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在哪里呢?”“大家仔细看土壤里的小白点,那就是新冒头的菇。别看它们现在这么小,但是从出菇到成熟,只需要三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特色作物研发中心主任、研究院赵亮日日巡视着大棚中多个品种食用菌的出菇情况,对于每一个品种的生长情况都了如指掌。
羊肚菌、黑鸡枞、盆芝……在边疆土地上可以种出多少种蘑菇?六师农科所与山西农业大学携手实验,建成了六师农科所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先后开展了12种100多个品种的菌种繁育及出菇试验,筛选出了数十种适合本地的原种、栽培种配方。
▲羊肚菌喜获丰收
经济价值高、种植不易的羊肚菌,在山西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下,也终于顺利在这里破土而出。“羊肚菌对于环境的要求很高,我们从早些年就已经开始尝试种植,但是产量十分不理想。在山西农业大学的帮助下,今年羊肚菌亩产突破了700公斤,等大规模之后,将会为我们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很好的效益。”赵亮至今仍激动于羊肚菌的亩产突破。
▲张安红在田间为棉花进行杂交授粉
大棚闷热,张安红所在的地头也没躲过七月新疆的暑热。作为山西农业大学选派到六师农科所的挂职副所长,张安红在这个季节有着十分重要的工作——“杂交授粉”。“这是一项不能躲懒的工作,在温度高的时候,棉花的花苞才会展开,这个时候才方便我们的授粉工作。”下午5时,新疆的日头正毒,张安红带着当地研究员一起,在棉花成片的示范田挥洒着汗水,为新品种的选育做着准备。
土地是公平的,付出带来的回报正丰足着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张安红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协助第六师农科所建设棉花种质资源创新平台,为六师农科所引进自己选育的抗虫棉优良新品系20个,并利用该种质与六师主栽品种杂交选育新品系,产量与质量都有了稳步提升。“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九成以上,这里有着广袤的土地和优秀的日照条件,而山西有着优质的棉花种质,优势结合才能带来更高的收益。”张安红说。
▲山西省对口援建第六师五家渠市No.1工程——102团设施农业大棚
种质资源引入,以“材”兴疆。基础设施建设,以“财”援疆。在第六师102团,有一座设施农业大棚2010年建成投用,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为当地居民带来3000余万元的收益。
作为山西省对口援建第六师五家渠市No.1工程,102团设施农业大棚至今是一座“丰收棚”——采摘工人来回穿梭,在成串生长的西红柿中挑选着成熟的果实,在一拧一掰之间,完成一场收获。“今年收成不错,甜度也高,销售不愁!”一位工人边将采摘下的果实放入桶中,边与旁边的同伴分享着今年的好收成。
作为No.1工程,102团设施农业大棚意义不仅在于其本身所带来的收益,更在于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带动。如今,当地居民群众广泛开展大棚种植,全团共建设有温室大棚210多座,可实现经济效益达15000余万元,带动9300余人次新增就业。丰收的喜悦,正在越来越多当地百姓的笑脸中展现着。