高楼的人,正是山西戎子酒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文泉。
作为能源界的佼佼者,张文泉需要巨大的勇气才能踏入一个完全未知的领域,作为一个葡萄酒的“门外汉”,张文泉又是如何成为今天的“百事通”呢?
采访一位能源界的大佬,我的着重点要落在哪?了然于胸的采访问题,从哪里切入?带着这些,《中国酒业》记者走进了张文泉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坐落在酒庄工作区的顶层,只要站在窗口,戎子酒庄的美景就会映入眼帘。午后,阳光刚好铺满这个房间,不燥热却又很暖,就像张文泉给记者的第一感觉一样,他像长辈一样叙述故事,讲述他的人身阅历,我们的采访,由此展开……
2005年,根据国家提出的新能源建设目标,山西的一些民营企业家们开始了新思索,张文泉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一直在积极地寻找惠及农民的绿色产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文泉了解到,山西的黄土层,十分适合种植酿酒葡萄,这个消息,在他心中扎了根。
“我当时给林业站打电话,问他们在哪能找到酿酒师。到了西北农大我才知道,人家这里是种葡萄的。”仅是带着一腔热情,他登门拜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副院长沈忠勋时,却被沈忠勋泼了冷水。有着多年经验的沈院长对这个鲁莽的“企业家”提出了三个问题,希望张文泉能知难而退:“你了解葡萄酒吗?你能够投入大量的资金吗?做葡萄酒你能够耐得住寂寞吗?”
这几个问题砸下来,张文泉确实是冷静了一下。早期他只是觉得摸清是否能种葡萄,现在看来,建立一个葡萄酒品牌,绝非易事。但是,戛然止步不属于张文泉的性格,通过多方的考察和学习,张文泉知道葡萄酒产业需要大量投入资金和长时间培育,虽然在全国酒庄概念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民营企业真正能够做起来,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
但对于当时的他,只希望专家能来考察一眼,他选址的地方,是否适合种葡萄。仿佛是被葡萄藤缠绕住了,张文泉即便知道前路漫漫,依旧表现出更大的热情,通过很多专家的实地考察,查阅了当地30年的气象资料,发现无论是气候还是土壤都适宜酿酒葡萄的种植,沈忠勋第一次给了张文泉结论“山西临汾的吉县到乡宁县交界处是一个很好的小产区,平均年降雨量在500~570毫米。昼夜温差在12℃~20℃,非常有利于糖分的积累。”这个结论像是一个信号弹,加快了张文泉在葡萄酒产业的信心与动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07年开始,张文泉决定在乡宁城北塬试种植葡萄,通过种植发现效果不错,张文泉就决定修建水库、集水池、旱井,花费1000多万元建立起来以后,以前这个区域的百姓饮水主要靠雨水,现在不仅葡萄基地的灌溉问题解决了,而且彻底解决了6个村万人的饮水问题,此后,张文泉又将万亩葡萄基地的水库配套设施一并建立起来了。
然而,酒庄的前期准备工作,绝非只有开发空地增盖配套设施这般简单,除了要提供日后生产所需的厂房、种植的葡萄园外,更重要的是把握住酒庄灵魂的所在——酒庄的主题建筑。主题建筑决定了酒庄风格,内在文化,外在宣传的诸多亮点于一身。张文泉决定去实地考察一些成型的酒庄,来为自己的品牌做参考。考察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酒庄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设计理念,都是完全按照欧洲的样式来设计的,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中国人自主投资建设的酒庄应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特色。所以,在张文泉心中形成了一个大概的雏形,他与他的团队最终决定尝试一个谁都没有考虑过的事情,那就是无论在酒庄的名字上,还是建筑设计风格中,必须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这个事情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多数人士认为,中国的葡萄源起张骞出使西域后的贸易沟通,而鼎盛的唐文化又书写了很多外来美酒的佳句。似乎葡萄酒在中国看不到丝毫的“本土成分”的历史背景下,又怎么能创办出融入中国文化的品牌呢?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向考古学家、晋文化专家的多方请教,张文泉得知春秋五霸晋文公的母亲戎子是当时狄戎部落,并善于用合藟酿造美酒,萂蕾便是中国的野葡萄。这些文献的记录,让张文泉的心中勾画了一个属于酒庄的美酒女神——戎子。在酒庄所在地有个晋文公庙,张文泉通过多方的努力把这段历史文化整理出来,又修复了晋文公庙。
“酒庄自始至终要坚持的就是做民族的风格,我们不去和欧洲对比,如果我们一味地去效仿波尔多,那就不是我们自己了,我们要努力做到的就是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气候特色来制酿出适合大众的,能够充分体现中国风格的葡萄酒。”张文泉表示,未来戎子酒庄的市场定位于中高端,而高端酒的存在,并不是被炒作出来,而是实打实的用品质与实力说话。在采访过程中,张文泉最关心的并不是自己的品牌要如何宣传才能被别人熟知,而是怎样跟有关权威机构合作,来严格律己的进行酿造,怎么样能做出中国特色的酒庄酒。
除了对酒庄建设上创建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维持酒庄最基本的葡萄种植,也被倾注了诸多。自2007年戎子酒庄开始种植葡萄以来,当地的葡萄种植者已经得到了实际的利益,种植者和戎子酒庄保持了很好的关系,技术人员经常和种植者进行对接,对种植者的种植方式进行指导,种植者也具有很高的积极性。葡萄基地以前用于种植其它水果或粮食,但是收益很有限,而自从种植葡萄以来,戎子酒庄的葡萄种植农户,每亩每年平均净收益达到数千元。不仅如此,张文泉一直认为,严格的标准才能酿造出好酒。采访期间,正赶上戎子酒庄的采摘动员大会,在会上,酒庄提出了多项要求,甚至连葡萄一筐的重量也要精准,保证果品品相完整的前提下进入压榨车间。
师夷长技,走出中国范
采访过后,记者一直自问一个问题,戎子酒庄究竟哪里吸引了我?是独树一帜的仿古建筑?是书写属于中国酒庄文化的“酿酒女神”?还是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这些都是,但又都不是。因为记者在张文泉身上看到了一个懂得借鉴,却又创新自我的企业家形象,而这种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又传递给自己的品牌。如今,除了中式酒庄这一概念外,戎子酒庄的另一大特色——戎子鲜酒也让记者眼前一亮。
我们都知道,在法国博若莱每年的十一月会有新酒发售,这个概念宣传已经令这个原本在法国名不见经传的小产区,成为现全球消费者熟知的产区。同样,戎子酒庄也正在尝试属于中国特色的模式,并获得了初步的成功。鲜酒是葡萄酒中的新品类,是戎子酒庄学习借鉴国外新酒先进经验,创新中国葡萄酒酿造技术的重大举措。戎子鲜酒原料全部源自戎子自有的5600余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戎子鲜酒当天采收,12小时内入罐,15天完成发酵,30天完成后期处理并装瓶,90天上市,100天出现在消费者的餐桌上,完整的保留了阳光的味道、蓝天的明净、高原的气息,简单易饮、亲近自然、新鲜味美。整个酿造过程由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打造。如今戎子鲜酒分为轻柔桃红葡萄酒、轻柔红葡萄酒、浓甜红葡萄酒、柔红葡萄酒4个种类。戎子酒庄2014年鲜酒发布会上首倡鲜酒概念,不但为广大葡萄酒爱好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改善了中国葡萄酒市场同质化的现象,还开启中国葡萄酒的鲜酒时代,为全球消费者带来“简单、轻松、健康、时尚”的消费体验。
都说每个成功男士的背后,有个深藏功与名的女人,对于戎子酒庄来说,恰恰相反。张文泉将美酒女神推向世人。“女神”拥有今天的荣耀,与张文泉对酒庄每个阶段发展的要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戎子酒庄在国际上频繁获得各类奖项,张文泉与他的美酒女神,已经给出了中国酒庄葡萄酒的新定义。
写在后面:
对于这次采访稿的第一段,我删除了上百次,因为有些无名的情感我总觉得用文字无法传递。坐落在华族诞生之地的酒庄,象征的不仅仅是“中国特色”这四个字能够总结。如果说她是中国特色酒庄的里程碑,也许对这个酒庄来说,承载了太多重量。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她的存在?也许就如同她诞生的“玫瑰香葡萄酒”一样,不要在意她的出身,而是要记住她的成就。古语中总有哲理蕴含,向是现在,我又找到了个词——莫问出处,对于戎子酒庄来说,她的中式酒庄概念与鲜酒模式并非历史给予的,而是这个酒庄独有的魅力赋予的新发展。如今,戎子酒庄的存在基于了时间、人物、历史……但怎样的书写,都已经是过去式,我想,未来才是我们想要看见的,它能够走的更远,带着属于它独有的属性,展现出更绚丽的一面。(本文选自即将出版的《中国酒业》杂志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