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持续20多天的阳高杏果采摘已接近尾声。走进杏园,大接杏刚刚摘完,杏农们又开始清理园子里的杂草、开渠施肥,为明年杏果丰收做准备;杏果加工车间里,京杏、金太阳杏摇身变成杏脯、杏核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三晋杏乡”阳高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杏果特色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立足优势 杏果结出“甜果”
“今年的杏可是挣了!”阳高县东小村镇第十其村杏农孙胜掰着手指头,算着自家的“丰收账”:7亩大接杏亩产达到3000斤,收入5万多元。
“当年种玉米一斤卖2毛钱,那时大接杏一斤就能卖到8毛钱。我再也坐不住了,也买来杏苗种杏树。”回忆起当年种杏树的情景,孙胜打开了话匣子,“刚开始不懂技术,县里派来农技员,手把手传授技能。原以为学会修剪、施肥,杏树就能变成‘摇钱树’,哪想到冰雹冻害又是一道坎。”
怎么办?县里政策及时跟进。配烟熏桶、喷防冻液;搭建防雹网、架起防雹高炮;推行防冻保险……“县里推行政策性杏树防冻保险,2024年为全县1555户杏农投保2万多亩。杏农每亩地投保36元,最高可赔付1500元。”阳高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艳军说。
政策发力、帮扶给力,激发出杏果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2023年,全县杏产量4.17万吨,总产值达2.7亿元。
畅通渠道 丰收更要增收
杏果种得好,还要卖得好。这个夏天,手机成了陈小凤的新“农具”。坐在自家杏园里,她通过直播吸引流量,短短几天,就卖出100多单,收入1万多元。“明年早点开始预售,销量肯定更多。”陈小凤乐呵呵地说。
电商新模式,让阳高杏果销售开拓出新空间。今年,阳高县与山西邮政集团合作,举办杏果采摘直播文化节,短短10多天,大接杏通过线上平台销售13000多箱,销售额62万余元。
销售渠道拓宽,快递服务能力也随之提升。去年开始,阳高县与多家快递公司合作建立鲜食杏产地直邮帮扶,实现鲜食杏直采直封直邮。采摘旺季,一个个下沉到田间地头的临时揽收点,一辆辆疾驰的货运车,让大接杏以更快速度从枝头到达消费者手头。
延伸链条 田间连到车间
去核、净洗、蒸煮、消毒、脱水、包装……阳高县中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上,杏果化身为杏脯、杏仁等产品。“虽然每天加工鲜杏果4万斤,但是产品有销路,光是‘与辉同行’山西行,直播间就卖出36000多袋。”公司负责人王志军说。
此外,阳高县还引进杏酒生产企业。“公司以阳高县地理标志产品‘京杏’为原料,生产清冽爽口的杏酒,深受消费者喜爱。”山西巳林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金香说。
不断延展的产业链,让阳高杏果产业大起来、强起来。全县目前有杏果精深加工企业50多家,年加工各类杏产品近1100吨,消化各类鲜食杏6000吨左右。
农旅融合 山区变成景区
夏日的守口堡村,小桥流水处,杏林掩映间,蜿蜒平整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串起沿途秀丽景致。
每年4月,杏花节是这里的“重头戏”。万千杏树被春风唤醒,漫山遍野的杏花竞相怒放,吸引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过去只知道卖杏致富,没想到春天杏花盛开,我们还能靠赏景吃上‘旅游饭’!”“守口人家”民宿负责人徐世有谈起家乡的变化欣喜不已。
杏园变花园、山区变景区、资源变资金,农文旅深度融合,让守口堡这个曾经的边塞军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全村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旅游业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多元,村民人均收入超1.8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3万元。
由杏花节延伸,阳高县致力打造“春赏杏花、夏摘杏果、秋品杏脯、冬喝杏饮”的四季旅游目的地,一个以杏果为核心,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正逐步铺展。
“下一步,我们将在标准化种植、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让杏果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价值。”阳高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袁海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